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在丹麥語裡,Hygge (發音為「呼——嘎」,就像足球場上斯堪地那維亞口音的吶喊助威)是愜意的意思。Hygge 也是丹麥的國民宣言,而且燭光晚餐、圍爐取暖、毛線絨襪、暖粥咖啡、蛋糕好友……這些都是丹麥人永恆追求的家庭幸福感,他們對 Hygge 有著一種痴迷。因此丹麥人顯得都非常內向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大不列顛,Hygge 一詞已經與「英國脫歐」(Brexit)和「川普主義」(Trumpism)等一道,被《柯林斯大辭典》列為 2016 年 10 大熱詞之一了。
丹麥是世界最幸福國家排行榜單上的常客。在中,丹麥的幸福指數經常打敗其他兩個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瑞典和挪威,常常徘徊在第 13 位的美國同樣是手下敗將。這三個北歐國家人口數量都非常少,隨之而來的是高福利待遇(免費教育、生育補貼以及其他慷慨的社會福利),這些因素都能提高幸福指數,而讓丹麥顯得與眾不同的,也正是對 Hygge 的追求。聯合國和其他一些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
至少創始人與執行長梅克·維京(Meik Wiking)得出的結論如此。幸福研究所是哥本哈根一家致力於研究影響社會幸福度因素的智庫。幸福研究所
維京說道:「我們經常談論這個話題。比如我這周請你來吃晚餐,討論 Hygge 是個什麼樣子,於是我們晚餐時就討論什麼是 Hygge,下周你就會主動告訴我如何度過了一個 Hyggelig 的周六。」(Hyggelig 是丹麥語中愜意的形容詞,發音為「呼——嘎——力」)。
蠟燭,而且是許多蠟燭,是組成 Hygge 的重要元素。一杯暖暖的格拉格熱飲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圖片版權:David Brandon/《紐約時報》(照片);Getty 圖片社(杯子和毯子);Mattia Balsamini/《紐約時報》(背景圖片)
他說:「丹麥人把 Hygge 當成文化中的一部分,和美國人骨子裡對自由的追求是一樣的。」
我們聊天的時候,維京(Wiking 的發音與 Viking 是一樣的)剛剛結束了一次多城旅行,回到哥本哈根的家中停留數日。他寫的《關於 Hygge 的一本小書》(The Little Book of Hygge)在英國已經成為了暢銷書,這本書下月將在美國發行,主要討論 Hygge 這種已經初具規模的生活方式。2016 年已經有 20 多本有關 Hygge 生活的書籍出版,這些作者中,日本的近藤麻理惠()也許是人們最崇拜的一個。不過如果要從這些人裡挑一個出來、說 TA 更流行,恐怕也有點兒反 Hygge 吧。Marie Kondo
一月將在美國出版的《如何 Hygge 生活:解密北歐幸福生活》(How to Hygge: The Nordic Secrets to a Happy Life),作者西格·約翰森(Signe Johansen)是一個主廚兼美食作家。二月份將要問世的《Hygge 之書:丹麥滿足、舒適與心意相通的藝術》(The Book of Hygge: The Danish Art of Contentment, Comfort and Connection),作者路易莎·湯姆森·布裡茨(LouisaThomsen Brits)是丹麥和英國混血,她在 上賣丹麥家具,說起 Hygge,她絕對可以算是一個行家。hygge.com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執行編輯卡西·瓊斯(Cassie Jones)說:「跟的感覺很相似。你有機會了解不同的文化,直觀上很相似,但又是全新的概念。」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是威廉莫羅出版社的母公司,威廉莫羅出版了《關於 Hygge 的一本小書》。風水
