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天王星,它是太陽系裡的「藍胖子」

2020-12-1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為我們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直徑第三大的行星,天王星十分寒冷多風。這顆冰巨星被13道黯淡的環和27顆小小的衛星環繞著並與它的軌道平面呈近90度地旋轉。這種獨特的傾斜讓天王星看上去在沿著它的一側旋轉,像只滾動的球一樣環繞太陽。

天王星是第一顆藉助望遠鏡找到的行星,於1781年被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儘管他一開始以為它是顆彗星或者恆星。兩年後該天體才被普遍接受為一顆新的行星,部分源於天文學家約翰·埃勒特·波得的觀察。

威廉·赫歇爾試圖以喬治三世國王命名他的發現為喬治之星未果。取而代之地,這顆行星在約翰·波得的提議下被命名為烏拉諾斯,(寓意)希臘的天空之神。

大小和距離

天王星的半徑有15759.2英裡(25362千米),是地球的4倍寬。如果地球只有五分美金的大小,天王星則會大致跟壘球一樣大。

從18億英裡(29億千米)的平均距離可知,天王星離太陽19.8個天文單位遠。一個天文單位(縮寫AU)代表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太陽和天王星之間的距離意味著陽光從太陽到天王星需要2小時40分鐘。

軌道和旋轉

天王星上的一天大概有17個小時(天王星旋轉一次所需的時間)。天王星完整繞太陽一周(天王星上的一年)的時間大概是84個地球年(30687個地球日)。

天王星是唯一一個赤道平面與軌道平面幾乎呈直角,有著97.77度傾角的行星—可能是很久之前與一個地球大小的天體相撞的結果。這種獨特的傾斜造就了太陽系中最極端的季節(更迭)。每個天王星年裡都有將近一個季度的時間太陽直射兩極,使行星的另一半陷入長達21年的黑暗冬季。

天王星也是僅有的兩個和其他大多數行星自轉方向相反,自東向西轉的行星之一(另一個是金星)。

形成

天王星在太陽系的其餘部分在大概45億年前形成的時候就形成了,重力將迴旋的氣體和塵埃向內拉形成這顆冰巨星。就像它的鄰居海王星,天王星有可能是在離太陽更近的地方形成然後大概4億年前移到外太陽系成為離太陽第七遠的行星的。

給小朋友看的天王星知識

天王星由小小的巖石中心(及其)上方的水,甲烷以及氨水組成。它的大氣層由氫和氦構成,像木星和土星一樣,但它還含有甲烷。甲烷使天王星呈藍色。

天王星還有黯淡的環。內部的環窄且暗。外部的環色彩明亮也更容易看到。

像金星一樣,天王星和其他大多數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和其他任何行星都不同的是,天王星沿著它的一側旋轉。

結構

天王星是外太陽系中的兩顆冰巨星中的一顆(另一顆是海王星)。行星的大部分(80%或更多)質量是由小小的巖心之上熱稠的「冰」質流體(水,甲烷和氨)構成的。靠近核心處的流體達到9000華氏度(4982攝氏度)。

表面

身為一顆冰巨星,天王星並沒有真正的表面。行星(表面)主要是旋流。雖然太空飛行器在天王星上沒有地方可以降落,它也沒法毫髮無損地穿過大氣層。極端的壓強和溫度會摧毀金屬太空飛行器。

大氣層

天王星的大氣層主要是氫和氦,還有少量的甲烷以及水和氨的痕跡。甲烷賦予了天王星標誌性的藍色。

相比旅行者2號1986年掠過(天王星)時只看到的一些離散的雲,一個大黑斑和一個小黑斑,觀察表明天王星在接近春分的時候會展現出動態的雲,包括快速變化的明亮特徵。

天王星最低溫度49K(-224.2攝氏度)的行星大氣讓它的某些地方比海王星還要冷。

天王星上的風速能達到每小時560英裡(每小時900千米)。風在赤道逆行,向行星自轉的反方向吹。而在離兩級更近的地方,風隨著天王星的轉動向前進方向移動。

(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正如我們所知,天王星的環境對生命無利。表徵這個行星的溫度,壓強以及物質要讓生物去適應(的話)極有可能過於極端和易變。

衛星

天王星有27個衛星。儘管大多數繞其他行星旋轉的衛星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名,天王星的衛星因得名於威廉莎士比亞和亞歷山大·蒲柏作品裡的人物而獨特。

