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為什麼撤出中國?呼喚國內真正的YC

2020-12-17 瀑布先生

YC在中國只成立了一年多,就決定撤走了。我看過不少分析文章,但沒人願意把真實原因說出來。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中美的競爭屬性太強,有人擔心扶持太多的競爭對手。甲骨文撤出國內時,總裁埃裡森直言:中國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威脅/競爭對手,不能任由中國培養出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這是YC撤出的主要原因,也是YC撤出後,重倉印度的原因。

YC是2005年,由美國程式設計師、博客作家Paul Graham創立的,以孕育創業公司為目標的Y Combinator。它創立了一種全新的孵化模式,加上Paul Graham個人的突出才能和影響力。YC已參與了一千多家矽谷科技公司的初期成長,孵化出了眾多優秀的獨角獸公司,每四家矽谷公司就有一家與YC有關。以至它幾乎成為矽谷的官方孵化機構。

YC的模式很有特色,它通過千裡挑一的重重選撥,選擇一些優秀項目,不僅向初創公司提供一定金額種子基金,而且要求創業團隊集中參加3個月的強化訓練和創業輔導。每年舉行兩次,以讓參加的創業團隊增強實際執行能力。YC投資很少的錢,通常幾萬到十幾萬美元,不是投資項目,而是投資給創業者創業期間的生活保障,YC固定佔有創業項目7%的股份。

國內也存一些與YC類似的孵化模式,但在根本上與YC有很大差距。早年大家熟悉的《贏在中國》,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毛大慶的優客工場以及遍布國內的所謂孵化園,它們和VC、YC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尋找有才能和前途的科技創新項目和年青人,幫助他們成長,並從他們的成長中獲利。

YC的重點,是把資源放在培育對象的核心能力上。YC本身團隊是一些有技術,有創業經歷,有企業團隊工作和管理經驗的人才,他們注重項目本身。而國內類似孵化模式,更多的是象選秀節目、收房租、培訓機構和投資人角色,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創業項目,但在培養創業者的核心能力上,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孵化機構能達到YC的高度。

YC撤出國內後,只帶走了品牌。陸奇接過了本地團隊,成立了奇蹟創壇,基金募集也到位,原孵化項目不受影響。他在加入YC中國時說過,「為了中國、屬於中國、建於中國」,這是我加入 YC 的條件,因為我認為這樣才能把握住中國的機會,搭建一個健康成長的生態,這大概也是YC撤出中國的原因之一。

馬雲最近在非洲搞了一個非洲版的《贏在非洲》創業大賽,出錢出力,並和蔡崇信一起,親自充當評委還給獲獎者頒獎。創新工場李開復從常駐美國,尋找最新的矽谷技術和人才,也已經回到國內,立志培育更多國內的創新項目。孵化的重要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內精英所認知,YC撤走了,我們呼喚國內真正YC遍地開花。

