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後,蔣介石、李宗仁偕夫人及文武官員在總統府子超樓前拍攝「全家福」 資料圖片
吳稚暉
薛嶽
宋子文
1948年4月,蔣介石當選總統,李宗仁當選副總統。5月20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在國民大會堂(今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結束後,蔣、李分別偕夫人,分乘兩輛專車趕往總統府,接受國民政府各機關首長及文武官員的集體覲賀。11點40分,總統、副總統夫婦及全體覲賀官員在總統府子超樓前合影留念。這張多達191人的合影被稱為民國政要在大陸的最後一張「全家福」。但是,這張「全家福」的政要並不全,甚至有幾位參加覲賀的高級官員都沒「露面」。他們去哪兒了呢?
陳寧駿(作者為民國史研究學者、江蘇文史作家)
首席大佬吳稚暉
一直甘心做蔣介石背後的人
吳稚暉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後期就看好蔣介石,自覺地充當起這位「後生」的高級幕僚。每遇到難事,吳稚暉就以「老資格」出面,衝鋒陷陣為蔣保駕護航,逐漸被蔣介石奉為國民政府中的「首席大佬」。蔣介石多次要給吳稚暉任高職,均被拒絕。
在蔣介石的第二次國民政府主席就職典禮合影上,吳稚暉身著短褂,腳穿布鞋與國民參政會主席團負責人張伯苓,分坐在蔣介石夫婦右、左兩邊。在1947年的制憲國大上,80多歲的吳稚暉擔任主席團主席。到了1948年的行憲國大,年邁的吳稚暉依然「捧場」,入選主席團。5月20日上午十點在國民大會堂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上,吳稚暉作為監誓人,監誓總統就職儀式。但在儀式結束後,吳稚暉沒有隨行到總統府,畢竟在政府中沒有擔任要職,在這個場合坐哪都是個難題。
為了彌補缺席的「遺憾」,善寫篆書的吳稚暉為這張「全家福」題寫「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任攝影」並落款。這幾個字足見吳老的書法功力,但字的體積前大後小,可能是其年老體力下降所至。隨後,吳稚暉就回上海繼續隱居了。
蔣介石當選總統後,將一批民國大佬冠以「總統府資政」榮譽頭銜。在首批公布的13位總統府資政名單中,吳稚暉名列榜首,其他的資政張靜江、李石曾、孔祥熙、許崇智等人也未出席「全家福」。
國大主席團成員張伯苓
人不在,還是被相中做考試院院長
1947年8月,張伯苓以高票當選天津「國大代表」。」國大」開幕前期,還有張伯苓陪蔣介石參選總統的傳言。張伯苓德高望重,入選行憲國大主席團,在會上支持蔣介石當選總統。但會場上的叫罵、混亂、打鬥,使張伯苓深受刺激,開始感覺到國民黨的內部危機。會議期間,張伯苓一再表示不要做官。
1948年5月1日「行憲國大」一結束,張伯苓就飛往上海出席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擔任裁判主席。在5日運動會開幕式上,他代表蔣介石宣讀「訓詞」後,不顧年事已高,走下主席臺執意要帶領運動員繞場一周,幸虧被沈鴻烈勸阻。15日,運動會結束後,勞累的張伯苓回天津,南開校友為他舉行返校節,為他補祝73歲壽辰。
「行憲國大」期間,戴季陶再次請辭考試院。蔣介石囑天津市長杜建時轉張伯苓電報一份,敦請張伯苓出任考試院院長。張伯苓最初亦有猶豫,但經不住蔣介石的「忽悠」,也或許礙於情面,只好應允。張伯苓與張群於7月同機飛往南京出任考試院院長。不久,時局逆轉,張伯苓隨即避往重慶南開中學。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74歲的張伯苓留在了大陸。1951年2月,已經回到天津的張伯苓再次中風,發病九天後去世。
差點做總統的胡適
揣著一肚子委屈回北平當校長
1948年1月8日,李宗仁宣布競選副總統,並建議胡適參加總統競選。在考慮良久後,蔣介石終於決定不參加總統競選,而推舉胡適參加。
蔣介石為何看中胡適?一方面是迫於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藉以阻止李宗仁等軍人參選副總統,以退為進,藉以取得更大的權力。
3月30日早上,蔣介石約見外交部長王世傑,請王探詢胡適的態度,表示如胡同意做總統候選人,自己將任行政院長輔佐。胡適與王世傑是老朋友,聽後有些心動。經過一天的考慮,胡適決定接受。
4月4日上午10時,國民黨六屆臨時中全會在中央黨部大禮堂舉行。蔣介石首先表示不做總統候選人,要推舉黨外人士,並列出總統候選人須具備的五種條件。雖沒說出具體姓名,但顯然對號入座的是胡適。大家感到十分突然,許多人表示反對。吳稚暉等人表示支持理解。兩派爭論,蔣介石有些不耐煩,決定交由次日召開的中常會研究決定。
4月5日下午,蔣未出席中常會。在一番爭論後,會議建議請蔣為候選人,同時提議修憲,給予總統更大權力。蔣介石當天即表態接受推薦。
蔣介石當選總統後,問胡適是否願意出任行政院長。胡適斷然拒絕,行憲國大結束後,就匆匆趕回北平專心地做校長。
「全家福」拍攝後的第二天,蔣介石提名張群和何應欽為行政院長候選人。面對「為什麼不提胡適」的質問,蔣介石以「書生不能辦事」作為回答。胡適後來也自嘲: 「我是讀書人,不會做官的,我連私人書櫃也料理不清,那裡還能搞政治。」
軍界「二號實權人物」陳誠
