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新世界》,塑造出一個有情有義,甚至有些可愛的黑勢力頭目丁青,而傳統中代表正義一方的警察勢力姜科長因為少了「義氣」,即使佔據了法理的正統性,也讓人不自主的把他帶入到對反派角色的心理反感中。編劇的角色塑造立體飽滿,演員的表演細膩生動,好久沒看過這麼過癮的黑幫片了!
NO.9:《槍火》,即使是基本沒有劇情的前一個小時,也被杜琪峯用槍戰和轉場調度的極其引人入勝。最後二十分鐘的經典程度就不用再說了,阿鬼應該是唯一策劃且了解事情全貌的人,最後開車時的笑容有一種劫後餘生的輕鬆,由此推測在餐桌上他是有可能被阿來一槍打死的。用自己的性命作為賭注,倒是給了這個理髮師孤膽英雄的豪情,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性格複雜卻又義薄雲天的人物形象。
NO.8:《卑劣的街頭》,《卑劣的街頭》,片中一個黑社會小頭目的混混故事被不得志的導演同學拍成電影,而小頭目對導演同學說的「要拍出黑幫的精神」也就是本片導演想拍的主旨,街頭小頭目為求上位除掉老大的眼中釘檢察官,還幹掉自己的大哥,好不容易混出頭之後終究還是成為被遺棄的棋子,與自己一刀捅死大哥的遭遇一樣被最信任的小弟滅口,都說社會中人義字當頭,其實是最沒有仁義道德的,一切利益為先就是黑幫精神。
NO.7:《大佬》,對黑道(武士道)精神的一次理想描述,日本黑社會的組織不同於義大利的家族形式,也不同於中國的宗法體制,而是做好覺悟成為「道」的侍衛,也就是追隨大佬的小弟。一切與道相衝突的事都是可捨棄的,不再有選擇的掙扎,只有從容地奔赴。終於明白北野武的視覺風格原來是來自「繪畫」,那些面無表情的反應鏡頭收納了一切動勢與聲音。
NO.6:《好傢夥》,老馬拍黑幫就像木頭老人拍西部,一個人對於自己擅長的作文總寫的很好,因為每次都是把自己覺得不完美地方逐漸補足,這解釋了愛爾蘭人在今天為什麼打動人,因為是老馬的最新裝修。看電影的那一刻,我竟然羨慕開始時西裝革履,盜亦有道的生活,最後怕了因為出來混總要還的。
NO.5:《上海灘》電影版,本片是香港無線電視臺TVB把1980年版經典劇集《上海灘》重新剪輯而成,這個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了。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表白趙雅芝,又美又有氣質,表白髮哥,又帥又英氣十足。
NO.4:《跛豪》,呂良偉的跛豪霸道且剽悍,演出了一個兇悍匪徒的一生。香港自建國以來到回歸之前,因為其制度特點,吸引了無數窮兇極惡的罪犯匪徒,隨著香港經濟攀升的同時平民生活水平的下降,有不少賊首反而成為了港人心目中的偶像。
NO.3:《愛爾蘭人》;黑幫輓歌,CG製作出來的年輕面孔仍然略顯老態,重點不是放在黑幫創業史的輝煌上,而是一個舊時代的逝去,黑幫片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催生了無數經典的的面孔與傳奇。單是想起那些意氣風發的經典黑幫記憶,如今再看到垂老凋零的老傢伙們,也會心生無盡的感慨:啊,時間啊,你慢點走。
NO.2:《美國往事》,整整看了兩天,悵然回首。因為時代局限性,一些性別觀念和呈現較落後,但如戴老師所言,這恰好是影片想探討的:父權制背後的真相,爭奪欺詐與侵害,以及必然的背叛。這是一段兄弟情,相互融合和呼應的視點體現了美國夢的正反面,諷刺意味十足。
NO.1:《教父》,《教父1》奠定了整個故事的基石,譯本採用一種類似於編劇的手法將整個故事展現在讀者面前。整本書就如同義大利歌劇一樣沉穩、緩緩地流淌一地。沒有激烈的幫派廝殺場面,卻始終透露出冷酷陰森的極致過招。每一次的索命都是那麼乾淨利索。黑幫世界的遊戲規則是粗暴的,堅定的,高於人性的。愛與恨的鮮明無需渲染卻直擊心靈。
盤點全球十佳黑幫電影,最後一部無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