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求求你別來我家!」5歲侄子一席話,揭秘中式家庭之殤

2020-12-14 騰訊網

文|全文共200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老人常說自古婆媳矛盾都有小姑子「助一臂之力」,在吐槽家裡矛盾多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會想到小姑子。

畢竟「三個女人一臺戲」,在很多家庭,往往是婆婆和小姑子一條心,這樣的話兒媳婦自然就落單,會覺得自己受委屈被排擠,矛盾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

婆婆、媳婦、小姑子三者之間的矛盾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也是中式家庭之殤,而有些家庭的矛盾其實很簡單,但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不願意妥協,因此矛盾就會更加激化。

「姑姑求求你別來我家了!」

像我隔壁鄰居王大媽的女兒,平時隔三差五的就要回家裡來,因為嫁得近,王大媽也希望女兒常回家看看。但每一次王大媽女兒回來,她們家就「烏煙瘴氣」,經常會吵架。

這一天王大媽女兒又帶著她兒子回娘家來了,結果就聽到王大媽孫子也就是王大媽女兒的小侄子滿臉不高興的說:「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姑姑求你別來我家了!」

當時王大媽的臉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趕緊怒斥孩子:「你懂什麼?你姑姑來我們家,是我叫她來的,她是我女兒,這也是她的家!」王大媽兒媳婦也趕緊叫兒子住嘴。這可讓王大媽女兒一下子就來了勁頭:「喲呵,這是我家,我還不能來了?都是誰教你這樣做的?是不是你媽!」

王大媽一聽女兒這話也是反應過來了,便開始罵她兒媳婦不懂事,怎麼教的孩子,這一次王大媽的孫子也看不下去了,對著奶奶大吼:「不是我媽教的,我就是不喜歡姑姑來,每次姑姑來了,你們都要欺負我媽媽,我媽媽總哭,而且每次表哥來了,家裡什麼東西都得要讓著他,好東西都是表哥的,這明明是我家,是我爸爸和媽媽的家!」家裡瞬間一片寂靜,沒想到大人之間的矛盾,孩子看得清清楚楚,心裡也很明白……

其實說起這個小姑子的話題,大部分的人估計都會深有同感。我們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經歷的事情,真的都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像有部分人就總說,既然覺得小姑子礙眼覺得婆婆偏心,那麼分開住不就好了嗎?其實分開住也是治標不治本。

即便是分開住了,還是有不少小姑子會因為老人的贍養問題而和兒媳婦大打出手,這種問題也都是無可避免的。想要真正減緩這種情況的話,還是得要注意和家人相處的方式:

想要家庭和諧少矛盾,這三點要記牢

一、心胸大度些

其實和自己婆婆相處也好,和小姑子相處也好,如果說事事都喜歡計較的話,那矛盾只會是越來越多。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並非十全十美,大家既然走到了一個家庭就要多忍耐一些,如果說我們的心胸太過於狹隘的話,最終其實傷害的還是自己。家和萬事興,雙方都退一步,家庭和睦的日子過起來還是舒服的。

想要讓家庭矛盾減少或者說是沒有家庭矛盾的話,首先我們就要做到心胸大度,不要總是因為一點小小的問題就大做文章。當你嘗試著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後,大家的矛盾自然就會慢慢的減少。

二、父母切記不能過於偏心

如果說自己家裡有兩個孩子並且是一男一女的話,那做家長的可得要讓自己保持不偏心的好習慣。

像現在有些父母,就把自己的偏心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對待兒子女兒和對待兒媳婦完全不一個樣。大姑姐回家來可以算得上是客人,但是也算是半個主人,如果說總是一味的委屈在身邊的兒子和兒媳婦的話,最終老人也只能夠自食其果。

對於婆婆來說,既然自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就應該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只有這樣一家人才能夠更好的相處。

而作為中間人的兒子,也一定要起到調節自己老婆和姐妹之間關係的責任,不要每次都推卸責任,當甩手掌柜,也不應該激化矛盾。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一家人的關係越來越好,不至於陷入僵局。

