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套,其實終於一個「講究」。不論是講究經濟實用還是品位格調,無關身份,都體現的是對生活細節的極致追求,不將就、不苟活、要個性的倔強態度。
這屆年輕人,沒有手機殼出不了門。/圖蟲創意
凳子、桌子、沙發、縫紉機、馬桶蓋、電視機、智慧型手機......對中國老百姓來說,一切生活物件都可以加個套套把它保護起來,這是祖傳的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祖傳貼膜」,可別急著笑,這玩意兒還真是祖傳的,不但如此,給手機戴套也是。
由智慧型手機瘦身而流行的手機套,已經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必需品,火到連賈伯斯都困惑不已:「我們花了無數精力減掉iPhone1mm的厚度,被中國用戶戴個套就完全抹殺了!
但賈伯斯可能更加不會想到,在他離開之後的幾年,蘋果官網也開始賣手機套,而且售價感人。
蘋果官網上的幾款手機套/圖:蘋果官網
時代在變,人們對套子的鐘情卻始終如一。在無線耳機已經成為出行標配的現代,小小的充電盒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套子。更不用說,平板電腦、數位相機……那更是得量身定製。
帶筆記本外出的人們,往往會給它配一個輕薄的內膽包,不僅能緩衝可能的撞擊,還可以防止刮花。
套子也成為中國人細心生活的縮影,而這種特殊的情結,其實傳承自上一輩。
戴套是講究,也是技術上世紀80年代,市場化剛剛開始,黑白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逐漸走進家門。
那時候,家人的第一件事不是使用它們,而是做一個好看的套子。這樣做,既可以使電器免受灰塵侵襲,也有一種精緻和體面。
而做套子,就幾乎成為當時每一個家庭主婦的必備技能。
圖為頂針,戴著它可以保護手指,也更方便發力/圖:百度經驗
當時家裡的套子,一針一線都出自我母親之手。每次「動工」之前,她都會先用皮尺把尺寸量好,再把布料裁減好。然後戴上頂針,手執針線縫製。
每次的縫製都要持續一個小時,如果要在上面繡花,就需要耗時兩三天。也是母親那時候年輕,現在的她已經無法看清針眼了。淘氣的我也曾經試著縫了一下,不光扎得手指都破了,線頭還一扯就掉。
說到電視套子,當時還發生過一件趣事。小時候就很淘氣,尤其到了寒暑假,根本不想寫作業,就想看電視。《光能使者》《奧特曼》《舒克和貝塔》……雖然是黑白電視,但就很帥啊!我和妹妹就經常趁爸媽不在,偷偷拿下套子,打開電視看動畫片。
爸媽也不是吃素的,有一次偷偷在電視套上放了一根針。回來發現套子上的針怎麼不見了,一摸電視,燙的!可把我們好好數落了一番。
這是母親親自用毛衣針織起來的凳套,現在已經用了十幾年了/圖:我妹
除了電器,家裡的家具上也得上個套,不然遲早要被我們這些小鬼折騰得髒了。
各種凳套、桌布、沙發套,甚至坐便器都要弄個套子,這樣冬天坐上去屁股不會太涼。哪裡有家具,哪裡就有套子的身影。
床上必備,還有四件套。換洗必得及時,還要經常拿出去曬,不然就會滋生蟎蟲。有潔癖的人,甚至出行住酒店都會隨身帶一個四件套,以表達對酒店衛生環境的不放心。
電視套改成的枕套,上面還繡了當時央視的LOGO/圖:微博網友
床單被套一兩個月洗一次,基本就可以了。對於以前手工縫製的棉被,每年還需要拆洗一兩次被面,每年夏秋之交是最合適的時候。
家家戶戶都會把被面洗好曬出來,從山上遠遠看去,五顏六色和著夕陽讓人沉醉。曬好太陽的被面縫上被子膽的時候,還有一股太陽的獨特香味。
報紙,包書皮的最常用材料之一/圖:簡書
這麼多套子裡,最有儀式感的,還是每年開學包書皮的時候。
掛曆、報紙,甚至包中藥的草紙……一切都可以成為包書皮的材料。語文、數學、社會、英語……科目太多,也只有幾個主科才能享受親自包書皮的待遇了。
