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成長:三十而立,立什麼?
人生成長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歷程均不相同,當年孔子也講了自己的理念,儒家講禮,《論語·為政》原文是這樣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之年到底立什麼,三十歲時內心惶恐,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是成年的基本標誌。
傳統的理解為立家
當然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生活條件好人的壽命也長了很多,如果真正來判斷,心智的發育還是遲鈍的,心理年齡算應該是四十而立,因為很多人三十好幾才結婚,生育年齡也延後,成家太晚了,這個不好算。
剩女時代,一過三十歲找個對象好像很難,生活的歷練,人情的冷暖,有點事故了,看人的眼光心態都變了,沒有了幻想激情,沒有了心動後不顧一切地喜歡,學會了算計和自保,高的攀不上,中等看不上,不想將就習慣了一個人生活,慢慢喜歡了一個人生活,獨居成為了一種選擇。
立家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成家就應該立業了,不會是街溜子晚上沒事出去晃蕩,有人管,每天安排不再是一個人,有了家庭的牽掛,生活的責任心就完全不一樣,負責是成家最大的收穫。養家餬口過好日子就要完全依賴自己了,父母開始放手,人生的路開始翻篇,開啟了成年人的遊戲世界。
傳統的立業是啥意思?
有一份拼搏的事業,養家餬口,謀生發展。
古代各方面不發達,也沒有多少行業,每個行業都是學徒制,30歲基本出師了,有一份自己能立足的事業。
現代社會,經濟發達,職業多樣,好像很難職業穩定,單純的立業很多人都達不了標。
但最起碼古往今來的延續,是在三十歲時有謀生立命的依仗,生存的基本技能已經具備,可以在社會中立足。
三十而立是立人
做人的基本原則,做事的基本方法,已經有所積累,對社會有了基本的認知,熟悉了遊戲規則,合作發展有了基本的套路,已經融入社會,不再害怕,不再無所措,有了立足點。
三十而立是立信,
誠信的社會交往所必須依仗的本錢,不需要外求,是自產自足的,市場經濟的交易辦事都是以誠信為本,是值得信賴託付的依據,值得信任才會給你機會,一次失信就有了汙點,如不能真誠改正,身上就有了標籤,不會再有機會。
三十而立是立業
敢字當先,三十歲有了一定的積累,青年的銳氣還沒有消失殆盡,依然有年輕的朝氣,這時又具備一定的經驗,敢闖是三十歲後必須要做的事情,人生的精彩都在這最好的十年,對未知領域的好奇都在這十年,不論是按部就班還是東碰西撞都是生命的浪花,機遇和挑戰都在,人生的閱歷也是經歷一番寒徹骨才有梅花撲鼻香。
不然四十歲如何不惑
三十歲開啟了闖蕩的模式,可以闖可以創,不折騰一下哪知道生命的韌性,吃點苦受點罪,都是精彩。
知法守法不犯法是闖蕩的前提,不要盲目的輕信別人,拋棄天上掉餡餅破格獲取不勞而獲的念頭,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幹點事,在一個行業裡精耕成為專家。
三十歲開始後的這十年鬥天鬥地鬥自己,主動作為,必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