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新聞,一個1歲多的小孩子在床上玩的時候,不小心從半米高的床上掉了下來。奶奶一看寶貝孫子掉床十分心疼,立馬抱在懷裡趕緊給孩子吹了吹額頭,又給孩子揉了揉頭上摔起的大包,希望能緩解孩子的疼痛。奶奶看著孩子哭得越來越大聲,就把孩子抱在懷裡,在屋裡來回地搖晃、轉圈,想哄孩子不要再哭了。
孩子雖然當天沒事了,可是第2天又出現了嘔吐的症狀,甚至還咳出一些咖啡色的血絲來,面色非常不好,感覺呼吸也越來越微弱,這個情況奶奶十分擔心,趕緊把孩子抱去醫院裡檢查。可是就在去醫院的過程中,孩子漸漸失去了意識,手腳也開始冰涼,最後沒有了呼吸。等送到醫院,醫生緊急搶救也沒能挽救回這弱小的生命。
醫生解釋說,因為孩子從床上摔下來引發了大腦出血的情況,再加上奶奶為了哄孩子不哭,所以來回的轉圈、顛簸,加重了孩子腦出血。而當時並沒有及時地去醫院搶救,這才導致孩子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在家長看來可能很不起眼的「皮外傷」,有些時候卻暗藏殺機,往往是導致孩子失去生命的致命一擊。
孩子摔下床,如何判斷是否有致命傷?
因為寶寶頭部比較大,佔的比重也很大,如果從床上摔下來,頭部首當其衝會受到傷害。最嚴重的是寶寶會出現大腦出血的情況,而大腦是否出血是我們從外面觀察也看不到的情況。
當寶寶摔下床以後,我們首先要聽一下寶寶的哭聲,如果哭聲嘹亮、面色正常,而且意識也非常清醒的話,那家長們大可以放心一些了,因為這種狀況基本上不會存在有腦部受傷的情況。
其次家長們也要觀察一下寶寶有沒有活動性出血、肢體活動障礙,或者是臉色、精神狀態以及嘔吐的情況。如果這些狀況都沒有,也說明寶寶並無大礙,而哭泣不止,只是因為孩子從床上摔下來比較害怕的情況,家長可以多抱一會寶寶,摟在懷裡多哄一哄,也不用過於緊張。
如果孩子摔下床後出現嗜睡、嘔吐、昏迷等神經系統的症狀,而寶寶的臉色持續性的蒼白,甚至出現咳血,一直睡覺、迷迷糊糊的情況,那這種狀態一般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必須馬上送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爸媽們要持續多觀察孩子一段時間,如果在4-6個小時內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應該是沒有腦部損傷的狀況;如果3天內也沒有異常,那麼家長才可以真正地鬆一口氣。
怎樣防止寶寶從床上掉下來呢?
【1】家長專心看護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如果月齡比較小的話,大可以不必擔心孩子有掉下床的危險。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像我們家女兒2個月的時候睡在我和老公的中間,半夜硬生生地從我們倆的中間掉下床去。
有些時候家長的疏忽大意才是導致孩子有掉下床危險的情況,在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一心一意,千萬不要看手機或是去做家務,雖然想著一會就好,可就「這一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
【2】小床購買圍欄
在寶寶出生以後,不管是讓寶寶睡小床,還是睡在還大人的大床上,都最好購買一些安全圍欄,能有效地預防寶寶有吊床的危險,現在的圍欄都有摺疊的功能,如果白天不方便的話,可以摺疊下來。
【3】床外注意安全
為了避免孩子掉下床有摔到地板上的危險,最好在孩子活動比較頻繁的床尾鋪上一些玩具地墊,或是一些柔軟的地毯,這樣即使孩子跌落在地,也能很好的起到緩衝的作用。
結語:
在寶寶出生以後,爸媽們也要注意孩子尿床以後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如果發現一些異常的情況,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避免寶寶因為搶救不及時而導致一些生命的危險。
家長朋友有時間的話,最好也學習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以及一些急救方面的內容,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危險的時候,也能夠起到緊急搶救和緊急處理的情況。
今日話題:你們家寶寶有沒有摔下床的情況呢?又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在評論裡分享給我們吧!
我是李姥姥,感謝點讚、轉發或收藏,育兒路上和您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