維京是唯一一個將「培根度量」用在關於 hygge 的文章中的人,他在文中插入了許多圖表、調查、數據、菜譜以及手工作業。他強調(無香型)蠟燭是 Hygge 生活的必備,每個丹麥人每年要燃燒掉 13 磅的蠟燭——他們甚至會在教室和辦公樓裡面點蠟燭。(他用培根度量作為對比:每個丹麥人每年只吃大約為此一半重量的培根,也就是 6.5 磅的樣子,不過吃培根也是一件 hygge 的事。)美國人認為點蠟燭有引發火災的危險,丹麥人卻認為點蠟燭可以抗抑鬱。維京說,丹麥語中掃興的人是 lyseslukker,「字面意思就是『熄滅蠟燭的人』」。
吃蛋糕很 Hygge ……圖片版權:David Brandon/《紐約時報》(照片);Getty 圖片社(火爐);Tony Cenicola/《紐約時報》(蛋糕)
《衛報》記者派屈克·金斯利(Patrick Kinsley)在他 2012 年出版的《如何做一個丹麥人》(How to be Danish)中,對於這個名詞的普遍性表示了困惑。他的腳踏車騎起來很 Hyggelig,而某人的桌子也很 Hyggelig,在哥本哈根的韋斯特伯區走一走同樣十分愜意。近來金斯利正在土耳其報導歐洲的移民危機,也許正是因為此,他才會對「Hygge」產生如此陰暗、狹隘的理解。他在最近說,Hygge 從本質上來講是有排斥性的,「Hygge 建立在遠離塵囂、建立一個小範圍朋友圈的基礎之上」。
怎樣獲得 Hygge 生活?回到家,最好待在你的「hyggekrog」,也就是「愜意的一角」,跟朋友裹上毯子、喝杯咖啡,再看一集警察追捕連環殺手的節目。(在這本書中,金斯利推測丹麥人之所以認為家庭生活如此重要,是因為在外面吃飯過於昂貴。丹麥對餐館出售的食物要徵收 25%的。)附加稅
維京說,恐怖的東西——而且是虛構的恐怖——可以增加你的 Hygge 感,窗外的狂風暴雨就能達到這一效果。他還在書中說,丹麥平均每年有 179 天都在下雨。而真實的恐怖——比如可怕的新聞——對於增加生活的 Hygge 感是沒有助益的。
丹麥警匪系列神劇《殺戮》(The Killing)在英國非常流行,但只有 DVD 版,而且格式受限,只能用美國的 DVD 機來播放。你能在 iTunes 找到丹麥政劇《權力的堡壘》(Borgen),功力堪比《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這部劇中建築的內飾非常搶眼,具有標誌性的現代丹麥設計風格,比如保羅·亨尼森(Poul Henningsen)設計的吊燈。維京解釋說,這是 Hygge 生活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金斯利和維京這樣的觀察者看來,這些劇都是丹麥派往英國的特洛伊木馬。《殺戮》裡面的主要角色警探莎拉·蘭德(Sarah Lund)穿的帶有星星圖案的厚毛衣曾一度風靡,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你可以在禮品網站 上找到這件毛衣)。sarahlundsweater.com
The Killing
主廚約翰森在她書中提出了「如何 Hygge 生活」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既不是家具也不是衣服,而是菜譜、格拉格熱飲、麥片早餐、糖漬水果、油炸鱈魚餡餅和烤羊排,這些都是她自創新派北歐菜中的招牌。
《Hygge 之書》(The Book of Hygge)的作者布裡茨並沒有提供秘訣,而是用一種情緒化、冥想式的方法宣揚了她所推崇的木質餐具、擁抱、站在伴侶旁一起刷牙、脫光衣服、復古紡織品、吊燈、圓桌、燒制抹刀、舊鞋子、嘰嘰喳喳的大鵝、晾在繩子上的衣服,以及各種健康的東西和行為。你會發現自己也開始認同她寫出的這個觀點:「Hygge 生活是嬌嫩的鮮花,慢慢來,急不得。」
從中你可以看出 Hygge 為何會成為人們模仿的對象。維京說,丹麥語聽起來就像是死去的海豹窒息哽咽的聲音。作家約翰·克雷斯(John Crace)在他寫的《衛報》專欄文章裡說,《關於 Hygge的一本小書》其實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丹麥人比其他國家的人更快樂,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丹麥可做的事情非常少,因此我們都習慣把期望放得很低,」維京在九月於英國出版的著作中寫道,「對我們來說,冒著瓢潑大雨頭戴燈燭騎趟自行車,或者在傾盆大雨裡坐在沙灘上吃塊蛋糕,都可以稱得上 Hygge。」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男裝時尚編輯雅各布·加拉格爾(Jacob Gallagher)近來在 Twitter 上表示:「『Hygge 之美』就相當於 2016 年的侘寂之美和 2015 年的瀟灑輕鬆之美。」
