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女魔頭升職背後,傳媒巨艦康泰納仕轉型收網

2020-12-25 PiPiJuiCe

時尚女魔頭 Anna Wintour,出生於 1949 年,今年已經 71 歲了。最近,她被老東家康泰納仕任命為全球首席內容官,並將繼續擔任時尚雜誌《VOGUE》的全球編輯總監,以及美國版 《VOGUE》主編。她自 1988 年 7 月起擔任美國版《VOGUE》主編,2013 年 3 月被任命為康泰納仕美國的藝術總監。

今年 4 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Ben Smith 發文稱,Anna 的職業生涯或許會受新冠影響而結束,因為這場危機太猛,她的任何挽救措施都顯得蒼白無力。與此同時,她的多位《VOGUE》前同事先後在網上爆料她職業生涯中的各種種族歧視問題。

6 月,Anna 在一份員工備忘錄中承認,她犯了對黑人創作者「有害或不寬容」的錯誤,並表示「我對那些錯誤負全部責任。」到了 10 月份,《紐約時報》長篇贅述她對有色人種不夠包容等問題,似乎只有她主動辭職才能平息各路口誅筆伐。

不過,各種傳言之後,Anna 並沒有離職,反倒升職了,與她一起升職的還有英國版 VOGUE 主編 Edward Enninful,他將出任康泰納仕的歐洲編輯總監,負責統領康泰納仕在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的刊物運營和市場。與此同時,康泰納仕還任命了《AD》《Condé Nast Traveler》《GQ》三本刊物的全球編輯總監。

根據康泰納仕的說法,全球編輯團隊的統一,有利於創造出最佳的全球故事,以及針對旗下各本刊物的本地版本定製內容分發。

事實上,過去的兩年間,康泰納仕進行了一系列業務調整,包括刊物關停、發力視頻、剝離非主要品牌……隨著這次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公布,這家老牌傳媒巨艦的這一輪轉型正式進入收網階段。

一、傳統業務精簡更新

一直倚重印刷雜誌的康泰納仕,雜誌廣告收入曾經相當長時間佔了公司整體收入的 90%,隨著社交媒體在近些年全面興起,這家公司的收入嚴重萎縮。

2014 年,康泰納仕賣掉了擁有《WWD》《Footwear News》《Beauty Inc》等時尚行業垂直刊物的 Fairchild 傳媒。那之前,《Details》《Self》《Lucky》等多本雜誌已經被關停。

2014 年底,康泰納仕宣布旗下備受期望的時尚門戶網站 Style.com 改版成電商平臺,網站原有資訊和時裝秀數據分別合併到《VOGUE》雜誌官網的時尚和秀場頻道,從此網站下線。2016 年 9 月,成為電商網站的 Style.com 上線,商業模式卻並不清晰。2017 年 6 月,Style.com 被賣給風頭正勁的時尚奢侈品電商 Farfetch.com。

2018 年,康泰納仕旗下多本雜誌調整出版周期,青少年時尚雜誌《Teen VOGUE》全面數位化,旅行雜誌《Condé Nast Traveler》由每年 10 期縮減為 8 期,男性時尚月刊《GQ》、女性時尚月刊《Allure》和《Glamour》、家居生活月刊《AD》由每年 12 期縮減為 11 期,美食月刊《Bon Appétit》由 11 期縮減為 10 期。2019 年 6 月,高端時裝雜誌《W》被出售。

就在旗下刊物關停轉賣的同時,沒有受到影響的《VOGUE》《GQ》《紐約客》《名利場》《連線》等雜誌,最近幾年一直在快馬加鞭地進行數位化轉型,通過搭建官網和社交媒體帳號呈現數字內容。

康泰納仕旗下部分媒體品牌

隨著視頻越來越受人關注,康泰納仕旗下刊物的數字內容輸出,在傳統的圖文內容之外,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視頻內容,像《VOGUE》雜誌的名人訪談節目《VOGUE 73 問》,《AD》每期封面故事衍生出來的名人之家探訪《AD Visits》等。

