2020-12-14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忘初心,把忠誠當作一種信念;牢記使命,把先進當做一種追求;比學趕超,把優秀當做一種習慣。」這是利津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楊興山同志在扶貧攻堅路上最真實的堅守,更是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在扶貧攻堅一線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
第一個故事:「我不怕跳蚤咬,就怕群眾說我不真心。」
2018年8月,颱風「溫比亞」剛過,楊主任買上一箱方便麵帶領其他扶貧同志到北宋鎮佟家村看望貧困戶佟寶生。村幹部說:「佟寶生家裡髒得很,屋裡有跳蚤和蝨子,還有一個見人就罵的瘋老婆,你們千萬小心點,別在他家屋裡久留。」楊主任說:「我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也被跳蚤蝨子咬過,沒什麼可怕的。扶貧不入戶,入戶不進屋,我怕人家說咱機關幹部看不起老百姓,說咱沒有誠意、沒有真心。」楊主任抱著一箱方便麵徑直進到屋裡,拉過一個馬扎子坐在床邊,俯在床沿上翻閱查看戶口簿、慢性病登記等材料,親切地與佟寶生拉家常,了解情況。一同前去的其他扶貧同志正在院子裡等著,突然,從西大屋裡衝出一位赤裸上身的老年婦女,目露兇光,喊叫著衝扶貧同志而來,嚇得扶貧同志們「哇」的一聲衝進屋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楊主任一邊讓佟寶生給老婆披上一件上衣,一邊走上前去和顏悅色地與她打招呼呼,老婦人居然一改「瘋」狀,臉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個故事:「精神病人更需要關愛!」
佟京生是佟家村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68歲,沒有成家,獨居一扶貧房內,靠年邁的哥嫂照料,平日裡喜怒無常,被村裡人嫌棄。楊主任第一次去他家,見到生人,他跑到村頭躲起來,村幹部勸回家後,他瞪著警覺的眼睛,也不搭話,面無表情,警惕地看著扶貧同志們的一舉一動,好像扶貧同志來搶他的東西。第二次去,楊主任給他買了一箱牛奶,教著他打開喝,看到他在一本「田字格」小學生作業本上用鉛筆劃鉤,楊主任豎起大姆指誇獎他,並手把手教他在本子上寫「佟京生」三個字,他居然露出了孩子般憨憨的笑聲。他大嫂驚喜地說,他整天哭喪著個臉,今天怎麼會笑了。第三次去是冬天,楊主任特地給他帶了一件羽絨服,和市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幫他穿上,問他暖和不暖和,他只會說「好!」「好!」眼光裡已沒有了敵意,看得出,他很滿意。他嫂子說:「他瘋,不知好歹,你們不用那麼費心。」楊主任卻說:「他有病,本就夠可憐的,更需要關愛啊!」
第三個故事:「住得再遠,也要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家!」
佟家村的崔豔霞是一位命運坎坷的農家婦女。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從淄川區羅村鎮遠嫁到佟家,生的第一個兒子先天性重度智障,如今近三十歲了,吃喝拉撒還要崔豔霞照料。二兒子出生不久,第二任丈夫又突發疾病去世。大兒子要康復救治,二兒子要撫養、上學,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儘管政府給她家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殘疾補貼,生活依然難以為繼,無奈之下,他帶著兩個兒子回到淄川,投靠娘家人。近兩年,利津縣將其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多了一些保障,二兒子也能打工掙錢了,基本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8月,楊主任被指定為這一戶的幫扶責任人後,經常打電話聯繫,但始終沒見面。單位個人捐贈的米、面、油和慰問金都無法送到她家。楊主任與鄉鎮、村幹部商議去淄川一趟,村幹部說:「這麼遠的路,年底單位事又這麼多,咋去啊,還是等過了年讓他婆家人捎去吧。」楊主任說:「崔豔霞雖然在淄川娘家住,但還是咱們利津縣的貧困戶,還是佟家村的村民,連人都見不著,這叫什麼扶貧,住的再遠,咱也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去!」於是,楊主任多方聯繫溝通,春節前邀上鎮扶貧幹部驅車140公裡,趕到淄川區羅村鎮的山村裡,把被褥、糧油等生活物資和慰問金送到了崔豔霞的家中。崔豔霞非常感動地說:「我拖著兩個孩子離開佟家村十幾年了,你們是第一個來看我的黨員幹部,家鄉沒有忘記我們一家,謝謝你們!謝謝黨和政府!」
第四個故事:「給鄉親做點實事事,我心裡才踏實!」
2019年6月,楊興山由佟家村轉戰到陳莊鎮辛西村扶貧,成為貧困戶薄如生的幫扶聯繫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薄如生今年79歲,多年前,他唯一的兒子因車禍成為植物人,老伴李金菊因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眼視力殘疾,被確定為貧困戶,靠政府救濟維持生計,家中髒亂差。第一次去他家走訪,一同前往的人員都嫌髒站著不坐,楊主任卻毫不含糊地坐在落了一層灰的木凳子上,接過薄如生用髒兮兮的抹桌布擦過的茶杯,揮手轟趕著嗡嗡亂飛的蒼蠅,非常自然地喝茶聊天,一點沒有嫌棄。薄如生不好意思地說:「人家都嫌我家髒,從來不敢在我家喝水,你和他們不一樣,沒有官架子,沒把我們老百姓當外人。」楊主任把改善薄如生家的生活環境作為扶貧幫扶的突破口,協調村委會為薄如生家粉刷了室內牆壁,兩次組織法院「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到他家打掃衛生。楊主任的家屬在縣城開服裝店,還專門為薄如生家縫製了大床(炕)單、被褥、保暖服、短袖上衣等,購置了沙發巾、方桌布、蚊香等。2020年12月8日,楊主任又自費為貧困戶大娘送上了羽絨服,更送去黨的溫暖與關懷!楊主任聯繫鎮殘聯為李金菊申領了盲杖、助視器。有一次,還提著兩瓶好酒去看望薄如生。薄如生逢人就說:「小楊很細心,照顧得我很好,自己的孩子又能怎麼樣呢!」每當楊主任開車和其他同志一道前往辛西村扶貧,同志們就會調侃說:「興山,今天又給你薄大叔帶了啥好東西啊!乾脆認個幹叔算了。」每當這個時候,楊主任就說:「要不是扶貧,我咋認識薄叔,這就是緣分,我很珍惜!扶貧不求別的,能給鄉親做點實事,我心裡才踏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楊興山同志的扶貧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