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吹拉彈唱樣樣精 50年創辦11支樂隊(圖)

2020-12-27 搜狐網

  吹拉彈唱樣樣能 情牽民樂50年

  七旬老人辦了11支樂隊

  ■本報通訊員

  童裳勝 劉威

  本報記者 薛建國

  站在臨安昌化家門口的小溪前,凝望巍巍南屏山,何育民的思緒好像和著音樂的節拍在飛揚。五十年了,他每到一個地方,就竭力點燃一方民樂之火。至今,經他手創辦的民樂隊已達11支。

  打蛇剝皮

  自製第一把二胡

  今年70出頭的何育民,出生在廣東興寧縣的一個小山村。

11歲那年,一次放學回家途中,他被一家中藥鋪裡飄出來的美妙聲音所吸引,走進一看,原來是幾個老中醫在演奏廣東音樂。那怡然自得的超然情趣讓倚著門框的小育民陶醉了,回家已是伸手不見五指。

  從那時起,何育民開始盼著自己有一把二胡,有一支笛子,讓自己也擁有那美妙的樂聲。但因家境貧寒,父母沒錢供他購買樂器,他便邀上小夥伴上山砍竹子做琴弓和笛子,砍硬木做琴杆,還冒險到深山打蛇剝皮做琴筒……終於,他有了一把屬於自己的二胡,雖然簡單粗糙,但能拉出好聽的聲音。如今,在老人家裡,這種自己手工製作的二胡還有很多。

  經過兩年的刻苦自學,小育民基本上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彈秦琴,成了左鄰右舍眼裡「聰明的小樂手」。

  帶班之道

  用琴聲團結調皮大王

  1956年,何育民考進了建德師範學校,入學不久,班主任錢大同發現他是個音樂人才,於是安排他當班級文娛委員。何育民不但教唱歌曲而且還教樂理,並鼓勵每位同學學會演奏一種樂器。在此基礎上,創辦了平生第一支民樂隊——火炬國樂隊。

  畢業以後,何育民被分配到桐廬城關小學任教,擔任班主任。初來乍到,沒有班級管理經驗的他經常遭到調皮學生的捉弄。

  在一次家訪中,當他得知一位班幹部想學吹笛子時,不由心中一喜「機會來了」。何育民抽空教他吹笛,在班內組織笛子興趣小組,還在班裡成立合唱隊,通過音樂將這群小搗蛋鬼全部拉攏到了自己身邊。很快,班幹部聽從指揮了,班風也好轉了,年底亂班一躍成為先進班,何育民也被評為「先進班主任」。

  在桐廬工作3年間,領導安排何育民先後作過8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他的帶班經驗是:用音樂去陶冶學生們的情操,用琴聲、歌聲去團結同學。

  桃李芬芳

  愛樂的孩子越來越多

  1972年1月,何育民被調至昌化中學擔任專職音樂教師,在這裡,他如魚得水,一到學校就開始大量製作樂器,成立昌中民樂隊。到1976年,樂隊頗具規模,人數多達46人。

  何育民不但給學校贏得了榮譽,還為社會培養了不少音樂人才,為昌化地區各鄉鎮培養了多名文藝骨幹,為臨安越劇團輸送了4名演奏員。

  1978年秋,因恢復高考,昌中缺少地理教師,何育民應學校需要改行從教地理。1995年,高中恢復音樂課,他重新走上音樂講臺,第一堂課就號召學生「摘掉音盲帽子上大學」,激起了學生學習簡譜知識的熱情。他在課堂上介紹並演奏了揚琴、竹笛、二胡等民族樂器。一曲《二泉映月》,更使不少學生產生學民樂的興趣。之後,他不顧年邁體衰毅然重辦昌中民樂隊。

  他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修復自製樂器,把自己的房間當作隊員的練習場地。經兩年的艱苦培訓,奇蹟出現了:樂隊參賽屢屢獲獎,11位民樂骨幹沒有因學民樂影響學業,全部考進大學,6名上了重點。

  放飛夢想

  70歲有了第11支樂隊

  1996年何育民從昌化中學退休。身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浙江省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的他,不甘心在家裡「享清福」,決心繼續實現夢想——在昌化地區普及民樂。

  1997年春,他帶著一批經過修復的二胡等自製的樂器,捐贈5000多元購買的3臺揚琴到昌化鎮小開展民樂培訓,開始了創辦天目藝校的艱苦歷程。2000年,學員人數增至100多人。

  2006年10月23日,是何育民70周歲生日,這一天他又產生一個新的打算——到龍崗小學去普及民樂活動,他一個月內7次奔赴龍崗,在龍崗小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創辦了他一生中第11支民樂隊。