到了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直播成為康泰納仕旗下各本刊物的重點發力方向。《名利場》雜誌在 Instagram 直播,專訪業界傳奇人物,編輯和名人對談某個特定主題,或多人連線討論。《GQ》雜誌則直播體育、穿搭、消費等男性群體感興趣的話題。

與此同時,康泰納仕挖掘新興市場的腳步也沒有停下,像《VOGUE》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出新版本,2016 年推出阿拉伯版,2018 年推出波蘭版和捷克版,2019 年推出香港版和復刊希臘版,2020 年復刊新加坡版。2021 年春季,《VOGUE Scandinavia》將在斯德哥爾摩出版,覆蓋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等北歐地區。

考慮到年輕受眾的口味變化,《GQ》雜誌在全球 21 個版本在今年 9 月進行了集體改版,以「改變就是好的」為宣言,擁抱變化。

在中國,《GQ》的變化由來已久,除了《GQ 實驗室》在公眾號圖文領域所向披靡多年,今年該刊的中國編輯團隊在短視頻領域推出了《煩惱女孩》等爆款帳號。

二、新創業務突出重圍

2011 年,康泰納仕創立康泰納仕娛樂(Conde Nast Entertainment, 簡稱 CNE),兩年後,CNE 開始主攻視頻業務,為康泰納仕旗下媒體品牌開發、生產和分發視頻內容。

CNE 創作了不少流傳度甚廣的原創視頻節目,比如貝嫂 Victoria Beckham、黴黴 Taylor Swift、女魔頭 Anna Wintour 等名人出鏡的快問快答節目《VOGUE 73 問》,以及邀請各路當紅明星自拍的美妝視頻教程節目,還有名人之家探訪視頻節目《AD Visits》等。

AD 探訪侃爺卡戴珊一家

除了依託刊物的視頻內容,CNE 還在電影、電視領域有所建樹,與 Netflix、亞馬遜、索尼、福克斯一起合作。自成立以來,CNE 已經收穫了影視領域的 200 多項提名和 100 多項大獎,包括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艾美獎等。據公開數據顯示,CNE 每年製作和分發的 4000 多個原創視頻,每月的觀看次數超過 10 億。

除了自製視頻內容,CNE 還與一些平臺合作。2017 年,CNE 與 Google 旗下移動虛擬實境平臺 Daydream 合作,在《VOGUE》雜誌的 YouTube 頻道上推出 VR 節目「超模衣櫥」(Supermodel Closets),Cindy Crawford、Kendall Jenner、Amber Valletta、Lily Aldridge 等多位超模展示了自己的衣櫥。

社交媒體催生的網絡民主浪潮,也讓康泰納仕看到了市場潛力,於 2017 年 6 月推出針對 LGBTQ+ 性少數群體的新媒體品牌《Them》。背靠康泰納仕的海量資源,以及 Anna Wintour 的業界地位和人脈,《Them》一騎絕塵,短短兩年間就發展成為性少數群體領域的重要媒體品牌之一。

Them 網站首頁截圖

在社交媒體的網紅賽道,康泰納仕也沒閒著。2018 年 10 月,康泰納仕義大利創辦了一家專注 KOL 孵化的公司 Social Talent Agency,該公司旗下有 20 多位本土和國際 KOL,他們涉獵時尚、模特、美妝、運動、旅行、汽車等領域。

還有賣掉《WWD》之後空缺出來的時尚產業領域,康泰納仕也給出了解決方案。2019 年初,康泰納仕推出旗下首個商業媒體品牌《VOGUE Business》,提供有關時裝、美容和奢侈品行業的全球視野和資料庫。

據公開數據顯示,《VOGUE Business》推出 18 個月,吸引了來自全球 50 多個國家的 34 萬忠實讀者,其中文版本《VOGUE Business in China》推出 5 個月,微信公眾號積累了 10 萬關注者。今年 9 月,《VOGUE Business》推出付費會員服務。

三、轉型收網勝算幾何?

