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防務新聞》近日曝光了美軍正在研究的全新作戰方式:飛機打遊擊。該項目代號為ACE項目,項目的目的就在於,力爭在戰爭開始時,能夠將美軍的戰鬥機"化整為零",部署到其他地點,從而避免在第一波空襲中就被中國的遠程飛彈全部摧毀在地面上。
"制空於地"的思想其實冷戰時期就有了,在1987年"中導條約"籤訂之前,美蘇兩國都擁有大量的中程飛彈,這些飛彈可以在開戰後僅僅30分鐘內就有效摧毀敵方的飛機場和空軍基地,從而癱瘓對方的空中力量。因為任何先進的戰術飛機,停放在地面上時都是極為脆弱的,經不起絲毫打擊,因此將敵方戰鬥機摧毀在機場上可以說是"事半功倍"的作戰方式,因此"制空於地"的思想得到了各國的廣泛認可。在現代戰爭中,首輪打擊摧毀對方的空軍基地幾乎成為標準的作戰模式。
(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在玩"制空於地"的戰術了)
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如今已經正式把中國當作了冷戰時期蘇聯一樣的強大對手,為了遏制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軍事力量,美軍正在增加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兵力部署。今年以來,美國多次派出過航母等大型軍艦進入南海"鬧事",甚至派出了雙航母戰鬥群。
(尼米茲號及裡根號組成雙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
但是對於美軍而言,在面對解放軍時,依然有很多顧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面對解放軍龐大的中短程地對地飛彈武器庫時,美軍實在沒有什麼把握。由於1987年"中導條約"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之間籤署,不涉及其他國家,所以從1987年至今,由於條約限制,美俄兩國的中程飛彈研製發展為零,裝備數量也是零。
而中國恰好藉助這段中程飛彈研發的"空白期",潛心研究中短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如今在中程飛彈技術方面,中國如果稱第二,那麼就沒人敢稱第一。目前解放軍列裝的射程從500公裡到4000公裡之間的短程和中程飛彈總數高達"幾千枚"(美國媒體的說法),而且除了彈道飛彈以外,解放軍還裝備有一千枚以上的陸基巡航飛彈。一旦爆發戰爭,解放軍單憑這些"庫存"就足以對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大型軍事基地發動幾輪,甚至十幾輪的空襲打擊,直到徹底摧毀這些美軍賴以活動的軍事基地。
(美國"愛國者"遠程防空飛彈)
而且美軍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美軍長期奉行進攻性軍事戰略,所以美軍裝備的戰術戰鬥機和各種機載空地/空艦飛彈很多,但是唯獨缺乏防空飛彈,而且是嚴重缺乏具備反導能力的防空飛彈!由於缺乏足夠具備反導能力的防空飛彈,如果戰爭時期,上千枚彈道飛彈砸下來,美軍甚至根本沒有足夠的防空系統加以攔截!所以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基地和裝備就被彈道飛彈砸成廢鐵。
(大型機場雖然設施完善,戰鬥力很強,但也是顯而易見的靶子,還是"死"靶子,圖為美國關島"阿普拉"海軍航空站)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美軍提出兩種方案:第一是建立更多小型基地,在嗅到解放軍即將發動打擊時,立即把戰鬥機疏散到提前修建的小型機場上,從而避開解放軍的打擊,保存實力;第二種方案則是和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區域內"盟友"充分溝通,以讓上述國家允許美軍飛機在緊急時刻使用上述國家的飛機場。
(巨大的彈道飛彈數量,是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但是,這裡同樣存在問題:按照第一套方案,美軍需要投資修築大量的臨時機場和簡易機場,以確保能夠疏散足夠多的飛機,特別是還需保證這些臨時機場具備完善的飛機後勤保障設施,這顯然是需要天文數字的建造經費,即使是美軍也出不起這個錢。
第二條就更不靠譜了,因為如果日韓等國向美軍開放機場,那麼毫無疑問會被中國視為敵對國家,然後自然也會遭到鋪天蓋地的飛彈打擊!在這種情況下,解放軍如果大批量生產中短程彈道飛彈,那麼亞太地區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有效對抗解放軍的飛彈"飽和打擊",美國自己都不行,盟國就更不能指望了!
(叮!您的東風快遞已發出,預計幾分鐘後送達,請及時寫下遺言~)
總體上來看,美國規劃的空軍"打遊擊"計劃基本上不具備可操作性,第一套方案花銷太高,美國自己承擔不起;第二套方案會把盟國也拉下水,因此會遭到盟國的反對,畢竟日韓菲等國家並不愚蠢,把自己的國土當作美軍的戰場,這買賣實在虧得有點大,所以根本不會有人同意借空軍基地給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