相關焦點

  • YC 中國創業營招生開始,當年 Dropbox 的申請資料是怎樣填的?
    Y Combinator 中國首期 2019 秋季創業營正式開始招生,在 7 月 1 日前提交申請,將於 8-10 月在北京舉辦。
  • 2018優酷YC盛典舉辦 阿里生態賦能明星商業價值
    優酷利用阿里生態力量打造更酷的內容、更全方位的娛樂權益,讓年輕人發現驚喜,玩轉精彩世界,真正感受到「想不到這麼酷」的快樂體驗。 YC超星價值榜重磅發布,理性展現明星商業價值及文娛影響力 盛典現場,阿里文娛「YC超星價值榜」(手機訪問www.ycceleb.com;官方微博@YC超星價值榜官微 )正式發布,該榜單數據來源於阿里巴巴大數據,被視為全面衡量明星商業價值及文娛影響力的榜單。
  • 陸奇和 YC 中國的八個月
    陸奇和很多學習YC的孵化器一樣,都認為YC積累的寶貴創業經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在美國及全球都很成功,也將會在中國幫助更多創業者實現自己的目標。學習YC無疑是在中國做好YC的第一步。陸奇也曾想過學習其中的精華,但很快發現,要真正學到這YC的智慧,運用,並且幫助到創業者,必須重頭到尾親自做一遍。
  • 日本魚竿品牌為何會撤出中國市場
    我們七支竿廠慶是6月份,所以真正預定日期是將近6月。所以廠慶魚竿會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4月底至5月初,魚竿量不會太多,目前的方式還在研究中,具體消息以我發布為準。第一階段:全面進駐中國市場在十幾年前,國內魚竿工藝較差的時候,日本本土N家魚竿品牌都進駐中國市場,接觸釣魚時間長的釣友應該會看到那時候漁具店會看到,那時候日本本土魚竿在中國遍布代理和漁具店的正規經銷商。當然售價也很高,那時會看到禧瑪諾、達億瓦、伽馬咖茲、富士等等,N多日本品牌。
  • 聯想談「撤出中國」始末:CNBC片面理解、國內KOL錯誤翻譯引導
    三言財經5月28日消息,聯想官方公眾號今日發表《「聯想撤出中國」謠言誕生始末》一文,否認聯想CFO說過「撤出中國」。聯想表示,在CNBC的片面理解下,國內KOL的錯誤翻譯的引導下,在流量紅利的誘惑下,又一次把聯想硬生生地造成了漢奸。
  • 新冠疫情之下,為什麼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
    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最近看新聞報導,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所有費用美國政府承擔,就在美國的拿出這個政策之前,日本也開始準備撤出在華企業,搬遷費用也達到上百億人民幣美國要求在華的所有企業撤出中國不過美國的做法也有人分析,目前疫情不斷蔓延,對其經濟造成了明顯的衝擊,這將會使得失業率不斷上升,甚至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甚至可能進入大蕭條,所以美日國家想讓企業搬回去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近幾年來,Morpho公司韓國分公司的業務率不斷下降,因為該國的自研率穩定提升,導致分公司市場份額下降,但公司目前也沒有撤出韓國的打算。「在中國,我們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因此我們接下來的發展很可能不是『克隆』總部,而是會根據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在研發和銷售上有自己的路線圖。從目前看,因為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大,我們的技術代差是要比在日本國內小的,將來技術水平超過本土也非常可能。」
  • 徐勇:做中國的YC 老天爺給我一個絕好的機會
    天使成長營——打造早期投資的黃埔軍校國內第一家天使培訓機構——天使成長營目前已經招收了四期學員,每個月有一兩個周末,位於海龍大廈九層的這間教室會很熱鬧。他解釋道:中國現在更多的還是機構天使,但中國一定需要更多的個人天使。個人天使的好處在於:1、個人投資偏好差異性會非常大,更多個人天使可以讓早期項目多元化;2、個人天使對存續性的期待會更加彈性,更從容,不像基金有募集期和時間的壓力;3、個人天使更容易投出黑馬。
  • 「深度」外國企業真的會撤出中國嗎?
    一時間,關於外國企業「撤出」中國的消息和討論鋪天蓋地。武漢東風本田車廠已經開始逐步復工,來源:德國之聲的確,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兩個月裡,很多與中國有緊密貿易聯繫的外國企業受到了創傷。為什麼日、美同時建議其國家企業從中國「撤出」生產線呢?這些企業真的會離開嗎?跨國企業真的在離開嗎?過去30年間,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讓很多海外企業選擇來到中國,但現在中國成本的上升、周邊國家競爭力上升、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和疫情的影響,確實一步一步讓外國企業重新思考思考他們對於中國製造的依賴性。
  • 為什麼中國股民總是不斷虧損 卻一直不肯撤出?
    其實無論是散戶還是某些大佬,都是一樣的心理,被套了也不願意立即撤出。股民越是虧損,就越是不想離開這個市場,越是不離開這個市場,也就虧損的越多。可以說這是一種賭徒心理在慢慢導致事情的發生,而自身也隨著賭徒的心理去看待股市,沒有任何策略,只會越陷越深。那麼為什麼那些常年持續虧損的股民還是堅持不撤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