說到這裡,就不難理解康泰納仕要在前不久統一全球編輯團隊,官方說法是有利於創造出最佳的全球故事,並針對各刊物的本地版本定製內容分發。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單看內容輸出角度,這樣做不僅可以在全球市場統一內容調性,還能節約很多成本。

內容調性方面,對於康泰納仕旗下各個跨國媒體品牌而言,權利更集中,內容調性更好把控,全球資源統一調動,品牌形象自然會更加穩固。但從媒體角度來說,本地化內容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或許正因為如此,最近效力 16 年的中國版 VOGUE 主編張宇、效力 17 年的德國版 VOGUE 主編 Christiane Arp、效力 3 年的西班牙版 VOGUE 主編 Eugenia de la Torriente 先後離職了。

節約成本方面,跨國時尚媒體以往的操作是各個版本之間互相購買內容版權,最近一兩年,很多時尚雜誌的原創大片,一組主題會分發給多個版本刊登,每個版本只有有少量素材重複。如果是視頻內容的話,則可以一次性製作完成,在全球各個市場的視頻平臺上同步分發。創作成本節省,意味著碳排放減少,為可持續做了貢獻,可謂一舉多得。

事實上,除了最近公布的編輯隊伍統一整合,還有一項之前的人事任命值得關注。

今年 9 月,康泰納仕旗下康泰納仕娛樂(CNE)新任總裁 Agnes Chu 上任,她在上任的聲明中表示,將「在公司的遺產基礎上繼續發展,在所有平臺上擴展其非凡的內容。」

Agnes 此前在迪斯尼工作了 12 年,離開時是 Disney+ 內容部門的高級副總裁,也就是迪斯尼旗下的流媒體業務部門。Disney+ 之前,她是迪斯尼旗下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的故事和特許經營開發主管。加入迪斯尼之前,她從事過紀錄片的製片工作。

很顯然,Agnes 在迪斯尼的從業經歷,尤其在 Disney+ 發展流媒體業務的經驗,正是她空降康泰納仕的主要原因。

為何這麼說?不妨看看 Disney+ 這兩年的業務,單說劇集,爆款就數不過來,而且很多都是現有 IP 的重新開放,比如《星球大戰》衍生劇集《曼達洛人》。此前,迪斯尼拍攝的新版《星球大戰》電影三部曲在星戰老粉中口碑撲街,兩季《曼達洛人》則獲得了新老粉絲的一致好評。

因此,Agnes 帶領 CNE 團隊,針對康泰納仕旗下各個刊物品牌 IP 開發爆款視頻內容,對於這家公司轉型至關重要。

當然了,一直有傳言稱,康泰納仕不斷梳理優化旗下業務,目的是為了未來某天賣個好價錢。

2018 年初,英國《衛報》報導說蘋果公司要收購康泰納仕。當時有觀點認為,蘋果旗下 iPhone、iPad 等硬體業務增長空間有限,而 iTunes、iCloud、App Store 等服務業務卻保持持續增長,如果能收購康泰納仕,蘋果的服務業務將會更加完整。

收購傳聞大半年也沒有後續動靜,2018 年 11 月底,總部位於紐約的康泰納仕美國與總部位於倫敦的康泰納仕國際合併。第二年 4 月,康泰納仕首位全球執行長 Roger Lynch 上任,董事長 Jonathan Newhouse 宣布任命時表示,「在經過全面搜尋高管以經營康泰納仕美國公司和康泰納仕國際公司後,我們相信 Roger 是領導康泰納仕在全球整合、增長和轉型的合適人選。」

Roger Lynch 到底水平如何呢?他擁有多年的數字媒體從業經驗,出版經驗為零。去年底的一次傳媒大會上,他發言表示,「隨著傳統分銷渠道變得陳舊,數字平臺日益受到重視,消費者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他還認為,隨著媒體公司開始更直接地吸引消費者,行業將看到一種新式的重組。

隨著 Anna Wintour 升職等一系列人事任命在 2020 年底公布,再回過頭來看,康泰納仕從 2018 年底至今長達兩年的內部整合基本完成,接下來就看如何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過,現實也很骨感。今年 5 月,康泰納仕在美國裁了約 100 名員工,官方聲明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裁員。前不久,Roger Lynch 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拒絕透露康泰納仕 2020 年的財務表現,只是表示公司「預計明年收入將實現兩位數增長」。