不過,為什麼我們要追逐 Hygge,為什麼現在要去追逐它呢?生活在丹麥的智威湯遜(J. Walter Thompson)員工、未來主義者露西·格林(Lucie Greene)認為,這是對「幸福健康運動」的一種反動。她口中的「幸福健康運動」指的是一種精英主義的生活方式,遵循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會買 100 美元一件的 Lululemon 緊身褲和 10 美元一瓶的冷壓果汁。
「Hygge 這種潮流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它很個人化,也很容易理解,」格林說,「你不僅僅只是因為它而沉迷,你還應該盡情享受它。毫無疑問,這股風潮來自一個從黑暗冬日中尋找舒適安逸的國度,它自然適用於這些動蕩的時刻。」她還說,在她的想像中,Hygge 的理念在零售層面表現為「重點強調紡織品和家居用品,從價格不貴的羊絨織物到蠟燭——這些都是 1990 年代(閒暇時間閉門不出的)繭式生活會用到的東西」。
手工編織品很 Hygge …… 圖片版權:David Brandon Geeting/《紐約時報》,蓋蒂圖片社(椅子)
作為一種理想,Hygge 的理念也逐漸出現在了其他一些不太可能的舞臺上,比如說唱樂隊 ASAP Mob 的聖誕混音帶開場白。他們唱著給拳擊短褲、毛巾布和老人襪的讚歌,爭論這三種衣服到底哪種穿起來最舒服,說:「我太舒服了,在離開家前就睡著了。」(話說「cozy 愜意的入侵」很容易讓人想到俄羅斯黑客「Cozy Bear」,他/她和同僚「Fancy Bear」一起,給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其他一些組織造成了嚴重的破壞。)《the Cozy Tapes》
與此同時, 出售柔軟、毛茸茸的北歐家居用品,比如馴鹿皮、羊皮、特別可愛的仿麂皮和帶毛綿羊皮製成的嬰兒小短靴,以及琳琅滿目的蠟燭和燭臺。Hyggelife.com 的老闆亞歷山德拉·戈夫(Alexandra Gove)和她的未婚夫柯恩·范·仁斯伍德(Koen van Renswoude)生活在科羅拉多州。戈夫說,他們去丹麥哥本哈根時曾在酒店餐旅行業幹過幾年。他們在那裡領略到了 Hygge 的美感,感受到了咖啡館那些蠟燭裡蘊藏的某些東西。Hyggelife.com
「當時我心想,哇哦,美國人需要更多這種感覺,我需要更多這種感覺,」她說,「一旦你的詞典裡出現了『Hygge』這個詞,你就會忍不住要使用它。我說:『就是這樣,我們得圍繞 Hygge 創個業。』」
這對未婚夫婦買下了一輛 1970 年代早期歐寶閃電(Opel Blitz)野營車(早期的歐寶車有著甲殼蟲那樣圓潤的曲線和擬人化的風格造型,非常 Hygge)。2014 年夏天,他們給車身刷上了「Hygge Life」的字樣,開著車遍遊歐洲,在營地和農貿市場出售一種叫做「poffertjes」的荷蘭薄烤餅。回到科羅拉州後,他們想要在山上建一座以 Hygge 為主題的旅館。為此,他們買下了 和 這兩個域名。hotelhygge.comhyggelodge.com
讀完令人眼花繚亂的瑞典熱飲格拉格和薄烤餅菜單,和維京以及其他人擁抱、滑雪、玩過棋盤遊戲後,我準備在家做個享受 Hygge 生活的人。
……尤其是襪子。圖片版權:David Brandon Geeting/《紐約時報》,蓋蒂圖片社(壁爐)
「Hygge」和「紐約客」是一對矛盾的反義詞。身為「紐約客」的我想找個真正的丹麥人給我些指點。因此,我給克勞斯·邁耶(Claus Meyer)打了個電話。他是新北歐美食(New Nordic cuisine)和哥本哈根 Noma 餐廳的創始人,從零開始組織發起了他們國家的慢食和「從農場到餐桌」運動。(維京評價說 Noma 餐廳是世界上最 Hygge 的餐廳之一,儘管那裡的菜品價格昂貴,儘管貴的東西會讓人覺得不夠 Hygge,但那裡有合適的光線。)大約一年前,邁耶和他的家人一起搬到了紐約,開創了一系列項目。我想知道,他能向我展示一下 Hygge 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嗎?
