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林是我以前工作時認識的業務夥伴,他的老家在江西,雖然離我們杭州也不算遠,但畢竟也是跨了省。
小林是2018年初來到杭州發展的,當時他28歲,江西老家有他的妻子、2歲左右的孩子以及在農村務農的父母。
說起為什麼來杭工作,他直言不諱地說就是為了賺錢。
可到了今年,小林突然糾結起來,家裡人希望他可以放棄闖蕩,回家工作;但小林在杭州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明年也許還能加薪升職。
這兩者看起來難以兼顧,讓他產生了疑惑:如果為了家庭回家工作,是對還是錯?
對此,我也說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生涯平衡沒有絕對的對錯
擺在小林面前的困擾實際上就是生涯平衡的問題,一方面是小林自己在事業上發展和賺錢的需要,畢竟在杭州能賺到更多的錢,同時自己還有更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則是家裡人希望他能回歸家庭的這種願望。
這兩個選擇似乎各有利弊,沒有哪個選項可以實現兩全的。
因此小林要區分一個對或者錯,那確實很難做出評價。
從生涯平衡的角度看,最關鍵的是小林在看待這兩個選項時內心的價值觀是如何排序的?
比如金錢、成就感、家庭這些通常影響一個人職業選擇的價值觀,它們在其心目中究竟孰輕孰重?
當我這麼問小林的時候,他很難從正面做出一個回答。
但是我從反向的角度引導他思考:當你損失其中任何一個的時候,損失哪一個自己更難以接受?
小林終於有了回應,他的答案是家庭。
因為他確實非常愛自己的家裡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以前都是逢年過節才能回去,能在老家工作,就天天可以陪伴小孩。
當有了這種思考之後,小林的內心其實也沒那麼糾結。
二、打破固化的發展思維
在許多職場人的心目中,似乎到大城市打拼才能算得上是事業有成。
而在今天這樣的移動互聯時代,在小城市或者縣城發展,一樣有賺錢的機會。
舉個例子來說,我做自媒體圈子裡有個朋友,他的老家遠在雲南,理論上當地的經濟是挺不發達的,遠不如沿海地區大城市有前景。
但是這位朋友硬是靠著做自媒體,甚至足不出戶,都可以賺到年入近百萬。
答案很簡單,今天這個時代賺錢的場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人們不一定要加入一家總部在大城市的企業才可以做事業,某些時候自由職業或者在網際網路上創業,依舊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直播帶貨走紅,許多偏遠地區的主播也能成為網紅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當我把這個觀點說給小林聽,他好像也有了一些啟發。因為他過去的工作就是做電商運營,實際上電商這個業務並不一定得在大城市才做得好。
回到江西老家也可以考慮創業做電商,也許賺錢不一定就比在杭州少。
三、回老家並不是兼顧家庭的唯一選項
小林在糾結該不該回歸家庭的時候,我也說了一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
2015年的時候,我另一個朋友大寶從河北老家來到杭州發展,他從一個普通的業務員做起,五年不到就成了上市公司的銷售經理。
大寶在老家的孩子漸漸長大,他也面臨和小林一樣的困擾,究竟該不該回老家呢?
後來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老婆孩子都接到杭州來生活,全家先租房子。
首先是給自己的愛人找了一份工作,雖然收入不高,但相對輕鬆;
其次是讓老人幫忙過來給自己帶孩子;
最後還通過關係,安頓好了孩子的讀書問題。
這樣的生活又過去了幾年,大寶的收入越來越好,終於在杭州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大房子,全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
當我把大寶的故事說給小林聽,他流露出了羨慕的眼光,小林表示目前這樣做有一些困難,主要是經濟壓力大。但他也會和家裡人進行商量,把這個方案也作為一個選項。實在不行,就考慮回老家去。
寫在最後
小林的難題其實也是許多外地打拼職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我覺得這背後真正的卡點是在自己內心那一關。
我們糾結能不能接納不完美的現實,捨棄一些留戀的東西。
#職場達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