事實上,不管是更新傳統業務更新,還是穩固新創業務,康泰納仕都離不開過去多年在傳統內容領域的深耕細作,加上近些年在與新時代新人類的磨合過程中,對於新技術和新風潮的理解越來越透徹,接下來就看空降高管們如何神助攻,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撰文:PiPiJuiCe(空白雜誌出品人)

相關焦點

  • 時尚女魔頭再次升職!安娜溫圖爾成為vogue全球總編,十幾年沒變老
    國內的《vogue》主編張宇剛剛宣布離職不久,美版雜誌的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就被宣布即將成為《vogue》的全球時尚總編,而女魔頭再次升職的好消息,讓不少品牌和時尚聯盟都紛紛發文祝賀
  • 時尚女魔頭再次升職!安娜溫圖爾成vogue全球總編,十幾年沒變老
    國內的《vogue》主編張宇剛剛宣布離職不久,美版雜誌的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就被宣布即將成為《vogue》的全球時尚總編,而女魔頭再次升職的好消息,讓不少品牌和時尚聯盟都紛紛發文祝賀。康泰納仕(CondéNast)直接宣布,溫圖爾(Wintour)女士將擁有兩個新頭銜,一個手是全球首席內容官,另一個則是Vogue全球編輯總監,並且對全球30多個市場的出版物擁有最終發言權。換句話來說,就是只要是《vogue》的內容她不滿意,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她一句話就能讓這個內容消失。
  • 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Condé Nast美國媒體巨頭康泰納仕(Condé Nast)將 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晉身為首席內容官和《Vogue》雜誌全球編輯總監。康泰納仕還為旗下其他幾家出版物任命了新的全球編輯團隊,剩餘的雜誌品牌將在2021年初跟進。Amy Astley 將擔任《AD》雜誌的全球編輯總監;Divia Thani 將擔任《Condé Nast Traveler》的全球編輯總監;Will Welch 將擔任《GQ》的全球編輯總監。
  • 康泰納仕國際奢侈品會議:打造正念珠寶
    「意識到小即是美這件事,我用了十五年時間,」在本屆康泰納仕國際奢侈品會議上,著名珠寶商SolangeAzagury-Partridge在向Suzy Menkes闡釋自己從自有珠寶品牌的產品商標上除去所有多餘細節、以便一心專注重要事物的策略時這樣說道。
  • 康泰納仕推一本新的 LGBTQ 數字刊物,叫「Them」
    這是康泰納仕自 2007 年開辦Portfolio雜誌並在兩年內停刊後,第一次重新推出新的獨立品牌。在新聞稿中,康泰納仕把稱為「下一代社區平臺」,「紀念和慶祝 LGBTQ 社群中激勵我們所有人的故事、人和聲音,覆蓋流行文化、時尚風格到政治和新聞。」
  • 康泰納仕合約出版公司出版精品書籍《BRILLIANT – THE STORY OF...
    時尚攝影師Roger Deckker為設計師們拍攝的肖像也收錄在本書中,圖為設計師組合Viktor & Rolf時尚攝影師Roger Deckker為設計師Jason Wu拍攝的肖像設計師Jason Wu設計的項鍊這本書籍還集結了一系列由著名作家撰寫的文章
  • 時尚女魔頭再升職!安娜溫圖爾成vogue全球總編,多年來沒變老!
    《vogue》國內主編張宇剛剛宣布離職,美版雜誌時尚女魔頭安娜·溫圖爾被宣布為《vogue》全球時尚總編,而女魔頭又有一波升職的好消息,讓不少品牌和時尚聯盟紛紛發文祝賀。許多媒體和時尚達人對 Annawentul這個名字已經說了無數遍了,但很少提及時尚女郎的成就。能以「時尚女魔頭」之名走上江湖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大家都知道,安妮海瑟薇主演的電影《穿著Prada的女魔頭》中,以溫圖爾為原型塑造的白色頭髮的女魔頭時尚上司的形象。
