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別開生面的「AI對話眼科專家」大賽展示了高科技的魅力,同時也彰顯了「人機合作」的無限可能。在7月29日2018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Vision China 2018)閉幕式上,人機合作戰平專家大咖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場景。
不同於以往單純的「人機PK」,此次對話提倡「人機合作」理念。參賽一方由頂尖眼底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帶領5位眼底病專業資深醫生組成(不使用AI,只用臨床經驗判斷);另一方是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陳峰副主任醫師帶領5位非眼底專業的年輕眼科醫生組成的團隊,藉助Airdoc公司研發的AI人工智慧輔助閱片。雙方總共進行兩輪比賽,第一輪比「準」;第二輪拼「快」。
比賽由泉州愛爾眼科醫院方一明教授主持,臺下所有的觀眾可通過二維碼掃碼方式參加比賽,並被自動分配至自主閱片組以及AI輔助閱片組。
第一輪:專家組險勝
在方一明教授的引導下,現場的上千個眼科醫生開始了第一個環節「針鋒相對」。考題覆蓋眼底常見病種,雙方需要在30分鐘內完成10道眼底閱片題目,兩隊答完題後由專家根據全場最終答題情況為兩隊進行評分。
在兩個團隊的10位參賽者上臺後,陳峰帶領的人機合作隊率先進入狀態,得到了第一分;趙明威教授帶領專家隊隨後發力,馬上追平。在隨後的比賽裡,雙方比分交替上升,最終比分為7:6,專家隊險勝。
第二輪:人機協作速度驚人
比賽很快進入到第二輪「追風逐電」環節:總共30張眼底圖,兩組醫生用最短時間挑選出其中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照片並進行糖網分期確定。
以速度見長的人工智慧在本環節有著天然優勢,人機合作隊僅僅花費3分鐘就完成了30張影像的判讀,且準確率達到了91%,從而取得了第二輪的勝利。
經過「針鋒相對」、「追風逐電」兩輪激烈的答題競賽環節,最終雙方不相伯仲。不過在比賽中,AI人工智慧輔助閱片也確實幫助非眼底專業醫生做出了更為準確的判斷。
專家:人工智慧像春天的樹葉
我國醫療資源的配置在地區間、醫院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減少和消除這些不平衡是政府、社會及相關機構及醫改的重要目標。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Vision China 2018主席,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瞿佳教授說:「中國醫學專家數量有限,從今天這場PK大戰可以看出,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年輕醫生擁有閱片能力。雖然今天這場比賽還很初級和稚嫩,AI還需要醫生的幫助和協作,但它就像春天的樹葉,充滿了希望和未來。我相信,今天這一場人機大戰,不僅將在眼科,而且在整個醫療領域也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人工智慧技術將對提高基層及年輕醫生工作水平發揮重要作用。」專家隊成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與眼視光中心主任趙明威表示。
雖然本次人機對話還很稚嫩,但已經初步顯示出AI和大數據的能量。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唐仕波教授表示,「眼底只是判讀糖網的一個因素,仍然需要其他標準和病史作為參考。AI和大數據正在逐步改變我們的世界,不僅是我們的生活,也包括我們的工作。」他認為,AI在短時間內不會取代人類,只會越來越好地幫助提高人類提升診療和服務水平。
在當前醫療環境下,醫生在最終診療決策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而新技術的出現為醫生們的決策提供了參考。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人工智慧技術將在平衡醫療資源、減輕一線醫生工作負荷、提高基層醫生和年輕醫生工作水平上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