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海爾物聯網生態標準「四面出擊」

2021-01-11 央廣網

  物聯網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為技術領域帶來了「ABCD」的浪潮。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雲計算(Cloud)、大數據(Data)等正在日益成為炙手可熱的新風口。

  與此同時,伴隨著技術革命的不斷演進,從屬於時代之下的商業戰略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改變,這之中,如果說傳統工業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企業所聚焦的戰略重點在於「產品服務」和「平臺品牌」,那麼物聯網時代,「生態」則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衡量尺度。

  9月20日,在青島盛大啟幕的「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現場,凱度×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海爾集團聯合發布了全球首個《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就揭示了屬於物聯網時代的生態變革方向:

  未來,企業要麼選擇生態化,要麼就只能被動地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這之中,只有那些主動選擇擁抱生態,並在構建生態系統上取得了積極卓越成效的企業,才有機會被稱之為生態品牌。

  相較於線性的商業組織,生態品牌的要求更為嚴苛,內部系統也更為生機勃勃——在用戶、生態方和品牌理想視角看來,生態首先是一個有機、開放、多元的系統,這一系統內部的分子之間構成了一種自發的協同關係,而不再僅僅是過往的供應鏈夥伴和產業集群聯合。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白皮書》的出現,解答了人們對於這一全新組織範式最關切的兩個問題:

  物聯網生態品牌如何成為新時代一眾品牌的「引領者」?

  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標準與定義又是什麼?

  而關於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我們不妨借鑑前文中技術領域的「ABCD」論,通過以敏捷性(Agile)、生物適應性(Biological)、信任基石(Creditable)、責任與使命(Duty)為代表的新「ABCD」視角,來觀察這場屬於物聯網時代組織模式的蝶變。

  Agile(敏捷性)

  決定物聯網時代競爭的諸多關鍵因素裡,「敏捷性」可能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

  縱觀當前,競爭環境高度動態和不確定正在日益成為一種常態,不管是競爭對手的策略,還是顧客的需求,包括新技術的革新,一切都變化得太快,留給那些老態龍鍾、對外部變化反應僵化的企業的生存機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相較於傳統企業,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優勢在哪裡?

  《白皮書》給出的答案之一,便是「敏捷性」,面對挑戰、機會和問題,生態品牌永遠具備著進行快速反應和靈活應對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白皮書》中,「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和「動態優化」被作為衡量生態品牌的重要標準,分別從用戶及合作夥伴兩個視角予以標的。

  在用戶端,它要求生態品牌具備場景思維,能夠在精準洞悉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通過雙方的持續交互,完成產品和服務方案的迭代優化;

  而在合作夥伴角度,這一標準則描述了生態品牌內部成員的多樣性和優勝劣汰。

  看似不同的表述背後,指向的卻都是一個原則——物聯網時代,生態品牌需要永遠「更快一步」。

  對於這一步,許多傑出企業都曾提出自己的思考。

  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是一個對「敏捷」有著過分追求的人。

  他曾專門向所有顧客公開了自己的電子郵件,供消費者來信投訴,這些來信不僅會被他本人親自閱讀,還將被轉發給亞馬遜相關的員工,而接到信件的員工則會立刻行動起來,不僅要拿出解決方案,更要找出顧客投訴的原因,並將這些處理結果呈報給貝佐斯本人。

  依靠著這種做法,亞馬遜保證了高速奔跑中的「變向」能力,並更進一步,成為了永遠快同行一步的敏捷型公司。

  客觀來說,貝佐斯的這種做法值得稱讚,但是,提高一家公司整體的敏捷性,僅僅依靠CEO一個人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物聯網時代的考驗並不是針對CEO個人的考驗,而是對企業組織的整體考驗。它要求一個企業時刻保持著對用戶需求的敏感,和對變革自身的積極。

  相較於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組織內部的活化和驅動力顯然還要更為重要。

  這方面,海爾首度開創的「人單合一」模式,即是物聯網生態中組織重塑的一大成功體現。

  在海爾管理層的視角下,企業如要保持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就要讓發掘市場機會的工作不再局限於企業高層或個別部門,而是讓「人人皆觸點」,讓每個人都變成企業的傳感器,主動自發地尋找市場機會和滿足用戶需求,同時還要儘可能地縮短決策鏈,打破原有的組織內部壁壘,保證發現機會後能夠快速行動。

