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風起長林的大結局,庭生應該是知道自己的身世經歷,還有梅長蘇和景琰身世經歷。
蕭庭生在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的之際,對平旌深情說了一段話:
「為父我生在掖幽庭,吃過常人沒有吃過的苦,見過人世間最冷的面孔。
但此生有三件事,可謂至幸,其一,得遇先師指導,去除了我心中的怨憤,其二,蒙先皇恩養,歷兩代明君,從來未曾被人猜忌過,其三,家中和睦,膝下有平章和你這樣的好孩子。」
老王爺去世前說過得先師指導,驅除了怨氣。為何會有怨氣呢?可以理解為生而為奴,被人欺凌。
蕭庭生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知道自己是罪奴,那麼接下來一連串的際遇,被靖王照顧,被梅長蘇教導,最終被武靖帝收養封王。
正常的罪奴應該是覺得自己祖墳冒青煙都輕了得冒火吧,何來怨氣一說?
在第一部中梅長蘇曾經欲言又止的提起過庭生身世的謎團,他可能感覺庭生多多少少察覺到什麼了。
他也許是在臨終前留下了給庭生的信,也許是託景琰在適當時候告訴庭生,不僅是庭生的身世,而且也包含梅長蘇自己一生的經歷,以己身經歷告訴他,不論是從何等煉獄回來,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風骨猶存才是錚錚男兒本色。
這也是庭生寧願在朝堂上孤立無援,也不願扯起長林大旗收攬勢力和荀家相抗的原因吧!
因為他知道自己敬重的老師有多麼痛恨黨爭,也知道蕭景琰與梅長蘇花了多少心血才清除了朝廷黨同伐異的汙濁局面。
但當時還只是猜測,當看到大結局時,基本確定庭生和靖王彼此都了解對方的知情程度,也許就是靖王親口告知或親手轉交信件。
通過風起長林的劇情,我們已經知道:
長林王府是靖王舊府,景琰把自己的府邸賜給了庭生;庭生知道家裡有密道,因為平旌發現密道還教訓了平旌;
這個密道曾經被「徹底封死」過,現在是通的;蘇宅已經擱置很久了。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如果這個設置不是一個bug,那麼這條密道是被重開過的,而之前知道這個密道的人除了江左盟之外,就剩下靖王蒙大統領還有郡主了。
重開這條密道沒有任何意義,唯一可能只有靖王為了紀念自己的摯友。如果庭生不知道這個秘密,那麼靖王除非抽了筋不然不會把開了密道的府衙賜給庭生來賭一把。
庭生能不能找到這個密道,或賜給庭生之後找人偷摸著把密道鑿穿,來測試一下自己兄長的兒子是不是智障。
所以唯一可能就是兩人心知肚明,這條密道景琰用來念摯友,庭生用來祭先師梅長蘇。
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蘇宅是「擱置」不是廢棄,這應該是景琰自個兒掏腰包把蘇宅買了時時打理吧!
——可以腦補一下庭生、景琰倆人走密道到蘇宅打掃衛生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