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鄉鎮社區忙防疫:願為鄉親們健康盡綿薄之力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王龍龍 李華錫)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在全國各鄉鎮社區中,出現了一群青年人的身影,他們是寒假返鄉的大學生。他們走街串巷,查疫情,發物資,做勸導,這群青年學子犧牲寒假時間參與志願服務,為鄉親們的健康盡綿薄之力。

鄭州商學院學生王潤凡(右一)在參與防疫工作。受訪者供圖

查疫情:參與志願服務苦點累點都值得

從河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第二天開始,鄭州商學院學生王潤凡就報名成為志願者,參加社區防疫工作,一直堅持到現在。王潤凡服務的社區在河南焦作武陟縣,工作期間,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檢查社區內的疫情,每天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登記和測體溫,發現有發燒人員,立即通知醫護人員進行進一步檢查,同時對非本小區人員車輛進行勸返。

王潤凡說,剛開始人們不太重視防疫工作,他和同伴每天需要登記500到600人,後來疫情發展嚴重,他們就挨家挨戶上門檢查,登記常住人口,人員出入小區的次數也迅速減少。

「因為我們是24小時輪替,有的小區居民就會過來給我送一些熱水和吃的。」王潤凡漸漸感覺到,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這讓他更加堅信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這場全民戰役中,青年無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對於這段時間的志願服務工作,我永生難忘」。

「張貼了20餘份橫幅,30個展板,50餘份宣傳畫……」近期,在遼寧瀋陽某社區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趙晨曦持續開展支援防疫工作。他認為,作為志願者能為家鄉奉獻力量,哪怕苦點累點都值得。

趙晨曦每天工作6小時左右,前期主要工作是挨家挨戶排查,通過居民戶籍卡上的信息,逐戶進行信息收集,疫情排查,每天需要打200個左右電話。後期主要進行對老舊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對小區出入人員進行詢問登記和測體溫等。

對於參加疫情防護工作的感受,趙晨曦說:「在社區的志願服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基層工作強大的動員力量,正是這種實事求是、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才能夠在源頭上減少病毒的傳播。」

渤海大學學生張楠(左四)在發放物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商量 供圖

發物資:為了鄉親們的健康要竭盡全力

2月3日,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了一篇《消毒液我這有》的圖文,介紹了永甸鎮一家口腔診所將1000瓶稀釋好的84消毒液和19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免費送給當地群眾和邊防派出所幹警的感人事跡。這家小診所就是渤海大學學生張楠家經營的。

「疫情來得太突然,鎮上所有藥店的消毒液和醫用口罩全部售空,很多鄉親到處在尋找能夠買到防護物資的渠道。」得知這個信息後,張楠就與開口腔診所的哥哥嫂子商量,能不能把診所裡庫存的防護物資拿出來,解決一下鄉親們的燃眉之急。張楠的提議得到了兄嫂的鼎力支持,於是全家齊上陣迅速準備好物資,並發布消息讓大家免費領取。「雖然物資有限,但能幫一個是一個,為了鄉親們的安康,我們全家已經竭盡全力。」

張楠說,其實分發物資的過程也是提醒大家重視疫情、宣傳防疫知識的過程。在分發現場,他看到了一位聾啞的大爺用手語向他表示感謝。「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

在距離丹東一千公裡外的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崔立傑也在忙著給社區的居民發放防疫物資。他每天工作一上午,向來往的村民發放宣傳手冊《墾利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給未戴口罩的行人發放口罩,勸告他們不串門、不聚會,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社區的防疫工作條件很簡陋,崔立傑在值班時發現,社區統一購買的口罩是比較簡陋的口罩。志願者告訴他,就是這樣的簡陋口罩,都差點買不到。這段時間,崔立傑和志願者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戰勝這次疫情貢獻力量。「我希望疫情能夠快點過去,希望我的家鄉父老能夠平安地度過這個不一樣的春節。」

曲阜師範大學學生周藝(左一)在參與防疫工作。受訪者供圖

做勸導:哪怕自己受些委屈都值得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生尤梅在家鄉社區參與防疫工作一周以來,她明顯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使命感更加強烈了。尤梅參加志願服務的社區是在貴州省遵義市,她每天的工作是配合鄉鎮值班人員協調和控制小區進出人口,勸導人員佩戴口罩等。

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她和志願者去到一個小區,有一家四口出去買菜,還需要開車,尤梅勸導他們,因為疫情情況嚴峻,讓他們當中一個人去買菜,可是他們不聽,還對尤梅破口大罵。「當時就覺得委屈,明明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著想,結果不被理解還被罵,雖然最後他們罵罵咧咧的,但是也只出去了一個人買菜,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尤梅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雖然當時有些委屈,但只要能讓疫情得到控制,她覺得很值得。「我希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一些事,哪怕自己受些委屈都值得。」