三、做好小孩子的教育工作

當然了,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也一定要記住,不要給孩子灌入家庭矛盾、相處不合的思想。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有討厭哪一個親戚的想法,這樣做不僅是會讓孩子的親情觀淡薄,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一個大家庭中,婆婆媳婦小姑這三者之間的矛盾自古以來就是個難題,但是作為中間人的丈夫更是左右為難,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另一邊又是白頭偕老的妻子,面對這麼多的矛盾,處理起來還要考慮不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髮育,所以丈夫才是家庭中最重要也是最難做的角色。

作為父母,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兒子和兒媳才是共度一生的人,自己儘量不要替他們做主;

作為姑姐,雖然是家裡的半個主人,可以常回來看看,但也不要插手兄弟和媳婦之間的問題,畢竟矛盾引發之後,最難做的還是自己的親兄弟。

辣媽語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想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做出一些改變,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時就會發現,原來引起爭吵的矛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特別是為了家裡的孩子可以健康陽光的茁壯成長,大人之間的矛盾,也最好不要讓小孩子參與進來,儘量不要傷害到孩子單純幼小的心靈,最後希望每個家庭都可以幸福和睦。

你認為親戚的言語和態度,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幸福指數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最討厭姑姑來我家」,4歲兒子扎心言論: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一、「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4歲兒子的言論,引起家庭大戰衡衡今年已經4歲了,聽到奶奶說大姑姑周末要帶表哥一起來家裡,衡衡想也沒想對奶奶大喊著: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聽到這句話飯桌上的人都驚住了,奶奶沉著臉白了兒媳婦一眼:「不要在孩子面前教唆,親人之間相互走動不正常嗎?」
  • 「最討厭姑姑來我家」,孩子無意間的一句話,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最不喜歡姑姑來我家」,孩子無意間的一句話,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閨蜜小夏,自從結婚以後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由於小夏和她老公都是上班一族,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公公婆婆照顧的,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比較複雜,如今又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 「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6歲孩子的一句話,撕開中式家庭遮羞布
    「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這是一個6歲的小孩子說出來的一句話,瞬間就讓全家人陷入了一種很尷尬的氛圍裡面。這天一家人正在吃飯,孩子奶奶對孩子說明天姑姑準備帶著表哥一起來我們家玩,孩子一聽到奶奶說姑姑要來,頓時就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對著奶奶說:「我最討厭的就是姑姑來我們家了。」
  • 「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5歲兒子童言無忌,寶媽回復很暖心