相關焦點

  • 鹹安區有兩位農民「音樂家」 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鹹安有兩位年過花甲的農民「音樂家」,從未進過音樂校門,卻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歷經兩年的發展,成為周邊群眾廣為傳頌的「音樂之星」。他們就是汀泗橋鎮大坪村的餘謀君和董早良。自做二胡學習音樂「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近日,在汀泗橋鎮大坪村一幢綠樹掩映的小樓裡飄出陣陣悠揚的琴聲、歌聲 。
  • 道墟肖金有支「潮爺爺吹打樂隊」
    這支民間吹打樂隊12位平均年齡72歲的潮爺爺穿著深紅色禮服,戴著灰黑色禮帽,正在認真專注地演奏著曲子《歡天喜地》。傳承大敲非遺文化阮萬敏是這支潮爺爺吹打大敲隊的司鼓兼總策劃,他熱衷於民間文藝活動,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退休前是道墟鎮一名成教幹部。為讓肖金大敲這項民間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耕耘著這一珍貴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園地。
  • 驚豔智博會的格力機器人樂隊是如何煉成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當那熟悉又激昂的旋律在2018年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再次響起,「小黃人」樂隊又一次當仁不讓地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建國後青島第一支專業足球隊隊員 年過七旬仍上綠茵場
    傳球、過人、射門,足球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後飛向球門的左上角……每周三的天泰體育場,一群年過七旬的老人總會聚集在這裡踢球。這幫1958年進入青島體校的老球員自言他們是「建國後青島第一支專業足球隊」,那時他們是十七八歲的少年。
  • 河南尉氏消防員口喊哨吹,將餓了兩天的七旬老人救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聯勝 通訊員 康飛一名七旬老人老人獨居胡同一角,洪水來臨後湧入家門,將他一樓的床鋪、被褥、衣物、飲食全部損壞。由於老人腰肌勞損,身體不能溼水,就只能躲在二樓空房子裡焦急等待。在兩天沒有進食的情況下,老人的身體日狂欲下。就在絕望之時,老人聽到了沙啞的呼喊聲和刺耳的口哨聲,7月21日上中午,河南開封尉氏縣消防救援突擊隊員開著橡皮艇來到老人家中,成功將老人救出。當日中午1點50分左右,尉氏縣消防防汛救災突擊隊隊長張志強帶領隊員李元傑、黃源、李澳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上的大小胡同中拉網搜救。
  • 11個孩子組成兩支搖滾樂隊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它曾多次想吹散暖氣,他們在某個地方相遇,慢慢地尋找著未來。
  • 美波士頓喜洋洋小樂隊慶20年 弘揚中國民族音樂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波士頓喜洋洋小樂隊舉行了20周年慶典晚會。數十位樂隊成員和親友們歡聚一堂,回憶二十年風雨兼行,共同為在大波士頓地區弘揚中國民族音樂作出的傑出貢獻。
  • 就是街舞》巡演啟動 阿k、「吹拉彈唱」領銜北京場陣容
    屆時由3支重量級舞團、6位大咖、24位民間高手組成的豪華陣容將無縫接檔綜藝節目,上演激情Battle戰。據速途網了解,本次巡演是《這!就是街舞》的首次官方巡演,除北京站外,還將陸續登陸深圳、上海、成都。巡演中,每個城市站將進行三個舞種的專業比賽共決出12位冠軍,直接晉級《這!就是街舞》第三季海選錄製。
  • 邢臺七旬老人收集百餘枚郵戳「繪製」邢臺地圖(圖)
    邢臺七旬老人收集百餘枚郵戳「繪製」邢臺地圖(圖) 2016-09-邢臺市七旬老人張連德說。  74歲的張連德家住邢臺市橋東區造紙廠家屬院。50多年來,他去過邢臺多個縣市,集了100多枚郵戳,並繪製了一張邢臺地圖。  一走進老人家中,只見陽臺的收藏架上擺放有各式各樣的酒瓶,書房的櫥門上粘貼著各種各樣的打火機。  「1958年,我開始玩郵票。」張連德說,當時一位朋友拿來幾張郵票,上面花花綠綠的圖案很精美,大家就向他討要。
  • 廣豐縣大南鎮:農村留守老人當上「土明星」(圖)
    採訪中,周鍾璜告訴記者,平時他還喜歡拉拉二胡唱唱歌,沒事的時候就會邀上三五個村裡的老年人在一起吹拉彈唱,漸漸地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觀看。        據周鍾璜介紹,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村裡先後有20多位留守老人加入他的隊伍,並組成了一個「文化宣傳小分隊」。
  • 小夥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場畫速寫肖像答謝(圖)
