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客戶端9月14日消息 記者 葉駿/文 李建林/攝 陳業/攝像
9月14日下午,金義新區光南中學八1A班舉行了一場《此行無悔》主題班會,主題為「致敬最美逆行者,做有擔當的青少年」。除了觀看視頻、圖片等抗疫相關資料,還有一個重要環節,交流分享《此行無悔》一書的讀後感,並邀請市中心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援鄂醫療隊隊員陳芙蓉分享自身抗疫經歷。
這是《此行無悔》首次來到初中校園開展書友分享活動。這堂特殊的思政課讓學生們接受了精神洗禮,幫他們樹立了做有擔當、有責任感青少年的理想與信念。
《此行無悔》「身邊英雄」帶來的感動
班會課開始,班主任梅宏超跟同學們拋出一個問題:「疫情期間,特別是超長寒假宅家的時候,你們有關注到一線醫護人員拼搏忘我的新聞嗎,你們知道金華有幾批、多少名醫護馳援湖北嗎?」
班上43名學生,都選擇了肯定的答覆。而且因為開學初他們就收到了《此行無悔》這本書,他們對金華前後五批援鄂醫療隊、107名醫務人員的事跡,多了幾分了解與感動。
學生潘文菲說,如今疫情的風波漸漸平息,我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也有了時間來感謝那些捨身忘死的白衣天使們。陳芙蓉是第四批援鄂的醫療隊成員,她與眾多同事一起,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防護鏡,拖著笨重的裝備來到抗疫一線,日夜輪班,非常危險又辛苦。半夜又難以入眠,因為心中經常想著親人們。但看到患者們樂觀的病情、好轉的身體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她又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正是他們義無反顧一線堅守,才有我們的幸福與安逸,「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學生朱子聰看完《此行無悔》後,對其中的孫勝招印象特別深刻。作為金華市第二醫院精神科主管護師,孫勝招覺得被選中去武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榮幸。臨行前,他沒有告訴蘭溪老家的父母,因為怕老人擔心。疫情前線的工作非常繁忙,除參與治療任務,孫勝招還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進行放鬆訓練。無微不至的關心與陪伴,使得很多患者把方艙當作「家」。
學生盛雨欣說,《此行無悔》這本書的書名和設計,包括封面上顯眼的「V」字型與照片,都傳達了一種無懼疫情、戰疫必勝的信念。書中人物來自金華各家醫院,他們在一線是英勇的戰士,歸來仍為天使。他們平凡普通,危難時刻卻挺身而出,奔赴最需要的地方負重前行,是他們帶給我們「歲月靜好」。
援鄂醫療隊隊員講述戰疫故事
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陳芙蓉,老家湖北荊州,碩士畢業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浙江工作已經8年——逆行回家鄉抗疫,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在當天的主題班會上,35歲的陳芙蓉與初中生們分享了醫療隊在武漢抗疫的生動故事。
疫情爆發後,陳芙蓉每天看著在武漢的老師、同學,他們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堅守一線,治病救人。她深受感動,常常熱淚盈眶,並第一時間向醫院提交援鄂請戰書。她提到三個「有力」的理由:是一名有13年黨齡的老黨員,有8年呼吸與危重症臨床工作經驗,是一名湖北人,在武漢學習生活過,熟悉當地情況。
在等待派遣的時間裡,陳芙蓉把年邁的父母和兩個幼女送回丈夫所在的山東老家。當時,中心醫院已經接收了新冠肺炎病人,她每天了解他們的病情、影像資料,認真學習診療方案,隨時更新自己對新冠病毒的認識。而且每天鍛鍊,保持自己健康的身體,為去武漢一線做好充分準備。
2月14日,在飛赴武漢的在飛機上,領隊浙一醫院院長黃河的一句話令陳芙蓉印象深刻:我們此行接管的不是方艙醫院,而是重症病房,我們是去啃硬骨頭的,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機艙的氣氛馬上緊張起來。到武漢看到當地情形,她心如刀絞:5個月前,因全國呼吸年會在武漢舉行,她和同事們一起來過這美麗繁華的江城——但短短幾月不見,卻變成了一座「空城」。
在隔離病房最大的障礙,就是原本平時很容易完成的操作與治療,因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手套,變得異常艱難。「我們不僅要治病,更要治心,不斷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和面對可能死亡的恐懼。」因為收治的大部分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年齡偏大,普通話不熟練,陳芙蓉會用家鄉話與他們溝通,增加彼此的信任與理解,並教他們看CT影像,觀察病變情況,消除不必要的擔憂。後來,患者們反過來替醫護人員擔心。
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全部關閉,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武漢慰問一線醫護人員,這都加堅定了陳芙蓉們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3月15日,他們圓滿地完成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救治任務,一致要求請戰,繼續留在武漢抗疫。3月18日,他們重新出發,轉戰到協和西院……在武漢的46天裡,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118人,治癒出院106人,真正做到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優異成績,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在「人生大課」中堅定理想抱負
陳芙蓉告訴同學們,我們也要感謝安靜讀書的你們,因為你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助力抗疫,你們也是抗疫小英雄。希望你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敢於擔當,熱愛鍛鍊,擁有強健體魄;熱愛學習,擁有專業技能;熱愛生活,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班會上播放了一個視頻,其中提到——愛是隱忍,愛是表達,愛是支撐。在病魔無情來襲的時候,舉國同心、團結戰鬥、溫暖幫扶正是走向勝利的必由之路。「戰疫歷程給了我們中學生很多感觸,有的同學以後想當醫生,有的同學說要好好學習,強身健體,有的有了更遠大的目標,而不再拘泥於雞毛蒜皮的小事……」
最後,全班同學齊聲朗誦詩歌,歌頌捨身忘死衝鋒在前的最美逆行者,還在卡片上寫下「未來的我」,表達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來想從事什麼事業,怎麼達到目標,將來會有什麼擔當與理想。學生王翔說,這個主題班會加深了他對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的理解與思考,也堅定了他將個人志向與國家前途、社會需要相結合的想法。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學習,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大課』。」班主任梅宏超表示,這樣的主題班會非常有意義,中學生不能被迫學習,不能僅僅關注自己的生活與當下的學習,也要放寬眼界關照他人與社會、國家與世界,更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以前的班會大多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次不一樣,這堂生動的思政課更側重思想洗禮,意在幫助小學生轉變為真正的中學生,讓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與擔當抱負。
來源:金華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