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刷單這種方式,網店可以獲得較好的搜索排名,比如,在平臺搜索時 「按銷量」搜索,該店鋪因為銷量大(即便是虛假的)會更容易被買家找到。一般可分為單品刷銷量為做爆款等做準備和刷信譽以提高店鋪整體信譽度兩種。那麼,刷單是違法行為嗎? 刷單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案情回放】
據央視報導,不久前有幾家電商賣家自曝家醜,這幾家網店主動找到《焦點訪談》欄目自曝黑料,稱今年以來有近一半的銷售額是通過刷單出現,而且這種現象在行業內的普及度相當高。
報導稱,電商商家通常使用的方式是簡訊邀請、寄返現卡和發紅包來招募刷手,一個商家在一個微信群中就可以招攬5000個刷手,有一家公司擁有近15萬名刷手。
在一些電商網站中,有些網站一天刷2000單都只是中等水平,如果想要讓排名進入前5,年刷單量竟接近10億。在一個公司旗下的店鋪刷單量在三五億之間都很常見,因為這種刷單產生的流水不管是否達成交易,都會被淘寶記錄。
刷單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店鋪的銷量看起來更高,也會讓電商網站將自己的店鋪推送到更顯然的地方,這樣能讓用戶更容易看到。
一位網店賣家說,現在行業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刷單是在等死,刷單是在找死。
【律師說法】
一、民事責任
消費者合法權益因刷單行為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網絡賣家或者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二、行政責任
網絡賣家的刷單行為以虛構的銷量和好評信息誤導消費者,可能引發兩種法律責任:
1、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對實施刷單行為的網絡賣家及刷手,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2、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工商部門可以實施刷單行為的網絡賣家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處罰,具體包括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三、刑事責任
網絡賣家刷單,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最高面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等法律責任。
最後,常盛律師團友情提醒,2017年6月20日,杭州餘杭區法院對全國首例因刷單炒信而獲刑的案件一審宣判,認定「90後」被告人李某通過創建平臺、組織會員刷單炒信並從中牟利的行為構成犯非法經營罪,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6個月,連同此前已宣判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予以並罰後,決定對其執行有期徒刑5年9個月。此案系全國首例個人通過創建平臺、組織會員刷單炒信並從中牟利而獲罪的案件。
如果還有其他法律問題,歡迎諮詢常盛律師團的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