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山同志的扶貧故事

2020-12-27 澎湃新聞

楊興山同志的扶貧故事

2020-12-14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忘初心,把忠誠當作一種信念;牢記使命,把先進當做一種追求;比學趕超,把優秀當做一種習慣。」這是利津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楊興山同志在扶貧攻堅路上最真實的堅守,更是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在扶貧攻堅一線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

第一個故事:「我不怕跳蚤咬,就怕群眾說我不真心。」

2018年8月,颱風「溫比亞」剛過,楊主任買上一箱方便麵帶領其他扶貧同志到北宋鎮佟家村看望貧困戶佟寶生。村幹部說:「佟寶生家裡髒得很,屋裡有跳蚤和蝨子,還有一個見人就罵的瘋老婆,你們千萬小心點,別在他家屋裡久留。」楊主任說:「我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也被跳蚤蝨子咬過,沒什麼可怕的。扶貧不入戶,入戶不進屋,我怕人家說咱機關幹部看不起老百姓,說咱沒有誠意、沒有真心。」楊主任抱著一箱方便麵徑直進到屋裡,拉過一個馬扎子坐在床邊,俯在床沿上翻閱查看戶口簿、慢性病登記等材料,親切地與佟寶生拉家常,了解情況。一同前去的其他扶貧同志正在院子裡等著,突然,從西大屋裡衝出一位赤裸上身的老年婦女,目露兇光,喊叫著衝扶貧同志而來,嚇得扶貧同志們「哇」的一聲衝進屋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楊主任一邊讓佟寶生給老婆披上一件上衣,一邊走上前去和顏悅色地與她打招呼呼,老婦人居然一改「瘋」狀,臉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個故事:「精神病人更需要關愛!」

佟京生是佟家村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68歲,沒有成家,獨居一扶貧房內,靠年邁的哥嫂照料,平日裡喜怒無常,被村裡人嫌棄。楊主任第一次去他家,見到生人,他跑到村頭躲起來,村幹部勸回家後,他瞪著警覺的眼睛,也不搭話,面無表情,警惕地看著扶貧同志們的一舉一動,好像扶貧同志來搶他的東西。第二次去,楊主任給他買了一箱牛奶,教著他打開喝,看到他在一本「田字格」小學生作業本上用鉛筆劃鉤,楊主任豎起大姆指誇獎他,並手把手教他在本子上寫「佟京生」三個字,他居然露出了孩子般憨憨的笑聲。他大嫂驚喜地說,他整天哭喪著個臉,今天怎麼會笑了。第三次去是冬天,楊主任特地給他帶了一件羽絨服,和市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幫他穿上,問他暖和不暖和,他只會說「好!」「好!」眼光裡已沒有了敵意,看得出,他很滿意。他嫂子說:「他瘋,不知好歹,你們不用那麼費心。」楊主任卻說:「他有病,本就夠可憐的,更需要關愛啊!」

第三個故事:「住得再遠,也要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家!」

佟家村的崔豔霞是一位命運坎坷的農家婦女。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從淄川區羅村鎮遠嫁到佟家,生的第一個兒子先天性重度智障,如今近三十歲了,吃喝拉撒還要崔豔霞照料。二兒子出生不久,第二任丈夫又突發疾病去世。大兒子要康復救治,二兒子要撫養、上學,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儘管政府給她家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殘疾補貼,生活依然難以為繼,無奈之下,他帶著兩個兒子回到淄川,投靠娘家人。近兩年,利津縣將其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多了一些保障,二兒子也能打工掙錢了,基本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8月,楊主任被指定為這一戶的幫扶責任人後,經常打電話聯繫,但始終沒見面。單位個人捐贈的米、面、油和慰問金都無法送到她家。楊主任與鄉鎮、村幹部商議去淄川一趟,村幹部說:「這麼遠的路,年底單位事又這麼多,咋去啊,還是等過了年讓他婆家人捎去吧。」楊主任說:「崔豔霞雖然在淄川娘家住,但還是咱們利津縣的貧困戶,還是佟家村的村民,連人都見不著,這叫什麼扶貧,住的再遠,咱也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去!」於是,楊主任多方聯繫溝通,春節前邀上鎮扶貧幹部驅車140公裡,趕到淄川區羅村鎮的山村裡,把被褥、糧油等生活物資和慰問金送到了崔豔霞的家中。崔豔霞非常感動地說:「我拖著兩個孩子離開佟家村十幾年了,你們是第一個來看我的黨員幹部,家鄉沒有忘記我們一家,謝謝你們!謝謝黨和政府!」

