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正當所有的高考學子們每日忙於埋頭苦讀,家長們心急如焚地噓寒問暖時,著名歌手仝卓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自爆當年自己復讀參加高考時,為了考取心儀的學校,通過「某種手段」將自己的身份改為了應屆生。
此事立馬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指責其「鑽空子」,甚至有高考舞弊的嫌疑。教育部和山西教育廳對此事件進行的調查。
6月12日下午,山西省教育廳通報仝卓偽造應屆生身份事件處理結果。仝卓2013年高考成績無效。隨後,中央戲劇學院發布通報,撤銷仝卓畢業證書。仝卓繼父、擔任臨汾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仝天峰,也受到行政撤職和組織紀律處分,其餘14名相關人員同時被處理。
這件事情最終以仝卓的一封「道歉信」而告終。
類似的高考舞弊事件,幾乎在每年的高考前後都會被曝光,中國的高考被稱之為現階段最為公正、公平的人才選拔考試。這場關乎未來命運的考試,能夠左右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走向。
受到全國上下的普遍關注,但卻屢屢被曝出作弊行為,讓大家忍不住疑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道德上的違規事件,為什麼每次事件都是時隔多年以後才被曝光?
看了《魔鬼經濟學》一書,作者告訴我們道德代表著在人類心目中,理想的社會運轉模式,而經濟學代表著其實際的運轉方式,並向我們描述了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運行的。
在本書中,作者列維特和史蒂芬·都伯納取材日常生活,以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日常事物背後的世界,他們提出經濟學擁有各種尋找答案的有效工具,用以分析現實世界發生的亂象和騙局。幫助我們理性地看待自己所處的世界,從而形成對某些事實的客觀價值評價。
下面我們就借用書中的方法,針對高考作弊的現象進行分析:
書中作者說明,經濟學,從根本而言,是一門研究動機的學科:人如何得償所願或滿足所需,尤其是在其他人慾求相同的情況下。
動機分三大類:經濟動機、社會動機和道德動機
以每年的高考作弊事件為例,對於高考生而言,這是事關前途命運的攸關時刻,學生通過冒名頂替他人的高考成績,或者由其父母動用社會關係進行「暗箱操作」,可以換取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在親朋好友面前揚眉吐氣,滿足虛榮心,有些考生可能還想實現更大的人生夢想,說不定將來還能為家鄉,母校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作弊這件事,既有經濟動機,又有社會和道德動機。
無論是仝卓的「往屆變應屆」的舞弊行為,還是其他「冒名頂替高考成績」的事件都是在事發幾年過後才被發現的,是在網際網路信息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當事人需要聯網查詢相關身份信息時,才被暴露出來的。
今年5月21日,來自山東的農村考生陳秋媛,打算報考曲阜師範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專科),以解自己當年的大學夢,在網上查詢信息時,卻意外發現了16年前,自己的高考成績被冒名頂替,當年她高考成績達500多分,超過了專科線,可是自己卻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
她也以為自己沒有被錄取,命運也就此跟她開了個玩笑。而頂替她的「陳秋媛」於2004年9月進入山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科)學習,2007年7月畢業。
從往年被曝光的作弊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很多成績被掉包的高考生都來自農村,信息閉塞,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完全沒有能力和資源為孩子爭取其他的機會,這就給了擁有信息資源的其他考生及家長「可乘之機」。
明明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還是「心存僥倖」,利用信息優勢,「鋌而走險」賭一把,隨著網際網路信息的公開、透明,「東窗事發」的機率明顯增加,才有了每年臨近高考時的作弊事件的曝光。
相信還有很多依然被蒙在鼓裡的高考生,由於信息不對稱,暫時無法發現這一殘酷的事實,試想一下,如果他們當年就能夠通過網際網路了解自己的考試情況,如今一定過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對於高考,一直以來,我們都相信只要考上了大學,就實現了「魚躍龍門」的大跨越,從此走上康莊大道,命運就會從此徹底被改變。
但也有大量的事實證明,除了少數「985」,「211」等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的確因為出色的表現而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還有大部分的二本,三本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不理想,生活並不如當初父母設想的那麼如意,甚至還不如身邊沒有上過大學的同學風光。
如果這樣的大學生中,有人是因為頂替他人的高考成績而獲得的上大學機會,試問他還會認為當年的做法是值得的嗎?即便現在還沒有被曝光,他和家人的良心不會被拷問嗎?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說到為人父母之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是:「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
這是每一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生怕孩子將來會受苦受累,遇到各種挫折,總忍不住提前為孩子鋪路,剷除學習成長路上的一切障礙,心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都不會經歷任何的坎坷。
殊不知,這種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和照顧會有極高的危害性,並沒有真正從長遠為孩子考慮。
書中經過大量的回歸分析法,證明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最根本的因素是父母本身的特質。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孩子都是父母的複印件,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完美的人生,首先父母本身要做到完美,而不是在孩子高考中濫用關係,採用「不正當」的方式,為孩子設計未來。
就算在當時看起來父母們為孩子做到了盡善盡美,但事後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功虧一簣,像仝卓們的父母,相信現在一定是對以前的做法追悔莫及了。
從新的角度來理解高考作弊的現象,雖然不能改變當前出現的問題,但至少為我們看待其他日常生活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清楚推動這種社會運作背後的真正規律。
《魔鬼經濟學》的作者在書的開頭就說過,如果道德代表理想世界,經濟學則代表著現實世界,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我們,如果學會用魔鬼經濟學式的思維,對司空見慣的社會腐敗問題提出耐人尋味的問題,將會發現出人意料的答案,讓我們能夠看清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相,保持清醒,客觀的生活態度。
作者簡介:心安
習慣養成教練,習慣變現導師, 閱讀寫作變現導師
年度目標:
1年內影響200人養成閱讀習慣;
3年內帶領500名閱讀領袖一起去遊輪環球旅行,邊旅行邊讀書,邊成長邊賺錢;
5年後在自己的家鄉建立第一座公益圖書館
如果你也對閱讀感興趣,想要把自己的知識轉化成力量,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歡迎加入我們的高效閱讀訓練營,添加公眾號:心安家 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