天王星的所有內衛星看上去都大約有一半是冰,一半是巖石。外衛星的組成成分尚不清楚,但它們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

天王星有兩組環。九個環的內部系統主要由狹窄的深灰色環組成。外部有兩個環:最裡面的帶著紅色,像太陽系其他地方滿是塵埃的環一樣,外部的環則像土星的E環一樣是藍色的。

按照離行星距離漸遠的順序,這些環被依次稱作澤塔,6,5,4,阿爾法,貝塔,伊塔,伽馬,拉姆達,艾普西隆,Nu和Mu。一些更大的環被帶狀的細塵包圍。

磁層

天王星有一個不尋常也不規則狀的磁層。磁場通常與行星的自轉一致,但天王星的磁場是傾斜的:磁軸傾斜到與行星的自傳軸幾乎呈60度,並且偏離行星的中心三分之一個行星的半徑。

天王星上的極光由於傾斜的磁場不(像在地球,木星和土星上一樣)出現在兩極。

天王星背向太陽一側的磁尾向太空延伸出數百萬英裡。磁感線被天王星的側向旋轉扭轉成長螺旋形。

知識速覽

一天

17小時14分鐘

一年

84個地球年

半徑

15,759.2英裡 | 25,362千米

行星類型

冰巨星

衛星

作者: nasa

FY: 七仲夏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天王星是太陽系最冷的行星?它是被「撞翻」的嗎?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進入太空已經超過幾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受益與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呈指數的形勢不斷飛速進步。但是相對於那些看不見邊際的欲宇宙,我們了解做多的還是我們生存的星系——太陽系。
  • 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美麗圖片
    1.太陽太陽像是一顆孤星,圍繞著銀河系運行,它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000光年,旋轉一周大約需要2.3億年。2.水星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每88天繞太陽公轉一周。它擁有太陽系中的最高峰,即奧林匹斯山。除了地理特徵外,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季節周期也與地球相似。6.木星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主要成分是由氫和少量的氦組成的。由於它的旋轉速度很快,所以該行星具有扁球形。
  • 天王星為啥叫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第七顆行星——天王星在這一天被發現——完全是偶然。當時,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正在觀測肉眼很難看到的恆星,隨後他注意到一個非常微弱的天體,在恆星前面移動。這個運動清晰地表明它距離地球要比背景恆星更近。
  • 天文知識——天王星(Uranus)
    圖片已獲授權,請勿用於其他用途發現天王星在天王星被發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土星就是太陽系的疆界。天王星概況——顛倒的世界天王星是太陽系的第三大行星,寒冷氣態巨行星。距離太陽大約是土星距離二倍,為28.75億千米。其直徑是地球的4倍,體積是地球的63倍,質量是地球的14.54倍。天王星的密度很低只有1.2g/cm,主要由水、氨和甲烷組成。甲烷雲在行星周圍被風吹起,速度高達500千米/小時。
  • 重啟旅行者2號的數據,天王星不為人知的秘密還有多少?
    簡介:NASA通過旅行者號觀測發現天王星大氣層被其磁場吸收。天王星的磁氣圈及所切割的空間與其自轉軸產生了60度的擺動。且其等離子體顯示出乾淨的閉合環,與其他星體等離子體扭曲磁場對比鮮明。雖然樣本單一,但仍有重要意義。人們不會一直使用同一種方法去觀測天王星。梳理舊太空任務裡的數據以期得到新的發現是值得的。
  • 天王星 泰坦巨神烏拉諾斯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七遠行星(如果算上穀神星是離太陽第八遠行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過望遠鏡系統地搜尋,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
  • 科學家為什麼稱天王星是最懶天體?科學家:被撞倒了不起來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了解天王星是怎樣的一種天體,所謂的天王星就是太陽系內由內而外的第7顆行星,他的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質量排名第四,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在天王星中的大氣主要的成分就是氦和氫,除此之外,還有很高比例的水甲烷等,從而使天王星有了結冰的情況,當然也有液態的存在,也正因為這個行星一直都以冰塊兒形態存在,所以導致天王星成為了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同時大氣層還具有非常複雜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天王星 基礎入門知識 By 國家地理,附視頻詳盡解釋
    天王星是一個超越常規的星球。找出為什麼它擁有太陽系中最冷的溫度,什麼現象導致其軸的獨特傾斜以及行星名稱的奇妙起源。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Οραν),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
  • 給孩子們的天文科普:食物也能講述太陽系知識,家長你們知道麼?
