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你和你的大姑子小姑子相處得還好嗎?
前段時間朋友找到我,說自己的小姑子要生娃了,因為和公婆關係不好,想要回娘家坐月子。婆婆一聽大喜,畢竟女兒是遠嫁,一年難得見上幾回,趁這個時候可以好好和女兒相處,值得高興。但朋友就有些腹誹了,因為這個小姑子可不是盞省油的燈,因為她,家裡之前已經鬧過不合好幾回了。
這不,連自己兒子聽到小姑子要來,都嚷嚷著「我最討厭我姑來我家了」。孩子的童言無忌被婆婆聽到,婆婆立刻臉沉了,還話裡有話地告誡自己,不要教唆小孩子。朋友是既冤枉又無奈,人還沒來就能讓家裡起層浪,等人真來了,這家裡豈不是要血雨腥風?
「最討厭我姑來我家!」孩子的童言無忌卻能反映出眾多家庭的暗傷。
那就是女兒出嫁後,發現娘家已經變了味兒,而家裡的嫂嫂弟妹也發現,大小姑子跟一般的「客」不同。姑嫂之間相處。
女兒視角:回娘家發現自己成了「客」,處處受約束
閨蜜有一弟弟,因為自己嫁得近,結婚後她還是三不五時地回娘家小住幾天,沒覺得有什麼。但等弟弟也結了婚成了家,甚至有了孩子,她才漸漸感到自己是「客」的身份。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特殊時期,她因為工作忙沒法照顧還沒開學的女兒,就想讓女兒去媽媽那裡住,順便也能和小侄子一起玩。結果媽媽猶猶豫豫地回她「那得看你弟你弟媳方不方便,畢竟照看小孩子也得擔責任。」閨蜜說她聽到這裡心立刻沉了下去,感覺這一刻爸媽和弟弟弟媳他們是一家,而自己只是外人。
其實也怪不得。國人向來以兒子為主,尤其當家裡的女兒出嫁,父母又都老了之後,默認是兒子立門戶,成為娘家的一家之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女兒想要回娘家做什麼事,可不得事先考慮兒子兒媳的意見。
兒媳視角:大姑子小姑子總「多管閒事」,心累
說來也巧,我還有一朋友出嫁後,對大姑姐頗有。據她說,大姑姐出嫁多年,但因為嫁得好家裡有錢,就總是接濟娘家。按說這也算是好心,但熱心腸的大姑姐往往不懂界限,總是插手她們家事。
看到朋友女兒已經上了幼兒園,大姑姐就一個勁鼓動要給她報班,說女孩家不學個跳舞氣質就跟不上,最好能一起學個音樂班。兩口子拒絕後大姑姐一臉痛惜,好像他們是極不稱職的父母。
就這也罷了,大姑姐還總勸她出去工作,說女人不能總靠男人養著,聽起來實在可惡。若不是她明白大姑姐是個直腸子,她早惱了。
可見,女兒出嫁後嘆息自己在家裡被當做外人,兒媳也在心裡對大姑姐小姑子暗暗打分。姑嫂之間因為關係特殊,相處起來極其微妙。
依我看,最好的相處方式便是,女兒以關心娘家爸媽為中心,涉及哥哥或弟弟的家務事,一概淡然處之,畢竟那是小家的事。千萬不要在爸媽面前提嫂子或弟媳的是非,惹家庭爭端。
而兒媳也不要總是以家裡的女主人自居,若大姑姐小姑子回到了自己爸媽那裡,就由得他們親密,只要不幹涉小家內政,我們同樣可以笑臉相迎。
【話題討論:你的大姑子小姑子好相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