  • 四大「時尚女魔頭」先後離職,一個「時代」的終結
    雜誌廣告收入的不斷減少,厚度減去了三分之一,讓康泰納仕美國總部不得不對中國公司現有的業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早在2017年康泰納仕就關停了旗下的《悅己SELF》雜誌,該雜誌創刊到關停僅10年。
  • 人事動向|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Superdry任命CEO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雪丹安娜·溫圖爾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官及Vogue全球編輯總監美國媒體巨頭康泰納仕(Condé Nast)將 Anna Wintour(安娜·溫圖爾)晉身為首席內容官和《Vogue》雜誌全球編輯總監
  • Love Drug 冬季特款獻禮摩登紳士 EliteSigner星設匯x康泰納仕夢幻...
    康泰納仕夢幻聖誕現場還會有更多星設匯的設計師作品,如果沒有看過癮,就來康泰納仕夢幻聖誕找我們!康泰納仕夢幻聖誕時間:12月10日地址:康泰納仕時尚中心 淮海中路398-1號3樓
  • 國內四大時尚主編之後-虎嗅網
    位居中國版編輯總監的高位,在中國公司和康泰納仕國際的英國總部之間擔任橋梁,張宇的地位需要來自國內和國際的堅實背書,沒有一天能夠放下危機感。 更何況,在全球時尚傳媒行業的風雨之中,張宇所沿襲的一套康泰納仕傳統作風已經面臨嚴峻挑戰,這種作風就是由Anna Wintour多年來樹立的「女魔頭」權威形象。
  • 康泰納仕國際奢侈品會議- Frédéric & Alber:完美時機
    在阿曼康泰納仕國際奢侈品會議現場,Suzy與香水製造商Frédéric Malle(中)與設計師Alber Elbaz對談。這款有著「一襲衣香」的香水誕生在香水業的一個重要時刻,Malle在今早的康泰納仕奢侈品會議上闡釋道。「眼下是個有些混亂的時刻,」Malle說。因其家族成員與Dior香水的關係,他從孩提時代起就在藝術手工香水產業中耳濡目染(Malle的祖父創立了Christian Dior香水部門,而他的母親則是這個部門的藝術總監)。
  • 快訊| 《VOGUE》德國版主編Christiane Arp離職 為康泰納仕近一月...
    原標題:快訊 | 《VOGUE》德國版主編Christiane Arp離職,為康泰納仕近一月內第三位離職主編   近日,財經網生活由CarTegg獲悉,Christiane
  • 快訊| 《VOGUE》德國版主編Christiane Arp離職,為康泰納仕近一月...
    而為削減成本和精簡運營,自2019年起,在康泰納仕執行長Roger Lynch的領導下,康泰納仕與其全球的分支合併。Christiane Arp的離職正是最近一系列變動中的最新舉措——在近一個月內,《VOGUE》西班牙版主編Eugenia de la Torriente和《VOGUE》中國版主編張宇已退出該公司。
  • 時尚圈「女魔頭」相繼出走,誰的轉型更為成功優雅?
    VOGUE在中國「野蠻生長」的背後,也是張宇在「時尚女魔頭」道路上穩步前行的過程。她有自己的理念,堅持用挑剔的眼光來為雜誌封面選人,以至於時至今日,VOGUE依然是業內知名的「最難上」的雜誌。但聚散終有時,在紙媒時代不同往昔的當下,張宇也開始為自己謀求轉型。
  • 深度| 這張封面或預示著時尚雜誌的新時代終於來了
    據時尚商業快訊,Vogue母公司康泰納仕日前向讀者免費開放了旗下英國版Vogue、GQ、Glamour和Vanity Fair等雜誌電子版5月刊,其中就包括以Rihanna為封面的新刊。義大利版Vogue和GQ等電子雜誌也在三個月內向公眾開放。此前康泰納仕專門針對米蘭發布了一期Vanity Fair雜誌,並在義大利受冠狀病毒影響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免費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