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0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老人常說自古婆媳矛盾都有小姑子「助一臂之力」,在吐槽家裡矛盾多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會想到小姑子。
畢竟「三個女人一臺戲」,在很多家庭,往往是婆婆和小姑子一條心,這樣的話兒媳婦自然就落單,會覺得自己受委屈被排擠,矛盾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
婆婆、媳婦、小姑子三者之間的矛盾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也是中式家庭之殤,而有些家庭的矛盾其實很簡單,但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不願意妥協,因此矛盾就會更加激化。
「姑姑求求你別來我家了!」
像我隔壁鄰居王大媽的女兒,平時隔三差五的就要回家裡來,因為嫁得近,王大媽也希望女兒常回家看看。但每一次王大媽女兒回來,她們家就「烏煙瘴氣」,經常會吵架。
這一天王大媽女兒又帶著她兒子回娘家來了,結果就聽到王大媽孫子也就是王大媽女兒的小侄子滿臉不高興的說:「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姑姑求你別來我家了!」
當時王大媽的臉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趕緊怒斥孩子:「你懂什麼?你姑姑來我們家,是我叫她來的,她是我女兒,這也是她的家!」王大媽兒媳婦也趕緊叫兒子住嘴。這可讓王大媽女兒一下子就來了勁頭:「喲呵,這是我家,我還不能來了?都是誰教你這樣做的?是不是你媽!」
王大媽一聽女兒這話也是反應過來了,便開始罵她兒媳婦不懂事,怎麼教的孩子,這一次王大媽的孫子也看不下去了,對著奶奶大吼:「不是我媽教的,我就是不喜歡姑姑來,每次姑姑來了,你們都要欺負我媽媽,我媽媽總哭,而且每次表哥來了,家裡什麼東西都得要讓著他,好東西都是表哥的,這明明是我家,是我爸爸和媽媽的家!」家裡瞬間一片寂靜,沒想到大人之間的矛盾,孩子看得清清楚楚,心裡也很明白……
其實說起這個小姑子的話題,大部分的人估計都會深有同感。我們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經歷的事情,真的都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像有部分人就總說,既然覺得小姑子礙眼覺得婆婆偏心,那麼分開住不就好了嗎?其實分開住也是治標不治本。
即便是分開住了,還是有不少小姑子會因為老人的贍養問題而和兒媳婦大打出手,這種問題也都是無可避免的。想要真正減緩這種情況的話,還是得要注意和家人相處的方式:
想要家庭和諧少矛盾,這三點要記牢
一、心胸大度些
其實和自己婆婆相處也好,和小姑子相處也好,如果說事事都喜歡計較的話,那矛盾只會是越來越多。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並非十全十美,大家既然走到了一個家庭就要多忍耐一些,如果說我們的心胸太過於狹隘的話,最終其實傷害的還是自己。家和萬事興,雙方都退一步,家庭和睦的日子過起來還是舒服的。
想要讓家庭矛盾減少或者說是沒有家庭矛盾的話,首先我們就要做到心胸大度,不要總是因為一點小小的問題就大做文章。當你嘗試著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後,大家的矛盾自然就會慢慢的減少。
二、父母切記不能過於偏心
如果說自己家裡有兩個孩子並且是一男一女的話,那做家長的可得要讓自己保持不偏心的好習慣。
像現在有些父母,就把自己的偏心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對待兒子女兒和對待兒媳婦完全不一個樣。大姑姐回家來可以算得上是客人,但是也算是半個主人,如果說總是一味的委屈在身邊的兒子和兒媳婦的話,最終老人也只能夠自食其果。
對於婆婆來說,既然自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就應該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只有這樣一家人才能夠更好的相處。
而作為中間人的兒子,也一定要起到調節自己老婆和姐妹之間關係的責任,不要每次都推卸責任,當甩手掌柜,也不應該激化矛盾。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一家人的關係越來越好,不至於陷入僵局。
三、做好小孩子的教育工作
當然了,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也一定要記住,不要給孩子灌入家庭矛盾、相處不合的思想。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有討厭哪一個親戚的想法,這樣做不僅是會讓孩子的親情觀淡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一個大家庭中,婆婆媳婦小姑這三者之間的矛盾自古以來就是個難題,但是作為中間人的丈夫更是左右為難,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另一邊又是白頭偕老的妻子,面對這麼多的矛盾,處理起來還要考慮不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髮育,所以丈夫才是家庭中最重要也是最難做的角色。
作為父母,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兒子和兒媳才是共度一生的人,自己儘量不要替他們做主;
作為姑姐,雖然是家裡的半個主人,可以常回來看看,但也不要插手兄弟和媳婦之間的問題,畢竟矛盾引發之後,最難做的還是自己的親兄弟。
辣媽語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想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做出一些改變,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時就會發現,原來引起爭吵的矛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特別是為了家裡的孩子可以健康陽光的茁壯成長,大人之間的矛盾,也最好不要讓小孩子參與進來,儘量不要傷害到孩子單純幼小的心靈,最後希望每個家庭都可以幸福和睦。
你認為親戚的言語和態度,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幸福指數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