  「人單合一」模式做到了這一點,相較於一般的組織形式,這一模式最大的特點在於能夠「自組織、自驅動、自增值、自進化」。

  某種程度上,這一模式的誕生,離不開海爾對於傳統管理思想的顛覆性成果——對於獨立決策權、用人權和薪酬權的下放。

  藉助於對用人權的下放,海爾的員工實現了從「打工者」到「企業合伙人」的角色轉變。在此基礎上,獨立決策權和薪酬權的下放,則更進一步帶來了管理模式從「管控」到「賦能」的進化,在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指導下,薪酬激勵來自用戶評價、用戶付薪,而不是上級評價、企業付薪。

  在那之外,這一系列以「合伙人化」、「網狀化」、「賦能化」及「利益共享化」為核心的組織重塑,也隨之構成了海爾作為生態品牌,在物聯網時代時刻保持「敏捷」和「活性」的基石。

  Biological(生物適應性)

  物聯網時代,「生態」這一概念之所以被反覆提及,就在於其不斷適應環境,並完成自主進化、自主生長、自我修復和自我淨化的能力。

  這一過程中,首要的問題也隨之顯現:

  適應性真的是能夠變革出來的嗎?一個壁壘森嚴的企業組織,如何能夠長久保持對外界環境變化的積極適應,並長期生存?

  對於這兩個問題,《白皮書》給出的答案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敏捷性,還有以「開放多元」和「協同共享」為代表的組織邊界的進化。

  正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先生經常比喻的那樣,商業生態就像是一個小型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這裡有降雨、溫度、地形、氣溫等等因素,由此組成的體系下不僅涵蓋了雨林中的所有生物,還在不斷創造、衍變著全新的物種。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度的生物適應性同樣指引著物聯網時代組織變革的潮水方向。

  正如作為生命體重要組成部分的細胞壁,萬千年來不僅承擔著保護細胞內部成分的職能,同樣維持著生命體同外界之間的氧氣、能量吸收。

  這種生物適應性,反映在生態組織中,則是邊界的高度滲透性,一方面,它要求組織體內部的資源、創意、信息能夠暢通無阻的穿越組織的水平和垂直邊界,另一方面,它也要求外界的信息、能量可以順利穿越組織的外部邊界,從而使企業能夠同外部環境融為一體,並隨之表現出高度的環境適應能力。

  除此以外,自然生態為生命體成長提供了水、陽光、空氣等必要元素,物聯網生態品牌也應該為生態內的合作夥伴提供一些公共資源或通用的基礎服務,以幫助它們降本增效、快速成長。

  這也是物聯網生態品牌相較於過往孤立企業的優勢所在。

  這裡共享的資源和服務可以有多種類型,既可以是底層技術、數據資源,也可以是組織 、運營 、營銷等通用的商業能力。具象化地理解這條路,我們不妨從海爾智家的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創新生態平臺一窺究竟。

  作為海爾智家2009年便開始搭建的線上平臺,如今的HOPE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智慧家庭領域最大的創新平臺:連結超過12萬名專家、涵蓋了100多個技術領域、15個以上的行業。作為一個開放平臺,HOPE平臺依託專家社群和政產學研金服用的生態社群,編織了一張創新的網絡,並更進一步,在創意、需求、技術的流通中,實現了組織邊界的進化,和組織整體生物適應性的提升。

  Creditable(信任基石)

  對於企業來說,打造一個生態品牌需要什麼?

  光是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就足以醞釀出一面書架的管理學書籍。

  而從用戶視角看,生態品牌的創立其實非常簡單,它只需要構建一塊能夠讓消費者時刻保持信任感的基石。

  這也是為什麼,《白皮書》選擇把「成為品牌的終身用戶」作為生態品牌的重要標準之一。

  在生態品牌中,信任潤滑著組織結構之間的摩擦,而在消費者眼裡,信任的存在簡化了消費環節,鑄就了品牌忠誠度。

  社會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逐一分析了美、法、德、意、日、韓及中國的文化活動和經濟特色,詳盡而細密地考察了傳統在各國經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後,得出過一個結論:

  經濟行為是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由各種習俗、規則、道德義務及其他各種習慣連綴在一起,塑造著社會。這之中,一個國家的繁盛和競爭力是由某一普遍性的文化特徵所決定的,即社會本身所固有的信任程度。

  而對於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來說,信任是繁盛和競爭力的基礎,它嵌入在組織中的各種規則、制度、文化規範之中。

  和傳統的機械式組織不同,生態品牌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參與主體,各個主體之間不是靠傳統組織的權力和命令來約束,而主要是依賴價值契約來進行約束。契約是剛性的,是硬實力;而信任則是柔性的,是軟實力。契約與信任構成了生態品牌運轉的兩大機制,剛柔相濟,缺一不可。

