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歷史。
大蕭條給經歷大蕭條的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大蕭條後留下的貧困和社會不穩定的景象至今仍讓人想起這場危機。大蕭條時期最不可磨滅的標誌之一就是蘋果銷售商。在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銳減近一半,一些社區高達50%的居民陷入失業。但是蘋果的銷售並不是對大蕭條痛苦的一種自發的反應,他們是有組織地試圖讓失業的人重返工作崗位。以下是一個盈餘和一個好主意如何導致大蕭條最令人難忘的象徵之一。
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盤震驚了美國,但起初似乎這個國家可能會復甦。但事實並非如此:通貨緊縮、中西部乾旱以及公眾對經濟的懷疑,使美國陷入了金融自由落體的境地。商業受到了螺旋式上升的影響,但最具破壞性的影響出現在家庭中。失業率飆升,家庭突然間只能靠微薄甚至沒有收入勉強度日。在家裡,許多男人都在為無力養家而掙扎。研究經濟不穩定和失業影響的社會學家記錄了那些不再能夠承擔養家餬口角色的男性。
歷史學家寫道,許多人對失業感到羞恥。養家餬口和自力更生的主流中產階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些男性,許多男性將自己的困難歸咎於自己。但是在大蕭條時期,找一份新工作並不像發簡歷那麼容易。由於如此多的男性沒有工作,也不願意執行傳統上被認為是女性的任務,因此,對少數工作的競爭非常激烈。人們試圖想出一些有創意的辦法來維持生計,但對於那些由於失業而無法負擔住房和食物的人來說,情況非常糟糕。國際蘋果協會全國主席西克爾根據自己幫助滿足就業需求的計劃,讓三名前失業男子開始了他們的蘋果商人之路。
大蕭條也給企業帶來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挑戰,它們不得不與幾乎沒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進行鬥爭。1929年,蘋果產業迎來了大豐收,蘋果產業面臨著這樣的窘境。他們怎麼能把他們的產品和蘋果與那些沒錢買食物的美國人聯繫起來呢?國際蘋果託運人協會主席西克爾有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利用蘋果來幫助失業男性?他與農產品行業的成員合作,資助他們購買價值1萬美元的剩餘蘋果,賣給失業的人。商業模式很簡單:男性會以較低的價格從蘋果行業購買蘋果,然後以盈利的方式出售。西克爾把成箱的蘋果送給了紐約和其他城市的失業者。
他們會以儘可能高的價格賣掉它們,然後在一天結束時以1.75美元一盒的價格償還。蘋果的銷售計劃有幾個好處:它幫助蘋果產業轉移了可能永遠也買不到的多餘產品,還幫助男性賺了一些錢。但更重要的是,它給了男人一點自豪感。通過賣蘋果而不是乞討,失業者似乎仍然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很快,小販們似乎出現在紐約的每一個街角。儘管這些人需要以每隻5美分的價格出售蘋果來賺取利潤,並償還疾病患者協會的貸款,但他們經常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這要感謝那些被賣家的困境所打動的買家。
很快,紐約每天有6000人出售蘋果。雖然有些小販是女性,但大多數是男性。1930年,《紐約時報》寫道:無論蘋果盒子放在哪裡,聽者都能毫不費力地從小販那裡了解到長期失業、家庭貧困和接近飢餓的故事。大家都說,這個計劃是成功的。但後來,它出現了內爆。到1930年後期,街頭叫賣的蘋果數量之多,使得蘋果作為一種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漲。很快,蘋果協會以2.5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它曾經以1.75美元賣出的一盒盒蘋果。
它試圖為供應商保持低成本,但沒有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計劃逐漸消失,因為剩餘的錢逐漸枯竭,給失業者蘋果變得無利可圖。蘋果的銷售商太多,導致交通堵塞,蘋果核成了城市垃圾的新支柱。像華盛頓特區這樣的城市甚至禁止蘋果銷售商,宣稱他們是公共滋擾物。很快,蘋果銷售商就成為過去。但蘋果銷售商的想法持續了更長的時間。1934年,漫畫家瑪莎開始創作廣受歡迎的連環漫畫《蘋果瑪麗》,並在全國的報紙上刊登。而男人賣蘋果的照片至今仍是大蕭條最著名的象徵之一。
本文由歷史曉紀實原創,歡迎關注,大家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