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王龍龍 李華錫)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在全國各鄉鎮社區中,出現了一群青年人的身影,他們是寒假返鄉的大學生。他們走街串巷,查疫情,發物資,做勸導,這群青年學子犧牲寒假時間參與志願服務,為鄉親們的健康盡綿薄之力。
鄭州商學院學生王潤凡(右一)在參與防疫工作。受訪者供圖
查疫情:參與志願服務苦點累點都值得
從河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第二天開始,鄭州商學院學生王潤凡就報名成為志願者,參加社區防疫工作,一直堅持到現在。王潤凡服務的社區在河南焦作武陟縣,工作期間,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檢查社區內的疫情,每天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登記和測體溫,發現有發燒人員,立即通知醫護人員進行進一步檢查,同時對非本小區人員車輛進行勸返。
王潤凡說,剛開始人們不太重視防疫工作,他和同伴每天需要登記500到600人,後來疫情發展嚴重,他們就挨家挨戶上門檢查,登記常住人口,人員出入小區的次數也迅速減少。
「因為我們是24小時輪替,有的小區居民就會過來給我送一些熱水和吃的。」王潤凡漸漸感覺到,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這讓他更加堅信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這場全民戰役中,青年無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強大的力量,對於這段時間的志願服務工作,我永生難忘」。
「張貼了20餘份橫幅,30個展板,50餘份宣傳畫……」近期,在遼寧瀋陽某社區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趙晨曦持續開展支援防疫工作。他認為,作為志願者能為家鄉奉獻力量,哪怕苦點累點都值得。
趙晨曦每天工作6小時左右,前期主要工作是挨家挨戶排查,通過居民戶籍卡上的信息,逐戶進行信息收集,疫情排查,每天需要打200個左右電話。後期主要進行對老舊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對小區出入人員進行詢問登記和測體溫等。
對於參加疫情防護工作的感受,趙晨曦說:「在社區的志願服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基層工作強大的動員力量,正是這種實事求是、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才能夠在源頭上減少病毒的傳播。」
渤海大學學生張楠(左四)在發放物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商量 供圖
發物資:為了鄉親們的健康要竭盡全力
2月3日,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了一篇《消毒液我這有》的圖文,介紹了永甸鎮一家口腔診所將1000瓶稀釋好的84消毒液和19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免費送給當地群眾和邊防派出所幹警的感人事跡。這家小診所就是渤海大學學生張楠家經營的。
「疫情來得太突然,鎮上所有藥店的消毒液和醫用口罩全部售空,很多鄉親到處在尋找能夠買到防護物資的渠道。」得知這個信息後,張楠就與開口腔診所的哥哥嫂子商量,能不能把診所裡庫存的防護物資拿出來,解決一下鄉親們的燃眉之急。張楠的提議得到了兄嫂的鼎力支持,於是全家齊上陣迅速準備好物資,並發布消息讓大家免費領取。「雖然物資有限,但能幫一個是一個,為了鄉親們的安康,我們全家已經竭盡全力。」
張楠說,其實分發物資的過程也是提醒大家重視疫情、宣傳防疫知識的過程。在分發現場,他看到了一位聾啞的大爺用手語向他表示感謝。「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
在距離丹東一千公裡外的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崔立傑也在忙著給社區的居民發放防疫物資。他每天工作一上午,向來往的村民發放宣傳手冊《墾利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給未戴口罩的行人發放口罩,勸告他們不串門、不聚會,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社區的防疫工作條件很簡陋,崔立傑在值班時發現,社區統一購買的口罩是比較簡陋的口罩。志願者告訴他,就是這樣的簡陋口罩,都差點買不到。這段時間,崔立傑和志願者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戰勝這次疫情貢獻力量。「我希望疫情能夠快點過去,希望我的家鄉父老能夠平安地度過這個不一樣的春節。」
曲阜師範大學學生周藝(左一)在參與防疫工作。受訪者供圖
做勸導:哪怕自己受些委屈都值得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生尤梅在家鄉社區參與防疫工作一周以來,她明顯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使命感更加強烈了。尤梅參加志願服務的社區是在貴州省遵義市,她每天的工作是配合鄉鎮值班人員協調和控制小區進出人口,勸導人員佩戴口罩等。
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她和志願者去到一個小區,有一家四口出去買菜,還需要開車,尤梅勸導他們,因為疫情情況嚴峻,讓他們當中一個人去買菜,可是他們不聽,還對尤梅破口大罵。「當時就覺得委屈,明明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著想,結果不被理解還被罵,雖然最後他們罵罵咧咧的,但是也只出去了一個人買菜,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尤梅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雖然當時有些委屈,但只要能讓疫情得到控制,她覺得很值得。「我希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一些事,哪怕自己受些委屈都值得。」
看到開發區關於徵集大學生志願者的通知,曲阜師範大學學生周藝便和幾名同學立即報名參加。周藝主要做勸返工作,但她在站點值班3天後,依然有人以「走親戚」為理由想要進出,她發覺人們在思想上對此次疫情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之後,周藝和志願者開始走訪,竟發現還有部分居民在街上聚眾打牌、閒聊閒逛,周藝就極力向他們描述疫情,並告訴他們少出門,出門要戴口罩。「一些爺爺奶奶不識字並且還有些耳聾,我們就在分發通知時盡力大聲向他們解釋說明,直到他們點頭聽清為止。」
周藝說,經過她和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很多人對疫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重視起來,最明顯的是,之後再走訪,人們都知道「沒事儘量不出門」了,並且街上沒了先前打牌、閒聊的老人。「貢獻不分你我大小,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奉獻自己一份力量,哪怕是綿薄之力。」
專家建議:大學生做志願防疫時首先要做好自我防護
大學生們在鄉鎮社區參與防疫工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他們在參與志願工作時應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中國青年網記者聯繫到川北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系主任、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曾躍。他認為,在自我防護方面,這段時間各大媒體(包括電視、廣播、手機、網際網路等)都有很全面的介紹和指導,志願者們要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規範服務操作流程和手法,嚴格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防止在志願服務過程中被感染,繼而出現更多隱患和不良後果。曾躍特別強調,要不聚集不串門,科學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房間勤通風,適當運動、生活規律,提高免疫力,共同抗擊疫情。
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教授董兆舉也給出了建議。他表示,一是支持大學生參與疾病防治工作,包括宣傳動員、隔離留驗等,但是,對於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要避免在不具條件的情況下直接接觸,因為多數學生醫學知識不足或不全面;二是大學生對農村人群的文化、習俗等理解不全面,對於疾病防治工作,應當在村委的指導下完成;三是大學生應當以此次疫情為契機,掌握基本的疾病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在災難中成長,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創新防病與健康促進技術與模式。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