  某種程度上,以信任基石為代表的經營密碼,同樣也是海爾構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重要組成元素。而這一來之不易的信任感,則是源自於他們始終「以用戶為中心」,不斷致力於為用戶構建「個性化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的發展理念。

  在海爾,用戶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者,而是深度參與的「價值共創者」,是品牌的產消者、首席體驗官和首席推薦官。

  以海爾集團旗下的日日順物流為例,區別於聚焦單品、追求送貨速度的傳統物流模式,特殊期間,日日順物流打造了全民宅家健身活動「日日順物流陽臺馬拉松」,這一物流根據用戶在健身、出行、居家等不同場景中的實際需求,在為用戶提供「按約送達,送裝同步」的物流服務基礎上,提供全流程個性化的場景物流解決方案,並通過體驗、展示、推薦、反饋等一系列流程,實現了和用戶之間的高度信任和粘性。

  伴隨著以高體驗度、高共創度、高推薦度、高關聯度為代表的「四高」的構建,未來,海爾這一物聯網生態帝國無論延展的多麼龐大,都將在茫茫的商業海洋中擁有一塊抵抗風雨的錨點。

  Duty(責任與使命)

  在那之上,如果說物聯網時代下的生態品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蔚藍海洋,那麼,使命與責任則是這片海洋上唯一點亮的「燈塔」。

  除了驅動組織之外,物聯網生態品牌作為一種包羅多方的品牌範式,在更宏觀的社會層面也將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因此,在最後,我們仍需要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即物聯網生態品牌對於社會的價值和影響究竟是什麼?換而言之,物聯網生態品牌能夠承擔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又將為我們構築一個怎樣的社會?

  這也正是《白皮書》中所重點強調的:「品牌承載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使命。」

  史丹福大學著名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深入調研了各個行業近百家優秀公司後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每一個高瞻遠矚的公司,都有著區別於利潤之外的責任和目標。

  對於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來說,這一結論或許同樣成立。

  二者給予創業者們追求夢想的方向感,也定義了生態品牌的核心規則。它們是生態文化中最為核心的模因,是生態系統中所有元素的融合劑,更是生態品牌成長的發動機。

  如果一個生態品牌裡的創業企業和參與者們沒有共同使命,它們將會是一盤散沙,不可能形成生態系統整體的競爭力。

  這也是許多領導者在打造生態品牌時所擔心的,他們害怕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不能形成戰略上的合力和系統,反而分散了企業的資源,使之喪失了戰略優勢。

  要避免這一現象,最好的辦法便是藉助企業一致認可的責任和使命,將之內化為生態整體的價值觀。

  這些價值觀可能是「致力於研究與創造,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的豐田綱領;

  也可以是「為世界帶來快樂」的迪士尼願景;

  亦或是「致力於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海爾理想。

  而對於物聯網生態品牌來說,這一使命可以被歸結為一句話:「增值共享,共贏共生。」

  所謂增值分享,是指所有生態參與方均可分享在生態合作中獲得的增量或溢價。在物聯網生態品牌中,生態各方聯合共創,共同將蛋糕做大,同時也按照實際貢獻的大小分享「蛋糕做大的部分」。

  共贏共生則是增值分享背後的核心思想。只有確保生態各方在合作共創的過程中都能公平地獲益,生態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壯大。

  回歸海爾自主構建的場景品牌「三翼鳥」。

  長久以來,智能家居行業的競爭停留在「零和博弈」,品牌企業以自有產品鏈為主,優質資源很難入局。海爾認為,優秀企業的商業生態系統都應該是共生、互生和重生。基於此,「三翼鳥」創建的是一個合作方共創共贏的開放平臺,將各領域、各行業、各品類合作夥伴鏈入智家體驗雲平臺,共同打造爆款場景服務用戶需求,實現開源增收、共創共贏。

  截止目前,這一平臺藉助於同跨領域、跨行業、跨品類的優質合作夥伴的聯手,已經具備了超過2萬餘款組件、300+場景方案、200餘種服務,並可根據用戶需求的指數級裂變,滿足個性化的智慧家庭全場景需求。

  而藉助於海爾的一系列舉措,以及綜合此次《白皮書》中的用戶和合作夥伴視角,我們可以得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最終定義:

  物聯網生態品牌是通過與用戶、合作夥伴聯合共創,不斷提供無界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最終實現終身用戶及生態各方共贏共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新品牌範式。

  可以預見到的是,伴隨著此次《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的發布,還將有更多的企業和平臺,在認識到生態品牌之於物聯網時代的重要意義後,積極投身於生態的「熱帶雨林」之中,並成就更獨特的價值。