    但是不知道閨蜜兒子從哪聽說的詞,有一次閨蜜小姑子回娘家,一家人在飯桌上吃飯的時候,5歲兒子突然說:「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孩子話音剛落,整個飯桌上的人都沉默了,小姑子更是呆住了。閨蜜趕緊對兒子說,什麼叫你姑姑總來我家白吃白喝,這個家是你姑姑的,先有你姑姑才有你,在你沒出生前,你姑姑已經在這個家生活了二十幾年,姑姑這叫回家。
  • 「姑姑別來我家了」,4歲兒子童言無忌,說出媽媽想說不敢說的話
    結果,沒等她、老公和公婆開口,兒子竟然直接拒絕了:「姑姑別來我家了。」然後場面一度很尷尬,家裡幾個大人只能笑笑罵孩子「白眼狼,姑姑白疼你了。」而事實上,4歲兒子童言無忌,卻說出媽媽想說不敢說的話。而4歲兒子看在眼裡,總是明裡暗裡說「姑姑太懶了」,不想奶奶和媽媽伺候她。其實,小孩子的是非觀很直觀,知道誰在「付出」誰在「偷懶」。所以,他拒絕姑姑來自己家,因為她又要麻煩自己的奶奶和媽媽了,他心疼。
  • 都說姑姑對侄子侄女最好,你們家是這樣嗎
    由於小編經常小額愛心捐款的緣故,現在的大數據已經掌握了我現在手上有點閒錢的緣故吧,一打開手機給我推送的都是輕鬆籌、水滴籌等的消息,昨天小編看見一個「姑姑賣煎餅給5歲侄子治白血病」的新聞,打開視頻看了看,又看了看下面的評論,大家都很有愛心地表示;「我們可以捐,千萬不要放棄,告訴我哪裡可以捐
  • 「最討厭姑姑來我家」,4歲娃的一番話,揭開穿脫家庭的遮羞布
    其實我國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於家族,也會以血脈作為基礎,一個家族就仿佛是蒼天大樹一般,也會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就沒有如此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最近有一個4歲孩子的言論就引起家庭大戰。這位小孩今年4歲,在聽說大姑姑準備帶著表哥來到家裡時,他想也沒想,直接就告訴自己的奶奶,最討厭的就是姑姑來到家中,這一句話讓飯桌上的人都帶了奶奶板起了臉,直接就看了兒媳婦一眼,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總是挑撥事,非親人之間經常性走動,這也不是很正常的嗎?
  • 遺產被現任妻子全部帶走,姑姑為侄子討要,侄子:生活很好不差錢
    第一樁心事:十四年前弟弟離婚,當時17歲的侄子判給母親撫養,如今侄子已經長大成家有了孩子。按理說父親去世墓碑上應該刻上兒子一家的名字,但侄子只願意刻上自己一個人的名字,理由是當年父母離婚後,父親並沒有對他盡到義務。這讓秉承傳統思想的麻阿姨無法接受。
  • 「姑姑別來我家住」兒子童言無忌,卻說出寶媽壓心底的話
    孩子的姑姑五一結婚了,但是婚後總賴在娘家,跟老公感情好的時候就兩口子天天來吃住。跟老公鬧彆扭時,就自己天天住在娘家,而且脾氣很大,把兩口子吵架的火氣都撒在父母身上,有時候也會兇她兒子。前幾天,孩子的姑姑又跟老公吵架了,進門就一副誰欠她幾萬塊錢的模樣,氣嘟嘟地說:「我要來住幾天。」還沒等一家人回話,兒子就說:「姑姑別來我家住!哼,你一來就兇爺爺奶奶,還讓我媽幹這幹那,還搶我的零食!」
  • 「超年輕姑姑」火了,被侄子強迫餵髒菜:「哭著也要吃下去」
    ①洗頭篇2歲的侄子不喜歡洗頭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姑姑從來沒吃過,你看我現在的身材多苗條啊!不過,姑姑雖然戲精,效果卻很好,侄子沒過多久就走回來牽著她的手一起走了。快來聊聊吧!
  • 「戲精」姑姑哭著求侄子,溝通技巧滿分
    就說是逗B吧,她有一個侄子,她經常會上傳自己和侄子的相處日常,特別搞笑,別看她搞笑逗B,但是她把侄子教的特別好。原因就在與她這個「戲精」的誇張演技對孩子出奇的有效。有一次她侄子在客廳玩耍,弄的滿地都是玩具,她二話不說直接撲到玩具堆兒裡大鬧,一邊鬧一邊假裝哭著說:「啊啊啊啊!這些玩具我不會整理!」
  • 「討厭姑姑來我家住」,4歲兒子口無遮攔:撕開傳統家庭遮羞布
    寶媽小陳,兒子小偉4歲了,一家三口再加上公婆,一共五口人住在同一屋簷下。雖然都說婆媳問題難處理,但小陳家平時倒也和和氣氣,相安無事。不過在平靜的表面下,依然有暗流。這天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公婆提到周末大女兒要帶著孩子到家裡來,沒想到小偉一聽就嚷嚷起來:「不要!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住!
