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萬港漂都在這兒
9月是香港大中小學的開學季,逾90萬香港學生重返校園,開學報到啦!許多香港的學校重新變得熱鬧起來,校車穿梭接載學童上學。
(圖片來源:網絡)
不少家長們也來到香港的中小學校,接送自己心愛的小孩,放完一個暑假「熊孩子」們也該收起玩心,認真學習了!
(圖片來源:網絡)
圈妹在他們當中還找到了一些港漂們熟悉的面孔…咦,這不是劉愷威嗎?原來是送小糯米去學校啦!
9月1日早晨,劉愷威與母親一起送上糯米上學,劉愷威停車後即到後座抱小糯米步入學校大堂,小糯米十分乖巧地伏在爸爸的肩膀上。(圖片來源:東方日報)
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看上去好眼熟!沒錯!趙薇的女兒「小四月」近日也去學校報名了,「小四月」目前就讀於香港的國際學校,和其他同學從學校大門走出來,樣子十分乖巧。
(圖片來源:東方日報)
然而,圈妹發現今年的開學季和往年有點不同,竟然有香港小學出現了大面積的退學潮!
而且,不同程度的退學現象在全港多所中小學都發生了,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圈妹和港漂們一起來看!
原來,最近深圳出臺的一項新政策,深圳今年起接受港澳生報讀深圳的公立學校,導致不少雙非學童放棄香港學位。於是,圈妹看到的新聞是這樣的:
其中,一間位於天水圍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早前獲教育局分派488名小一新生,學日竟然有355人缺席,流失率高達72%,當中120人都是跨境學童!被香港媒體稱為「短命小學」…
(圖片來源:網絡)
該學校的校長表示,深圳的新政策,加上不少本地生轉到天水圍、元朗等就近學校,本地生入讀小一的只有75位,新學年開班數目由17班大減至6班!
(圖片來源:網絡)
受到該政策影響的還有跨境校巴公司!有校巴公司表示,陸續收到不少跨境學童家長取消服務的通知,估計至少有400名至500名學童返回內地讀書。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香港教育局數據,本年度跨境學童共有4,740名,深圳政策吸收的學生人數將會在開學後明確。
(圖片來源:香港01)
跨境學童,即「雙非兒童」,指的是父母皆非香港人,卻在香港出生的兒童,他們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和香港永久居住權。那麼,這個特殊的小朋友群體怎麼由來的呢?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回歸之後,香港社會對非香港人在香港所生的孩子是否擁有居港權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2001年,香港終審法院一槌定音,判決父母都非港人的莊豐源贏得居港權,這是香港關於「雙非子女」最早的判例。
莊豐源(左)
(圖片來源:東網)
這一次判決也催生了「雙非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數量的急劇增加,根據香港政府數據,2001年時,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僅為620名,到2010年和2011年高峰,出生人數已經躍升到32653及35736名!
(圖片來源:東網)
直到2013年1月,香港政府實行「零雙非」政策,香港所有醫院無限期停止接收非香港本地孕婦預約分娩。2013年以後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目大幅下降,2013年大減到僅有730人!
(圖片來源:東網)
截至到2016年,已經有超過20萬「雙非」嬰兒在港出生,他們中許多已是適齡入學的兒童,便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每天往來於深圳和香港的跨境學童大軍。
(圖片來源:東網)
香港教育局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跨境學童總數達到28106名,其中幼稚園10407名,小學14567名,中學3132名。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這些跨境學童通過福田口岸、深圳灣口岸、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沙頭角口岸、皇崗口岸進入香港,其中最多的一個口岸為福田口岸,每天通過的學童達到9021人!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圈妹注意到跨境學童之所以選擇跨境上學,是兩座城市的政策帶來的,2012年香港實行「零雙非」政策,深圳市公立學校原則上也開始拒收港澳籍外籍學生。
深圳關口等待通過海關赴港的學童們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也就是說,「雙非兒童」在深圳只能就讀深圳市為港籍學童提供港式課程的民辦學校或者是國際學校。
目前這樣的民辦學校有11所,其中,港人子弟學校2所,開設「港人子弟班」的學校9所。這些學校共同的特點是:學位有限,收費昂貴。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為什麼不能讓孩子退出港籍呢?原來由於兩地制度的不同,孩子們的港籍一旦選擇終生無法拋棄!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因此,就出現了兩難的狀況,內地警方表示,孩子在深圳上學要上戶口,「必須放棄香港身份」。
然而,香港入境事務處的答覆是:香港居留權的原則是「一經擁有,永不喪失」,因為「香港現行法例並無放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條款」!
那麼,有港漂們就要問了,這些小朋友在香港出生,有永久居港權,能擁有特區護照,享有終生免費醫療及十二年免費教育,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免籤證,他們在香港接受雙語教育不是很好嗎?
要知道在香港上學可沒有想像那麼容易!香港的小學、中學學額有限,幼升小、小升初的競爭都是非常激烈!
(圖片來源:明報視頻)
據說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校方預計會收到將近四千份申請,26人爭一席,香港的家長們為學位爭破頭!
「雙非孕婦」在香港誕下的「雙非嬰兒」長大後,有許多人被父母安排在香港入學,與本地人子女爭奪學額,情況在靠近深圳的香港北區尤為顯著。
(圖片來源:香港01)
除此之外,元朗、馬鞍山及美孚,多間幼稚園也出現大排長龍,學校實施派籌,但卻衍生炒賣籌號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圖片來源:明報視頻)
面對香港有限的教育資源,一些「雙非兒童」的家長表示,很想讓孩子回到內地的課堂上學,甚至還有家長後悔自己當初做出赴港產子的決定。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視頻)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調查顯示,居住在深圳的跨境家庭,超過四成受訪家庭在2013年就因感情或子女管教問題產生衝突,曾經跟親友談論離婚者佔近四分之一。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視頻)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視頻)
現在新政策的實行,允許無深圳戶籍的香港學生在深圳讀書,香港有不少學校都出現了跨境生退學潮,既能為香港學生提供更多學位,也解決了「雙非兒童」內地上學昂貴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圈妹提到的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在香港屯門的興德學校,今年全校600多名學生有逾一成學生退學,近半是小一新生,逾五十名學生首日缺席,大部分屬跨境生。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圈妹得知這項針對「雙非兒童」在內地入學的政策後,一方面認為這會為「雙非」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帶來多一種選擇,改變以往「雙非」學生不能回內地公營學校讀書,就算被派到香港偏遠學校,也只能無奈接受的現狀。
但是,另一方面,「雙非」學生生源減少後,香港教育局是否應該考慮對跨境學生重新分配學額做出適當調整,將空出的學位及時提供給香港本地學生?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