第四個故事:「給鄉親做點實事事,我心裡才踏實!」

2019年6月,楊興山由佟家村轉戰到陳莊鎮辛西村扶貧,成為貧困戶薄如生的幫扶聯繫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薄如生今年79歲,多年前,他唯一的兒子因車禍成為植物人,老伴李金菊因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導致雙眼視力殘疾,被確定為貧困戶,靠政府救濟維持生計,家中髒亂差。第一次去他家走訪,一同前往的人員都嫌髒站著不坐,楊主任卻毫不含糊地坐在落了一層灰的木凳子上,接過薄如生用髒兮兮的抹桌布擦過的茶杯,揮手轟趕著嗡嗡亂飛的蒼蠅,非常自然地喝茶聊天,一點沒有嫌棄。薄如生不好意思地說:「人家都嫌我家髒,從來不敢在我家喝水,你和他們不一樣,沒有官架子,沒把我們老百姓當外人。」楊主任把改善薄如生家的生活環境作為扶貧幫扶的突破口,協調村委會為薄如生家粉刷了室內牆壁,兩次組織法院「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到他家打掃衛生。楊主任的家屬在縣城開服裝店,還專門為薄如生家縫製了大床(炕)單、被褥、保暖服、短袖上衣等,購置了沙發巾、方桌布、蚊香等。2020年12月8日,楊主任又自費為貧困戶大娘送上了羽絨服,更送去黨的溫暖與關懷!楊主任聯繫鎮殘聯為李金菊申領了盲杖、助視器。有一次,還提著兩瓶好酒去看望薄如生。薄如生逢人就說:「小楊很細心,照顧得我很好,自己的孩子又能怎麼樣呢!」每當楊主任開車和其他同志一道前往辛西村扶貧,同志們就會調侃說:「興山,今天又給你薄大叔帶了啥好東西啊!乾脆認個幹叔算了。」每當這個時候,楊主任就說:「要不是扶貧,我咋認識薄叔,這就是緣分,我很珍惜!扶貧不求別的,能給鄉親做點實事,我心裡才踏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楊興山同志的扶貧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聽書中人物講述總書記扶貧故事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座談會在...
    昨日下午,高山陽光明媚,同安區軍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暖意融融,《習近平扶貧故事》新書贈送和學習座談會正在進行。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和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江曙曜帶隊,將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習近平扶貧故事》送到了高山上。一行人重走總書記走過的初心路,重溫總書記的囑託,並和書中人物見面座談,學習總書記當年在廈門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感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使命。
  • 從習近平扶貧故事中悟初心、決心和恆心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在全國發行。《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河北省直機關「青年講壇」舉行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河北省直機關「青年講壇」舉行河北青年幹部積極學習《習近平扶貧故事》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聶北茵)《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分享會暨第二期河北省直機關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地評線」天府網評:從習近平扶貧故事中悟初心、決心和恆心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在全國發行。<br><br>  《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她叫張金香,是我幫扶戶袁華的妻子,也是村裡為數不多上過高中的女黨員同志。從她的言談中得知,家中共育有3個女兒,均已成家。現在只剩下年邁的老母親和夫妻倆三人守在一間半的平房裡。  平房是20年前一把大火燒毀後,親戚東拼西湊重新修建的。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徐貽,懷揣著對農村的特殊情感,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便前往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開始自己為期兩年的扶貧之旅,為貫徹落實各項幫扶措施貢獻自己的力量。轉換角色,做精準扶貧的「調研員」「引水方知開源不易」。從一個建築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到政府機關公職人員,對沿河縣的陌生以及缺乏脫貧攻堅工作經驗讓徐貽有點不知所措。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我們沒有上下級之分,只有同志般的互相理解和為完成工作的同心協力。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他們的盡心盡力,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脫貧攻堅收官時繁重的任務。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隊,戰友們身上的好品質,讓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了許久,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第 21 期在梅州市五華縣棉洋鎮平安村,有一對扶貧幹部夫婦,他們追隨著父輩的足跡,將黨員的責任與奉獻播撒在了振興鄉村、服務百姓的扶貧道路上。他們便是廣交投集團駐村扶貧幹部,藍智賢與楊娜夫婦。