  曾經,在張瑞敏的眼裡,海爾的未來,就是要圍繞用戶這顆「恆星」,打造出一個無限的「星際生態」,並藉此照耀物聯網時代的各個角落。

  而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星系的點亮,屬於物聯網時代的「宇宙」,正在有幸收穫屬於它的光明未來。

  轉自《財經無忌》

相關焦點

  • 海爾物聯網超低溫冰箱新品獨家評測
    · 評測產品:海爾物聯網超低溫冰箱—「雲芯」 耗電量較小,是因為海爾物聯網超低溫冰箱採用的智能變頻壓縮機以及碳氫製冷系統匹配,雙重節能,省電高達60%,使用也更安心。並通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節能環保認證。
  • 海爾物聯網冰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北京 2010-07-05(中國商業電訊)--7月1日,全球第一臺物聯網冰箱通過國家鑑定。據了解,本次鑑定會是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持召開,鑑定委員會是由來自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權威機構的專家組成。與會專家對海爾推出的全球首臺物聯網冰箱進行了鑑定後一致認為:海爾物聯網冰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2020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標準與定義
    2.2 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標準與定義——物聯網生態品牌的三大視角、7 項一級標準、19 項二級指標。這一標準包含三個方面的細項指標:2.2.2 用戶視角除了要具備品牌理想外,從 C 端 / B 端用戶視角出發,物聯網生態品牌還應滿足以下三大標準:為用戶提供無界的產品與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使用戶成為品牌的終身用戶。
  • 探訪海爾物聯網生態:海爾不是「家電」品牌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海爾」現在已經是一個物聯網生態品牌了,這些正增長究竟怎麼來的?近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到海爾集團探訪,進行了一場「生態之旅」。你以為日日順就是一個送大件的物流企業嗎?海爾生物醫療是賣冷櫃的嗎?海爾智家是賣家電的嗎?
  • 全球首款物聯網洗衣機在海爾誕生
    最終,與會專家達成了有關物聯網洗衣機的技術共識,並認定海爾物聯網洗衣機為「世界首創、國際領先」。  近日,記者從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獲悉,由其主持召開的「智能物聯技術在洗衣機上的研究與應用」科技成果鑑定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會上,海爾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洗衣機,並以此接受來自中國家電協會、中國家電研究院、中消協等11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對新產品的權威鑑定。
  • 樂家誠品牽頭國內首個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
    由樂家誠品牽頭制定的國內首個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在本次峰會上正式發布,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更高標準,也標誌著柑橘行業正式進入標準化時代。對於柑橘種植基地來說,因為缺乏行業標準和品質溯源,好的柑橘無法讓消費者認可。從柑橘行業來看,品種雜、亂等也嚴重影響柑橘產業品牌化進程。樂家誠品作為海爾旗下高端農特品牌,於今年7月聯合柑橘生態聯盟內成員共同啟動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制定,旨在以滿足用戶高品質需求為目的,通過推動行業標準化,提升柑橘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一個共贏的新生態。
  • 中國空調首獲工業4.0大獎,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再次全球領先
    11月28日,在2020年智能製造交互峰會現場,行業兩大實踐樣板同時在海爾誕生:在全球,埃非索授予海爾智家「德國工業4.0大獎」,這也是此獎項自2013年設立以來首個獲獎的中國本土企業;在國內,獲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可,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為代表的海爾智家三家互聯工廠均達到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四級標準,為目前行業最高等級。
  • 海爾小管家榮獲「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物聯網照明品牌」大獎
    論壇期間,海爾小管家憑藉在智能照明領域的領先實力,榮獲 「金i獎」板塊「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物聯網照明品牌」獎。物聯網時代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不斷升級,覆蓋的生活場景也更加全面和細緻,專注於智能照明、智能浴霸、智能晾衣機等產品生產研發及生態場景構建的海爾小管家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並成為海爾物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海爾「5+7+N」場景提供「三翼鳥智慧照明」 、「三翼鳥智慧浴室」、「三翼鳥智慧陽臺」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更加細緻的智慧生活服務。
  • 物聯支付、智慧菜譜等寫入IEEE國際標準,海爾智家食聯網加速生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423.htm  食聯網出現了。這個平臺不僅接入了跨品牌、跨品類的智慧網器,更是接入跨行業的資源方,共同為用戶的美好廚房生活提供定製化服務。  平臺出現引發的變革,是品牌從硬體品牌,進入生態品牌時代。
  • 海爾中央空調:借物聯網風口,帶領中央空調產業進入新藍海
