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婦幼人太多,又擔心私人醫院醫療不行,想回老家生,好糾結
案例:好鬱悶!不知道該咋辦?婦幼人太多,打算回娘家這邊生,氣候、環境都熟悉,本來定好的私人婦產醫院,身邊人都說私立醫院沒那麼好,確實環境好,擔心醫療方面不行,害怕側切,或發生產後損傷,仔細琢磨覺得有道理,現在還是學的公立醫院好,但是,又擔心公立醫院跟婦幼的人一樣多,還不如回老家生,真的好糾結!我想在娘家坐月子,這邊氣候好太多了,自己娘家住著也舒服,我真的好糾結!
有的準媽媽臨產之前考慮去父母家生寶寶,這樣內心更踏實,更安心。很多準媽媽產後回到父母家。若選擇去父母家生寶寶,與老公、父母事先溝通好,並提前做好分娩計劃。
一、回父母家分娩要權衡利弊
回到老家,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產下寶寶,產婦的內心倍感踏實,分娩後可由親媽或婆婆照料,對產後恢復也有幫助。
若老家離自家較遠,建議聯繫就近的醫院,如果分娩丈夫不在聲,導致父子或父女關係的親密感滯後,丈夫的已為人父的意識後知後覺,這是回老家分娩的弊端。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生活環境,在與他們充分溝通的前提下,慎重選擇。
若回老家分娩已經完全確定,需要趁早與醫生取得聯繫,了解家裡醫院的有關資料。可由家人或親友代為了解,這樣的信息更客觀一些。準媽媽最好在分娩前能親自考察,了解並感受醫院真實氛圍。這些工作準備就緒後,在孕9月辦理手續進行轉院。
二、準媽媽出行不要增加負擔
若出行距離比較遠,出發前儘可能早一些,坐車花費時間短的交流工作是首選,做好縝密的行動計劃,避免給自身增加負荷。若有可能,丈夫最好一路陪同,這樣更加穩妥。若乘坐汽車,不超過五六個小時,問題應該也不大。只是要避開車流高峰期,途中經過一小時最好休息一會兒。可馨育兒提醒,若坐的是火車,且路途跋涉,最好訂有座的,避免站坐。
準媽媽需要轉院的時候,把過往醫生開的介紹信、健康手冊一起讓轉院後的醫生察看。若一些有需要的信息沒有被記下來,或許要在新醫院重做相關檢查。
當準媽媽與醫護人員的互信關係確立後,方能讓整個孕產期更順利。
三、回父母家生孩子注意事項
1、老家考察醫院
有的醫院或許不接收從異地回家生寶寶的準媽媽。如果確定要回家生寶寶,馬上要了解這些信息。孕中期胎兒已經穩定,選好醫院定好床位。如果條件允許,可親自考察,對初診、轉院的時間進行確定,解除無後顧之憂。
2、孕9月前回家
具體時間可聽取自己的主治醫生的建議,再做出決定。孕36周後,寶寶隨時都有出生的可能,在孕35周前回家為宜。孕32-35周,乘坐飛機需要醫院的診斷說明。
3、選擇交通工具
準媽媽乘坐交通工具,挺著孕肚,最好選擇不給身體增加壓力為宜。若移動距離比較遠,應趁早啟程。若坐的是普通火車花費時間過長。為了安全起見,高鐵與飛機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時候,真是費用多少的問題。
4、快遞嬰兒用品
現在快遞比較發達,即使在鄉村也有快遞網絡,所需物品可提前寄回家裡,或在網購直接寄回老家。包括平時、分娩、嬰兒等必需衣物及用品。嬰兒用品儘可能少帶,產後所需用品可租借或選購。
5、懂得感恩父母
即便到了嫁家或婆家,也不要有理所當然的心理,懂得感恩。結合實際狀況,如有必要可賂父母付一些生活費或禮金。產後準媽媽儘可能自行照料寶寶,儘量少麻煩父母。
你決定在哪兒生寶寶呢?分享與寶媽們一起交流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