看到開發區關於徵集大學生志願者的通知,曲阜師範大學學生周藝便和幾名同學立即報名參加。周藝主要做勸返工作,但她在站點值班3天後,依然有人以「走親戚」為理由想要進出,她發覺人們在思想上對此次疫情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之後,周藝和志願者開始走訪,竟發現還有部分居民在街上聚眾打牌、閒聊閒逛,周藝就極力向他們描述疫情,並告訴他們少出門,出門要戴口罩。「一些爺爺奶奶不識字並且還有些耳聾,我們就在分發通知時盡力大聲向他們解釋說明,直到他們點頭聽清為止。」

周藝說,經過她和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很多人對疫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重視起來,最明顯的是,之後再走訪,人們都知道「沒事儘量不出門」了,並且街上沒了先前打牌、閒聊的老人。「貢獻不分你我大小,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奉獻自己一份力量,哪怕是綿薄之力。」

專家建議:大學生做志願防疫時首先要做好自我防護

大學生們在鄉鎮社區參與防疫工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他們在參與志願工作時應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中國青年網記者聯繫到川北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系主任、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曾躍。他認為,在自我防護方面,這段時間各大媒體(包括電視、廣播、手機、網際網路等)都有很全面的介紹和指導,志願者們要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規範服務操作流程和手法,嚴格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防止在志願服務過程中被感染,繼而出現更多隱患和不良後果。曾躍特別強調,要不聚集不串門,科學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房間勤通風,適當運動、生活規律,提高免疫力,共同抗擊疫情。