圖片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幾個月前,邁耶在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開設了大北方美食廳(Great Northern Food Hall),裡面有許多 Hygge 的小吃攤,出售丹麥三明治、麥片粥、手工啤酒以及其他新北歐美食。邁耶的妻子和她的搭檔烏爾裡克·諾登特福(Ulrik Nordentoft)設計了這家美食廳。美食廳裡有許多令人感到 Hygge 的小細節,比如會令人想起傳統北歐針織花紋的馬賽克拼花瓷磚。整個十二月期間,大北方美食廳舉辦了節假日舒適之享活動,有本特松的母親安妮·格雷特(Anne Grethe)的針織工作坊,有邁耶本人關於熱紅酒、麵包烘焙和醋的演講,還有專為孩童開設的手工班。克裡斯蒂娜·邁耶·本特松(Christina Meyer Bengtsson)
邁耶提議在他家位於切爾西的聯排別墅裡舉辦一場 Hygge 馬拉松。「我得說,我老婆在 Hygge 方面很有權威,不過我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他說,「我們兩個都是在那種一切都很 Hygge 的家庭裡長大的。後來我的父母突然之間就丟掉了 Hygge 審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但不管怎麼說,這隻進一步刺激了我對 Hygge的感知。」
前不久的一個周日,邁耶一家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向我展現了一段特別 Hygge 的時光。邁耶四個孩子中的三個——20 歲的埃爾維拉(Elvira)、13 歲的薇奧拉(Viola)和 11 歲的奧古斯塔(Augusta)——和一位電影高管莉迪亞·霍爾尼斯(Lydia Holness)及她 12 歲的女兒蘿拉·伯德(Lola Byrd)當時都在。由於沒有壁爐,姑娘們打開電視熱心地放了一段火的視頻。瘦瘦高高、說起話來很有些嚴謹的邁耶拿出了一杯杯熱氣騰騰的格拉格(就是香料紅酒),還有一盤盤檸檬皮、小豆蔻和蘋果製成的、慄子大小的黃油煎烤麵團。
圖片來自 Etsy Blog
那是零食。邁耶說,通常吃完薄烤餅後,人們會散步兩個小時,然後再吃晚飯。不過這裡是曼哈頓,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去外面散步,因此我們就跳過這一環節,大快朵頤地吃起了下一道佳餚。接下來的佳餚有韃靼牛肉配山葵和石榴、新鮮現烤的麵包,以及特別棒的黑麥、大麥和黑色小扁豆「麥片粥」,粥裡還有少量南瓜和火雞肉。
邁耶說,燕麥糊是 Hygge 生活的的典範,也是新北歐佳餚的關鍵所在。「但是這糊裡不含脂肪,」他補充道,「這是件很有趣的事。所以今晚你會像小天使一樣消化食物。」
頭上戴著嶽母做的針織帽的邁耶給狗狗餵著火雞肉,霍爾尼斯和我則懶洋洋地倚靠在椅子裡。吃剩下的火雞看上去確實給人一種非常 Hygge 的感覺,最後我想。
邁耶口齒清晰地說:「燕麥糊特別符合 Hygge 理念。那是可以慰藉心靈的食物。慰藉心靈的食物和 Hygge 理念絕對是相一致的。」
接著,他對我說:再來點紅莓果醬吧。
翻譯 熊貓譯社 孫一 錢功毅
題圖來自 Hyggelife.com, NYT/Credit Marc Rosenthal
2016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