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指出:「兒童智商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執筆:毛寧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作為父母,最渴望的事情肯定就是自家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擁有高智商不僅能夠在學業上傲視他人,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也必定是更加坦蕩。
案例
飛飛今年才6歲多,但按照他媽媽的話來講,就是已經達到了「七歲八歲狗子嫌」的地步,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娃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簡直是家中「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
看個電視,上面有人坐火車,飛飛就開始了
「媽媽,你說為什麼火車都往前面開啊,它會倒退嗎?」「媽媽,為什麼蘋果是從上面掉下來,不是從地裡長出來呢?」「爸爸,你的鬍子為什麼這麼多,媽媽就沒有」……
等等一系列「煩不勝煩」的問題,每天都在飛飛一家上演,導致現在爸爸和爺爺們都「躲著」飛飛走了,而飛飛媽則只能每天承受這「甜蜜的暴擊」。
後來在一次同學聚會中,飛飛媽遇到一位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同學,忍不住諮詢了一下飛飛的問題,發愁的不得了,但同學聽完反而露出羨慕的表情:「你家娃這不僅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屬於智力發育較高的人群,你可偷著樂吧。」
原來飛飛之所以總是有這麼多天馬行空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強,對事物擁有絕對的好奇心,並且能不斷地通過提問來豐富自己的想像,恰恰就是高智商發育的「信號」啊。
高智商兒童在8歲前就有這些「信號」,寶媽可別錯過
關於兒童智商的問題,其實美國的心理專家溫納就曾經提出過類似結論,他認為兒童智商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而通常會在8歲以前展現出這些信號。
1、性格急躁但愛閱讀
高智商兒童和普通兒童最大的區別就是其思維方式的差異,智商越高的孩子越喜歡採取多維度的思維方式,因為普通的事物單一維度下無法滿足他們的認知與思考需要,而這種落差在年紀稍低的兒童身上,就會表現出一定的急躁性格。
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能夠很好地專注於閱讀,因為這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內心的思考需求,還能夠增加其大腦內知識儲備,求知慾越高,其對知識的渴望就越強烈。
2、特別愛提問
不管是哪一個階段的高智商兒童,最多見的特徵就是——愛提問。在有些時候甚至顯得有些話癆,不僅總是纏著寶媽寶爸,還喜歡和不同類型的人搭訕聊天,因為內心的求知慾會驅使他們去搞明白這些不解背後的真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類孩子腦子轉的特別快,而身邊大多都是讓他好奇的點,因此他會經常性地跳躍性思維和提問,尤其是在8歲之前,大部分孩子還沒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特徵會更加突出。
3、記憶力和觀察力強
之前有位英國的3歲小女孩被檢測出智商高達171,是世界上最突出的0.03%的高智商群體,而從小她的拼寫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非常出色,連1歲前的記憶都異常清晰。
記憶力越強,大腦裡面的知識儲備就越高,提升記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記憶力超群的孩子,往往是大腦發育就超於常人。
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智力?
1、記憶訓練
從孩子能夠接受對話開始,就針對性的做一些記憶訓練,例如睡前故事就可以通過一些連貫性的事情第二天來考驗孩子應該從哪裡繼續講。
用科學的方法開發其海馬體功能,用增加知識儲備的開發大腦智力。
2、耐心對待
孩子的創造力,很多時候都是被父母抹殺掉的,比如「十萬個為什麼」,如果孩子經常問,父母可能會覺得煩,甚至忽略或者敷衍孩子的提問,這就是會扼殺其思考力度。
寶媽寶爸們最好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回答問題,對於自身的盲區,也應該嚴謹地查閱資料之後解答,為孩子樹立獨立思考和科學參照的榜樣。
怎樣開放孩子的智力空間?
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都伴隨著枯燥無味的應試體驗,家長雖然想讓孩子提高學習興趣,開發智力空間,但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套《趣味數學》、《趣味語文》和,通過有趣又益智的彩繪,能夠充分地調動孩子的興趣。
一套融合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小學生最佳課外書,能夠讓孩子在趣味遊戲中感受學習樂趣,有名師講解、趣味故事和趣味漫畫將孩子代入學習;還有閱讀心得、課後習題和益智遊戲讓孩子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