    這個活動很容易操作——你只需事先去雜貨店一趟,所以它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並且適應於大多數年齡段的孩子,因為你可以改變當前擁有的材料級別,無論幾個孩子都可以一起做,也無論你和家人在家或是在教室裡和孩子們一起玩。有一次我在南非海角小鎮的小學裡,和600個孩子僅在24小時內就做完了這個活動,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的。
  • 沈靈星宮|心理佔星學星體篇:天王星
    抽離不僅在情緒裡會發生,在情景裡也會發生,譬如當我意識到我身處的團隊正在發生衝突時,我會把我自己從衝突的各方及引起衝突的各種事件中獨立出來。抽離有正面的表現,那就是客觀地觀察;但也有負面的表現,那就是冷漠和袖手旁觀。天王星司掌的抽離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這兩種特徵。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
    而且,如此強大的質量,讓太陽的引力範圍遠遠超過了它本身的尺寸。目前的理論認為,太陽的引力範圍甚至可能已經延伸到了1.5光年以外,這個距離是它自身半徑的約690萬倍!整個太陽系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是從一片星雲中形成的。說起來,這片星雲是上一代恆星的產物,它所爆發出來的物質重新凝聚,形成了太陽系天體。
  • 天象會接二連三的發生,24日火星伴月,25日天王星伴月
    圖源於Bill Nye科普節目目前,天王星位於火星以東約14度的天空穹頂上。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火星的運行將縮小它與天王星之間的距離;2021年1月21日,可以觀測到火星和天王星的重合,火星將在天王星以北,約1又3/4度的地方掃過。(作為參考,月球的角直徑跨過約1/2度的天空。)
  • 太陽系邊界到底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範圍一直在擴大
    最初時認為太陽系邊界是位於太陽約14億千米的土星,但這一結論在1781年被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了太陽系第七個行星天王星所改變了,那一年,太陽系的邊界被擴展到了距太陽約29億千米處。天王星被發現後,科學家們對其軌道進行了計算,但計算結果和觀測結果並不一致,他們認為這是一顆新行星對天王星的引力幹擾導致的。
  • 究竟有沒有飛出太陽系?
    宇宙在14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形成,而地球則誕生於46億年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太陽系又歸屬於宇宙,並且在宇宙中有無數個太陽系般的星系,宇宙如此之大,人類對它的研究可以說微乎及微,目前而言,人類也僅僅只是對太陽系中地球周邊的幾個星球開始探測研究而已,就比如今天所介紹到的旅行者1號,也就是由美國宇航局研發的一艘無人空間探測器
  • 它為什麼會被科學家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除名
    在2006年以前,關於太陽系天文知識都是這樣描述太陽系的,「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是哪九個呢?相信很多朋友能夠脫口而出。從太陽系內側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們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五行文化給太陽系中5顆肉眼可見的行星進行了命名。這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 太陽系「老么」不一般!風速高達2100千米每小時,聲音令人意外
    在前兩天,我們細數了太陽系中六大行星的聲音,那麼剩下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他們的聲音又有什麼特色?又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們要知道,天王星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 天王星爆炸的氣泡是地球的22,000倍
    它發生在1986年,但是有可能再次發生。旅行者2號(Voyager 2)的標誌性天王星肖像隱藏了一個複雜世界的許多細節,其中一些已經開始浮出水面。NASA / JPL研究人員不斷增長的太陽系地圖上有一個巨大的空白點。
  • 廖彩杏書單|The Solar System 探索太陽系
    PS:這套書比較早,所以裡面講的還是九大行星,但現在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們的地球,是四個巖石行星之一 。其他三個是水星、金星和火星。剩下的四顆行星沒有固體表面,大部分以氣體形式存在;他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冥王星不再是大行星,而被降格為矮行星。
  • 太陽系什麼樣?失真的太陽系圖片,讓我們誤會了太陽系真正的樣子
    我們所在的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的一員,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在地球的內側還有著金星和水星兩顆巖質行星,而在地球的外側則有著火星一顆巖質行星以及四顆氣態行星,它們分別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還存在著一條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小行星的密集區域,迄今為止在這裡已經被編號的小行星就多達12萬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