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稱:「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其注曰:「命者, 人所稟受, 若貴賤夭壽之屬是也。"
作為社會交往中必需的群體或個體代表符號,姓名所承擔的多方面功能中,是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
中國古代沒有符號學學科,公元前22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即夏商時代,已有佔卜之術,它通過對一些特殊符號,譬如姓名的佔卜,對未來的事件進行預測。其中已有符號學的萌芽,在夏代這種方法稱為「連山」在商代則稱為「歸藏」。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紀起),這一套卜筮之術形式更為完備,解釋也日益豐富,名之為《周易》。
後來,《周易》被推為六經之首,經過歷代學者的注釋與補充,其內蘊已遠遠超出了卜筮之術的原有性質,而具有精湛深邃的哲學、文學、政治、歷史與社會學的內容,也包含有系統豐富的符號學思想,現代姓名學即是淵源於此。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謂窮達之分也。中國文化裡面有「命運」一說。
《易•乾》稱:「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其注曰:「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是也。」
《論語•堯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命,謂窮達之分也。」「知命」是君子才能做到的,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寄希望於「命理測算」。
新出生小孩,請命理師算一算,看他一生命運如何。如果算出有什麼問題,便在命名的時候加以調整,於是,姓名就有了彌補命運缺憾的功能。
現在有很多客戶看重用中國傳統的「易學文化」來為自己的企業或產品起名,用中國古代易學起名也是有依據的。因為企業名稱是企業文化和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有很多企業家願意出重金為公司起個好名字。
名字是企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好名字才能名揚天下。《周易》在給企業取名時考慮到了易學文化的特點,例如講究陰陽五行的平衡和互補,講究數理吉兇的匹配。
「周」,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易」,天下萬物,日月常變。
依據個人的生辰八字來起名,為了填補先天的不足,例如你五行缺水,那在你的名字裡就應包含五行屬水的字,你五行啥都不缺,但是火太旺,那又需要水來維持平衡。這就是常說的要五行平衡,五行有相生,也有相剋,所以必須調配好,才有利於未來的發展,給孩子起個好名字也是包含著父母最深的祝福。
在大眾眼裡,「呼名知人情趣」,名字是個人成功的基礎,這就是很多人不惜重金請人取名的原因。因此一個好名字,一定要合五行,其次讀起來要朗朗上口,要有音韻美,最好不要出現多音字,然後是要具有意蘊,這才是中國人最注重的,含義一般要凝聚著父母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追求。最後字形上一定不要太繁複,不要有生僻字,要讓看到的人能一眼就讀出來。
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易經》起名還包含了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代前輩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之作,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崛起的源頭活水。
一般來說,不是專業的老師很準確的判斷出姓名是否適合本人,但是有下列情況的,往往就是與姓名有關了,建議儘快改名為好。
1、受挫失敗、大業不就、婚姻不成、家庭不合者;
2、取的名字不吉利或者異性化(如X環生,有險象環生之意,不吉。或者女孩子叫XX強);
3、因姓名而經常被人拿來玩笑(像笑話裡常被惡搞的「杜子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