    洛陽小夥子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畫速寫肖像答謝趙青在為市民畫像核心提示丨「前幾天,我坐公交車遇到一件事情,覺得挺感動。」12月6日下午,家住洛陽市澗西區的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18837996211)稱,11月28日,她乘坐101路公交車外出時,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件事兒讓她很感動,「當時車上人多,有位20多歲的小夥子給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爺讓座,沒想到老大爺現場為小夥子畫了幅速寫肖像,並送給了好心的小夥子,車上好多乘客都稱讚不已。愛心都是相互的,他倆的舉動都讓人感到溫暖,我覺得這才是社會需要的正能量吧!」
  • 滾石樂隊隔空表演,綠日主唱催淚彈唱,這場世界級雲演唱會完美落幕
    預熱環節各時段陣容圖八點至十點(北京時間)為線上演唱會正式環節(也是藝術家自製錄播,不過有主持人串講),陣容見下圖。搖滾名人包括比利·喬·阿姆斯特朗(綠日樂隊主唱)、克裡斯·馬汀(酷玩樂隊主唱)、艾爾頓·約翰、艾迪·維達(珍珠醬樂隊主唱)、保羅·麥卡特尼、滾石樂隊等。
  • 七旬老人繪數碼油畫《十二金釵》 花費時間近1年
    家住雨花區的70歲老人龔曉莉新鮮出爐的數碼油畫美女圖《十二金釵》,讓春節來訪的親友讚嘆不已。同時,龔娭毑還給親友準備了許多純手工新年禮物——絲襪花、布娃娃,讓不少晚輩們感概:「這個娭毑過得潮!」本期「街坊故事會」,讓我們走進這個七旬老人活色生香的生活。
  • 七旬老人自建博物館11年免費開放,省吃儉用搜集6萬餘件藏品
    河南西平縣七旬老人李東海,自建了一座博物館。館內有6萬餘件藏品,其中還包括不少日軍侵華相關的實物罪證…這些都是李東海省吃儉用,跑遍20多個省市一一搜集而來。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河南村民在自家超市辦圖書館請孩子們看書:有孩子借書比多掙100塊錢都高興2008年,河南內黃縣李石村的李翠利把自家超市一角改成書苑,免費請孩子們看書,想在村莊「種」下文化。
  • 湖濱區:這位裡有「文藝範」吹拉彈唱推動文化振興
    村寶個個都是寶,吹拉彈唱有他們,村裡活動就好搞,咱老百姓離不了。」交口鄉村民的順口溜張嘴就來。近日,三門峽市湖濱區尋找村寶大型文化志願公益活動分別走進交口鄉和高廟鄉,吸引附近數百名村民到現場觀看。據了解,「村寶」是指各村具有文化技能、文化符號的能人、智者,古道熱腸、助孤濟困的愛心人士,有傳說、有故事,敦厚民心民風、激勵向上向善、德高望重的鄉賢等。
  • 《樂隊的夏天》中3支樂隊將亮相紅珊瑚國際音樂節
    記者 郭萃  今年夏天,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燃起了樂隊的激情。31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青年原創樂隊展開為期3個月的角逐,讓樂隊重新進入主流視野。  在即將舉辦的2019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中,《樂隊的夏天》中的面孔樂隊、葡萄不憤怒樂隊、醒山樂隊將一一亮相,用音樂點燃夏天的激情。
  • 掏不起50元夥食費,山村小學生上學難
    文/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高瞻展   @河洛鄉村 供圖50多元,在城市裡,只是一份外賣、一盤大餐的價格,但對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馬老莊小學六年級女孩胡文可來說,卻是在校大半個月的夥食費,折算下來每天不到4塊錢。今年元宵節,同齡人都歡歡喜喜準備報到入學,但就因為湊不夠這些夥食費,胡文可的上學成了麻煩事。
  • 德國樂隊主唱:我喜歡欣賞漂亮的女人,於是我創辦了一支女子樂隊
    例如大名鼎鼎的德國戰車(Rammstein)就是著名的工業金屬樂隊。德國戰車的音樂壓抑、沉重,充滿了英雄主義的悲劇色彩,而德語更是和哥特有種與生俱來的和諧感,黑暗、冰冷。之所以Rammstein能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工業金屬樂隊,很大一部分是沾了德語的光。反觀美國的瑪麗蓮曼森,他玩的也是工業金屬,推崇暗黑文化。
  • 七旬老人陷入泥潭 文縣民警緊急救援脫險
    七旬老人陷入泥潭 民警緊急救援脫險每日甘肅網11月23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1月21日,隴南文縣橋頭鎮派出所接到報警:一名老者外出撿柴時不慎陷入泥潭。橋頭鎮派出所民警王念康、李海峰及時出警,將困在泥潭中7個多小時的老人成功救出。文縣公安局橋頭鎮派出所民警王念康、李海峰驅車火速趕往現場後發現,被困老人腰部以下深陷泥潭,由於氣溫低和刺骨的泥水,加上老人掙扎多時體力消耗嚴重,對老人身體已是巨大的考驗,救援刻不容緩。
  • 八旬老人吹口琴七十餘年 自創新式吹奏方法(圖)
    喬毓璋老人  83歲喬毓璋老人經常在迎澤公園吹口琴,朋友們都稱他是「口琴大王」  十來歲時開始學吹口琴,至今已經吹了70年,收集口琴近百個這個對口琴著迷的人,就是家住省水利廳宿舍的83歲老人喬毓璋,經常在迎澤公園裡吹口琴的老朋友們,都稱他是省城的「口琴大王」。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老人。  十來歲開始吹口琴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喬毓璋老人家,迎面就看到桌上擺了大大小小的口琴,簡直就是一個口琴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