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教授董兆舉也給出了建議。他表示,一是支持大學生參與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宣傳動員、隔離留驗等,但是,對於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要避免在不具條件的情況下直接接觸,因為多數學生醫學知識不足或不全面;二是大學生對農村人群的文化、習俗等理解不全面,對於疾病防治工作,應當在村委的指導下完成;三是大學生應當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掌握基本的疾病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在災難中成長,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創新防病與健康促進技術與模式。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2月1日上午,後坪街道大庸村周超主任,接到一通來自吉首的慰問電話。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新聞,知道疫情的嚴重……」電話是一名在吉首工作的田中華打來的,他表示,他是從永定區走出去的,在家鄉的時候未能給家鄉做到事,現在也不能奔赴一線為家鄉而戰,感到慚愧。
  • 真暖啊,一波波「綿薄之力」,送到了社工們的手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靖豫杭2月6日晚上9點多,兩個帶著口罩的男子將兩大桶84消毒水抬進杭州鐵佛寺社區辦公大廳,留下一句「社區需要用的,我們盡點綿薄之力」便頭也不回地離開。「這已經是今天收到的第四波民居愛心了,真是太感謝我們社區的居民朋友了!」她和同事們細數起白天的另三波溫暖的禮物。
  • 山服大學生志願者:防疫一線書寫青春之歌
    這其中就有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他們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加入志願服務的大軍,為群眾送溫暖、為防疫作貢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擔當,書寫出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她始終沒有忘記一名大學生的責任,在防疫期間她主動承擔起了市區的防疫工作,為保障居民安全出行,每天要為社區的公共設施進行不間斷地消毒,她說,要為抗擊疫情奉獻出自己微薄之力!
  • 簡單幫助,綿薄之力
    簡單幫助,綿薄之力儘自己的力量幫助學弟學習在天氣的影響下,湖工電信學院三下鄉實踐團心之源隊隊員聶城城最後選擇去和社區裡的學生李陽進行一些交流。本次三下鄉活動以弘揚正能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活動的核心目的,全面展現出我們湖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向人們展示了現代大學生拒絕安逸、挑戰自我的態度。
  • 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
    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時間:2020-12-09 22: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 12月8日晚,黃奕在微博為先前的女嬰疑似被母親從5樓扔下發聲,聲稱希望能資助小女孩恢復健康。
  • 盡綿薄之力 獻一份愛心
    原標題:盡綿薄之力 獻一份愛心  今年開學,綦江打通鎮大羅學校的孩子們很高興。北碚「碚城義工」的叔叔阿姨們,給他們送來了新書包、新文具。這次愛心活動,正式拉開了北碚志願者「愛在碚城」學雷鋒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的序幕。   「碚城義工」發起人何雲濤介紹,「碚城義工」是一個民間義工組織,成員包括中小學生、工薪階層及其他社會愛心人士。
  • ...疫情盡綿薄之力」重慶「95後」大學生連續3天為民警熬紅糖薑湯
    春節期間,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個富有愛心的在校大學生總想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1月27日起,她在父親的陪伴下親手熬製紅糖薑湯,連續3天,4次送去給寒風中堅守疫情防控聯合檢查站的民警、醫務人員等。 送一碗暖心的薑湯,添一份強勁的動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重慶萬盛警方更有信心和底氣。
  • 戰疫 濟寧在行動丨為防控疫情盡綿薄之力 七旬老人為社區捐款寫...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2月3日訊(通訊員 張淼 見習記者 劉迪)2月3日,濟寧市任城區阜橋街道新劉莊社區有34年黨齡的76歲老黨員孫淑娟來到新劉莊社區居委會,將500元現金送到新劉莊社區居委會捐款箱中,希望為社區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 能盡一份綿薄之力我心安
    出發之前同事們都囑咐她做好防護,那時候的她心裡有點小緊張。上車時,看到病人痛苦的樣子,與發燒、咳喘的病人擠在一起的她,反而不緊張了。「疫情當前,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職責。」她說。投入工作時,她忘記了之前對病毒的恐懼。陳潔是黃州區人民醫院骨傷科醫生。
  • 為慈善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為慈善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記全國優秀退伍軍人、中華慈善獎獲得者、寧波市慈善楷模、寧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儲吉旺慈善事跡
  • 92歲離休老幹部騎電動車去捐款:錢不算多 盡我綿薄之力
    魏老表示,疫情爆發,形勢非常嚴峻,自己雖然離休在家,但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國家有需要的時候,能盡一名老共產黨的責任和本分,這是應該的,錢不算多,希望能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據了解,武漢疫情爆發後,魏老一直按照防疫部門的提醒,在家自覺居家隔離,每天都在關注著疫情的進展。
  • 65歲老兵捐十萬元助力戰「疫」:我老了,只能捐款盡綿薄之力
    郭毛德說:「我是一名老黨員、老軍人,可是我年紀大了幫不上什麼忙,只能通過捐款來盡一份綿薄之力。」郭毛德走進晉城市慈善總會後,打開隨身帶著的一個小布包,掏出10萬元現金用來抗擊疫情。這是晉城市慈善總會發起新冠肺炎疫情募捐以來收到的個人一次性最大金額捐款。郭毛德為戰「疫」慷慨捐款,但生活中的他卻近乎「寒酸」。
  • 為依法行政盡一份綿薄之力
    當看到行政機關按照法院的裁判規則作出行政行為時,我為推動依法行政盡了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感到十分欣慰。更讓我自豪的是,從2014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此類問題的處理意見與我那起行政案件判決的精神是一致的。  該案的判決讓我愈加深切地明白,規則是司法的精髓,規則之治作為司法機關的基本功能,更多地體現為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律規則的案例宣告。
  • 盡一份綿薄之力
    想到這裡我不禁心一寒,看了看口袋裡的壓歲錢打算自己的小心事,因為大人們都在炭爐邊上嗑瓜子,我和他們有代溝,參與不進去,所以打算找幾個好朋友出去玩。「你去哪裡?」剛出門爸爸叫住了我,「我上街玩玩,一會回來!」「不可以去,現在疫情很嚴重。」媽媽毫不留情的把我拉回來。「為什麼!我看街上挺熱鬧的,我不去,那我幹什麼?」
  • 「80後」 自學推拿並考證當起推拿師 要為中醫推廣盡綿薄之力
    ­  林靜宸喜歡中醫,平時致力於宣傳中醫,他的夢想是為中醫推廣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  自小對中醫有濃厚興趣,大學時常去中醫學院「蹭課」­  林靜宸12歲學習太極拳,對中醫及道家養生功產生興趣,拜訪過一些高士。在中國農業大學上學期間,他主修的是傳媒專業,但常常跑去中醫學院「蹭課」,學推拿,並考取了推拿師資格證。
  • 蔣欣公益路上曬照,稱盡綿薄之力做能及之事,粉絲:支持欣姐
    蔣欣公益路上曬照,稱盡綿薄之力做能及之事,粉絲:支持欣姐大家都知道,無論在哪個圈層,洗白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公益,這樣能贏得人們的同情之心。但是總有一些默默無聞的明星,是真心熱愛公益,他們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著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蔣欣就是這樣一位藝人。
  • 廣東佛山:大學生參與社區防疫志願服務 彰顯青春擔當
    在廣大醫護工作者奔赴前線徵戰之時,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秉持理想信念,第一時間響應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委組織部、團區委的行動令,衝鋒在一線抗疫,積極參與關口值守、情況摸查、防疫宣傳、愛心便民、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他們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 常德天城建設:盡綿薄之力 助寒門學霸點亮夢想
    一個企業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善行是可以傳遞的,天城建設盡綿薄之力,是向社會各界呼籲,去感受奉獻的價值,傳播真善美。
  • 桐蔭裡社區:最美社區志願者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護人員,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紛紛奔赴到一線防疫和基層防疫的工作中。除此之外,在身邊還有一大批身著「紅馬甲」,戴著「紅袖章」的志願者們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在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街道桐蔭裡社區,總能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穿梭在社區內的兩個貨櫃防疫站點之間。
  • 廣州「暖心拉麵郎」:為一線防疫人員免費送餐
    韓麼有來認真準備愛心午餐「沒有和平、和諧的國家,就沒有我們幸福的小家,我只是盡了一點綿薄之力。」在黃埔區魚珠街茅崗社區經營拉麵館的老闆韓麼有來,近期已經為社區一線防疫人員免費送了一周精心烹飪的飯菜。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全家出動製作愛心餐來自青海化隆回族之鄉的韓麼有來十年前來到廣州開拉麵館,之前每年春節,韓麼有來從來不放假,然而今年受疫情影響,他第一次關了店。今年,在老家讀書的一對子女跟爺爺奶奶一起來廣州和父母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