敗軍之將很知趣地靠邊站
抗戰勝利後,陳誠取代何應欽,逐漸成為軍界第二號實權人物。8月29日,蔣介石為了挽回不利戰局,命陳誠接替熊式輝出任東北行轅主任。陳誠在東北大刀闊斧,引起東北國軍將領的非議。
1948年1月,陳誠發起公主屯戰役,導致國軍新五軍被殲。憤怒的蔣介石親赴瀋陽開會,追究戰敗責任。2月初,陳誠胃出血,飛回南京,隨後到上海住院治療。5月1 日,國大結束之日,陳誠由上海返回南京。
5月13日,陳誠請辭,其參謀總長即由顧祝同接任。當時國民黨內要求懲辦陳誠的呼聲很高。蔣介石對陳誠的處罰只是表面的,其海軍總司令一職到8月才由桂永清接任。
陳誠是個知趣的人,在「國大」期間以養病為由不拋頭露面當然是最為合適的。能否在「全家福」中露面,或者站的位置是否靠前,這對於陳誠來說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得到蔣介石的信任!6月,陳誠在上海手術,切除大半個胃。10月,陳誠遷到臺灣陽明山養病,不久即被委以重任,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並坐穩了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把交椅」。
參軍長薛嶽
副總統競選押錯寶,退而遮醜
薛嶽是抗日名將,早年參加粵軍,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1947年5月出任國民政府參軍長一職,在1948年「行憲國大」中入選主席團,並擔任第十四次大會主席。薛嶽在副總統選舉中,卻押錯了寶。
李宗仁與孫科的副總統之爭如火如荼,薛嶽與張發奎等成立競選小組為孫科競選副總統籌經費、拉選票。不久,薛嶽等人為孫科拉票的醜態被南京《救國日報》披露,並涉及孫科的私生活。薛嶽等感到難堪,率領百餘人前往該報社問罪。上海一家報紙以「三帥奪大炮,表演全武打」之顯著標題,登載了此則新聞。孫科競選敗北,薛嶽臉上也無光。
《中央日報》刊登的總統府覲賀名單上,薛嶽名列其中,但卻沒有參加隨後的「全家福」拍攝,這其中應有原因,可能與薛嶽的性格及人緣有關。
薛嶽自恃能戰,看不起同是名將的白崇禧,與桂系不和。薛嶽雖能徵善戰,卻非黃埔系,因此受不到蔣介石真正青睞。加上前述的與李「副總統」才產生過矛盾。參軍長之職雖名義上處中樞,卻沒有多大實權,薛嶽也因而常嘆。薛嶽與陳誠頗有私交,而此時的陳誠正處頹勢。由此可見,薛嶽沒參加這次「全家福」,是有原因的。
「國舅」宋子文
經濟問題纏身,能躲就躲
宋子文歷任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副院長及院長、外交部長等要職,1947年3月因「黃金風潮案」辭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與孔祥熙在南京輿論中口碑不佳,兩人借揚子、孚中兩公司,套走了當時國家外匯的88%。
走下政壇的宋子文閉門謝客,半年之後,在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上宣布,將其個人在中國建設公司及其他公司中的股份全部捐出,並成立一個基金,專門接濟那些在抗戰和內戰中死難的黨員家屬。
1947年9月18日,宋子文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宣布將自己在中國建設銀行的全部股權1800億捐獻出來,以解決政府所面臨的困難。這1800億成了宋子文的政治資本,在他捐款後不到一個星期,在蔣介石的「力挺」下,行政院以9票對8票一票之差,通過了由宋子文出任廣東省府主席、行營主任、綏靖公署主任。
1948年5月20日上午,宋子文參加了在國民大會堂舉行的「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據當時記者報導:「宋子文借坐在國大代表席間,穿藏青色西裝,東張西望,對於四周景物,似在捕捉回憶」。
宋子文低調參加在國民大會堂儀式後,與薛嶽一樣,也出現在《中央日報》刊登的總統府覲賀名單中,但也同樣沒出席「全家福」的拍攝。這其中,可能與當時仍有嚴查他的經濟問題呼聲有關。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宋子文也辭去廣東各職,移居香港,同年5月赴法國,後與貌合神離的蔣介石徹底決裂,到美國做了寓公。
其他沒有在「全家福」上露面的要員
陳果夫早年患有肺結核,抗戰勝利後病情加重,加上政壇失寵,就在上海專心養病,並力保弟弟陳立夫當立法院副院長。但當時反對「二陳」的人有不少。1948年5月15日,立法院的一部分委員發表意見書,推選傅斯年為副院長,反對陳立夫。次日,陳立夫招待立法委員,正式宣布競選立法院副院長。5月17日,陳立夫以343票,擊敗236票的傅斯年,當選副院長。
立法院在當時《憲法》中是有實權的,在得知弟弟陳立夫如願當選立法院副院長這一要職後,陳果夫當然不必抱病去出席什麼「全家福」,以加深大家對「二陳」的反感。
當時正值國內戰爭的高峰,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川陝鄂綏靖公署主任潘文華等一些軍界要人因戰事均未能出席「全家福」。在這張盛裝的「全家福」後面,湧動的是惶恐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