  • 《春來怒江》:根植一線扶貧生活,講好中國鄉村故事
    在這片寫滿悽美故事的獨龍秘境中,經由幾代扶貧幹部的努力,刻下一躍千年的歷史印記,成為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奇蹟。影片由姚慶濤導演、昃文江編劇,來喜、李勤勤、範明、白凱南、楊清文、黃詩佳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市派第一書記宋春來(來喜飾)下派到獨龍江鄉馬坡村,在帶領大夥實現集體脫貧後,又因地制宜、認準獨龍江絕美的風景就是金山銀山,制定了辦農家樂、開民宿、搞旅遊的三步走戰略,幫助返貧戶龍雪蓮(李勤勤飾)成功脫貧,實現鄉村振興,全村一起喜迎美好生活的故事。
  • 中國扶貧故事
    深入挖掘紅色歷史 助力老區脫貧振興《家園》開篇第一章,講述了一個少年興國、以犧牲換新生的故事。知名攝影師、《家園》總導演左力認為:「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方式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國資國企十大感人扶貧案例出爐!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3天的點讚活動落幕後臺共收到點讚數近50萬廣州國資國企扶貧故事傳遍街頭巷尾傳到田間山野為廣州國資國企扶貧事業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在經過網絡投票和綜合評比後廣州國資國企十大感人扶貧故事案例脫穎而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任克敏:讓人生的角色多一份色彩
    我狠狠的對工作組的同志們說。我置辦了簡單的炊具,做好了在這裡長期駐紮的準備。新整理出的辦公室,用一道布簾隔成了辦公區和休息室。幸運的是,安順電大及時為我們配備了電腦、印表機,開通了網絡,讓村民們辦事終於有了一個落腳點。在困境面前,我帶領工作組的同志們整天樂呵呵地和村民們拉著家常,處理著村級事務。漸漸的,我們這種樂觀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行為感染了村民們。
  • 徵文範文:扶貧故事感人紀實五篇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黨委書記**同志始終堅持「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將**鎮的扶貧工作納入到黨委工作重要議事日程,以抓黨建為基礎,興產業為動力,促脫貧為目標,在脫貧攻堅戰中以身作則,做扶貧幹部的標杆,充分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廣大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全力實現全鎮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 第一集《領:脫貧一線女書記》(03:2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為全方位、立體化記錄此次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偉大成就,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強強聯手,重磅推出多語種系列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
  • 銅陵市「先鋒扶貧故事」採風啟動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8月29日上午,全市「先鋒扶貧故事」採風啟動儀式在市行政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啟動儀式由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扶貧辦、市文聯、市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為充分發揮城鄉一體化黨建優勢,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扶貧辦聯合發起「銅陵先鋒扶貧故事」徵集活動,挖掘和展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作用的典型經驗、感人事跡,弘揚正能量,匯聚脫貧攻堅合力。活動發起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踴躍參與,積極撰稿,創作了一批有事跡、有質量、有文採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