  • 「精分姑姑」滿地撒潑打滾,侄子瞬間就被「教育」好了
    侄子也瞬間從玩具的世界裡將目光轉向了姑姑,看到姑姑「無助」的樣子,馬上安慰道「好好好」,姑姑順勢接著對孩子說著「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可愛的小侄子於是充滿幹勁,連忙收拾起來。 拉粑粑是每個孩子都比較抗拒的一件事情,小侄子也一樣,但這並沒有難到機智的姑姑。
  • 逗比姑姑給侄子的「現場表演級」如何愛上吃蔬菜,培養萌娃歡樂多
    明明都是15歲的大男孩了,可是吃飯的時候還是只吃肉,不愛吃蔬菜。洋洋媽媽也很發愁,從小給孩子整的蔬菜可是不少呢,為啥就是不愛吃呢?因為我家兒子也是這樣,在飯桌上吃飯從來都是「無肉不歡」那種類型。於是,我有個大膽的猜測,是不是所有的男孩子們,在吃飯這件事兒上,都是「肉食動物」?對蔬菜僅限於吃幾口?
  • 「最討厭爺爺來我家」,3歲女兒童言無忌:撒開中式家庭的遮羞布
    我國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特別重視家庭的存在,家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可隨著時代的更新,節奏的加快,親情愈發冷漠,人情味也愈發寡淡。01:「最討厭爺爺來我家」,3歲女兒的童言無忌,撕開家庭的遮羞布柔柔今年3歲,剛上幼兒園小班。
  • 「精分姑姑」走紅,教育侄子成暖男堪比教科書:生活處處是教育
    近日,一位姑姑帶侄子的視頻走紅網絡,很多網友她奇葩的育兒方式圈粉,該姑姑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精分姑姑」。這位姑姑在社交平臺上上傳的都是自己與侄子的搞笑相處視頻,雖是搞笑,但其中蘊含的都是育兒的真理,視頻中這位姑姑完全沒有擺大人的架子,她有一套專屬於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雖然演技真的很浮誇,但也確確實實的把侄子培養成了一個小暖男,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家長的肯定和好評。
  • 「討厭姑姑來我家」,4歲兒子童言無忌,撕開熊孩子的「遮羞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而一個家庭,不只有父母與爺爺奶奶,也有其他的親戚,如果大大小小的親戚都算起來,相信每個人的家庭都是很大的吧。4歲兒子大喊「我最討厭姑姑來我家了」小欣與丈夫結婚後就與公婆同住,本來一家人相處的還是比較和諧的,可是隨著小姑子家孩子的長大,小姑子一家可是變成了小欣母子倆最不想看到的人。
  • 帶兒子回娘家,我媽對侄子說「別鬧,姑姑他們是客人」
    也從自己家的女兒、妹妹,變成另一個家庭的妻子、兒媳、母親之後,無形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就產生玄妙的距離。這些改變往往就體現在不經意的細節裡,驀然發現,真的還是挺扎心的,一陣鼻酸。7歲的侄子看到了,非常高興說,「姑姑你們可來了,奶奶非得客人來才燒雞翅。」紅霜聽到客人這個詞,稍微有那麼幾秒愣了下,曾經也是這個家的女兒,什麼時候成了客人。沒想到後面兒子和侄子因為玩具而爭執起來,小男孩麼總是比較鬧騰,這時候她媽媽趕出來狠狠地批評了侄子,「別鬧,姑姑他們是客人,你平時自己家蠻橫就算了,盡丟臉」。
  • 姑姑造句和解釋_姑姑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姑姑(gū gu),多用於aa式。近義詞有:姑母。姑母。姑姑參考例句:1、母親吩咐我姐姐趕快給姑姑端飯。2、紅姑姑放心,香兒並非薄情無義之人。3、小姑姑至今未嫁,誓言要侍奉爺爺終老。4、祖父決定姑姑結婚當天在飯店宴請親朋好友。5、小姑姑剛生了一位小表妹,媽媽送了一隻金鎖片作為見面禮。6、姑姑性格溫柔,從來不會高聲叫嚷。7、姑姑大年初三回家拜望爺爺奶奶。
  • 「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道出中式家庭的痛
    「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在一次家族聚會上,大家正在愉快吃飯聊天時,四歲的洋洋對著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姑姑來我們家,姑姑是外人。此話一出,飯桌頓時一陣平靜無話。前來做客的姑姑一家人更是尷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