    以海爾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央空調市場佔據主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抓住了萬物互聯的風口,通過底層技術突破和主動擁抱萬物互聯,海爾已然成為物聯網中央空調的拓荒者和領導者。而關閉中央空調怎會被凍醒的困擾;而夏天開中央空調也會經常擔心得「空調病」,半夜被過低的溫度凍感冒;不少公司都在進行開源節流,但每月高昂的中央空調的電費,讓老闆們在費用開支籤字時感到肉痛……其實在現在很多用戶消費者對於空調早就不再是調節冷暖的期待,而是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智能空氣管理平臺,可以對溫度、溼度、空氣潔淨度等做動態、智能的調節,而且要綠色節能,而這如此多的要求,目前從市場供給側來看,進行了物聯網化、智能化的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 C-V2X標準登上國際舞臺 車聯網首航之城奮楫立潮頭
    推進車聯網發展的一系列新舉措,在4日的2020國家級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發展峰會上接連亮相:國家級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無錫市車聯網建設規劃(二期)發布、重點測試場共建聯合測試區籤約、無錫市政府與百度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從戰略目標確定到加速技術落地、豐富場景化應用等多個維度,無錫展現「全線出擊」的進取之姿。
  • 科技賦能 生態協同 海爾生物首創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截至目前,海爾生物共計擁有288項專利,34項美國能源之星認證,牽頭或參與起草9項國家、行業標準,1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2020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浚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院長等十餘位專家的鑑定下,海爾生物「智慧疫苗網、智慧血液網」等四項科研成果同時獲評國際領先水平,在生物安全賽道上,海爾生物再次搶佔生物醫療科技的制高點。
  • 凱度x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x海爾集團發布《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
    全球領先的洞察和諮詢機構凱度集團,攜手百年頂級學府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與海爾集團,向全球重磅發布了《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標誌著全球首個物聯網時代的品牌標準正式誕生,全球品牌向生態品牌進化之路將有「標」可依。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中科藍訊牽手阿里「平頭哥」,基於...
    溫州出臺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力爭500億產值近日,溫州市出臺《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重點產業的壯大,到2022年,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體系,打造「三園兩中心」產業平臺,物聯網產業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全市物聯網產業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同時,將溫州打造成全國領先的物聯網應用特色城市
  • 首創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海爾生物加速數位化轉型
    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生物以物聯網科技賦能健康生態圈構建,引領數位化轉型駛入生物安全賽道。加碼新基建:打造健康生態圈日前,海爾生物正式發布全球首個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基於用戶對生命健康的需求,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以網器為基礎連結場景,通過生態共創的方式,海爾生物不斷創新迭代物聯網生物安全場景解決方案,探索構建生物安全大數據中心,不斷加碼國家生物安全新基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低溫存儲龍頭到物聯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海爾生物已走出了一條中國科技企業創新的引領之路。
  • 四處出擊涉獵新興產業 邦訊技術「編織」移動物聯網
    原標題:四處出擊涉獵新興產業 邦訊技術「編織」移動物聯網   出身無線網優,卻接連涉足智能家居、手遊、可穿戴、網際網路保險,是否太浮誇?「市值3年翻1倍,算什麼夢想!3年翻2倍,那也不是夢。」邦訊技術董事長張慶文的展望,是否太豪放?
  • 谷歌再次出擊智能家居 推出Brillo系統
    谷歌在2015年度I/O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了新的作業系統——Brillo,再次出擊智能家居市場,旨在減少物聯網應用生態系統的碎片化程度,讓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變得更為簡單。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智能家居的普及,基於物聯網下的智能家居才能真正實現平臺化,構建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圈。
  • 通過這張路線圖 海爾贏得物聯網生態首發權
    得益於前瞻之下的全面布局,海爾多年來的物聯網生態戰略已從未雨綢繆走向了開花結果,躍升為新趨勢下的先行者與典型代表,並在今年得到了2019年度BrandZ品牌價值排行榜的專項肯定,成為該榜單全球唯一一家進入「物聯網生態」品牌類別的獲獎品牌。
  • 海爾食聯網牽頭制定區塊產品鏈溯源標準
    6月25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區塊鏈分會標準與應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
  • NB-IoT(窄帶物聯網)商用在即,是時候關注終端的生態了
    當前,關於NB-IoT標準和商用聲音越來越多,不過,大多數聲音仍然圍繞著窄帶物聯網的概念和未來願景,探討落地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並不多。當然,筆者深信不疑的是,國內外推動NB-IoT產業發展的各廠商肯定也在不遺餘力地發現和解決各個落地可能的問題,作為一個產業觀察者,筆者希望能就這些方面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