後來,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書皮紙,上面還有很多卡通人物。這也讓包書皮除了保護書籍之外,多了更多個性的表達。
一千個套的背後,有一千種個性在這個標準化的現代社會裡,套子就像是外顯的性格,時刻聲明著我們的個性。
還在用掛曆紙包書皮的那個年代,孩子們會在書皮上畫上自己嚮往的未來、崇拜的人物,或者手抄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是對個性最質樸的表達。
圖中的卡通書皮紙,已經流行了十幾年/圖:淘寶賣家秀
後來卡通書皮紙開始風行的時候,女生中最流行Hello kitty和米老鼠系列,而男生中最青睞的則是哆啦A夢。這樣的書皮包在書上,枯燥的教材似乎都變得生動了起來。
小時候「被迫」手不釋卷的我們,長大後放不下的只有手機。而手機套不僅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半條命」,也在這個人人都是複讀機的時代,讓每個人看起來與眾不同。
女生最喜歡的是粉色手機套,這是一種可以凍齡的顏色,有的手機殼上面還有兔子的耳朵,那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可愛。
還有一種極簡風,用簡單的文字表達態度,自嘲也好,激勵也罷,或者只是一種情緒,要的就是這種REAL!
有廠商推出的原創手機殼,滿屏都是快樂/圖:淘寶賣家秀
也有情侶通過手機套的方式來表明關係,勸退爛桃花。
還有的人通過手機套,來表達自己要暴富要減肥的決心,或者FLAG。
就連不服老的中年人,也用真皮翻蓋能裝好多銀行卡的套子,時刻證明著身份和實力,或者土味審美。
說起土味,青島大媽發明的臉基尼,簡直是套子界的一股泥石流。更厲害的是,這股泥石流還進了時尚圈。
而曾經同樣老土的袖套,現在也有了時尚的表達。
黃宏小品《擦皮鞋》中戴著的袖套,是為了防止鞋油搞髒衣服/圖:央視
在80後90後的童年時期,爸媽給孩子戴上袖套,那就再也不怕孩子把鼻涕擦在衣袖上了!不過,家長們要面對的,可能是一對發亮,上面結塊的袖套……
時至今日,袖套早已成為時尚界的寵兒。
一款馬雲爸爸旗下網站上的文身袖套,本來只是一款防曬的小眾飾品,居然火遍了老外圈。
有網紅曬出文身袖套買家秀/圖:instagram
有外國網友評論說,「真的太逼真了,我每個同事都嚇傻了,他們不理解為何我一夜之間就多了條花臂。」
這傢伙要戴到學校,連校長見了你都得繞著走吧?
還有時尚潮牌推出了袖套單品,登上T臺。CALVIN KLEIN、Chanel、Moschino等先後在秀場展示了各式各樣的袖套。
CALVIN KLEIN的一款袖套被吐槽火了。中間的透明設計讓人感覺我花2000刀就買了對袖子/圖:Twitter
萬物皆可套,終歸是一個講究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戴套?就小到連一個遙控器都要戴套?
這個問題小時候的我也是十分苦惱。因為每次按遙控的時候,那層套子都讓人感覺按得渾身不爽。我偷偷拆開套子按遙控,那個觸感在指尖真的是莫名快感。
其實萬物皆可套,都始於一個窮字。
遙控器套,也可以個性和可愛/圖:淘寶賣家秀
想想八九十年代,電視機、冰箱,尤其空調那都是萬元戶級別才能有的標配。家裡買一臺,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如果不套起來,萬一髒了,清潔的時候再搞壞了,那損失就大了。
而且那時候的電視背後一般都有散熱口,極其容易因為靜電吸引灰塵。如果積灰多了阻擋散熱,可能會燒壞電視。
床單被套就更是生活必需品了,當時在北方洗澡頻率本來就低。經常換洗能夠避免細菌滋生,造成皮膚病。畢竟也不是誰家都可以用髒一套直接扔掉換新的,而且也沒必要。
手機戴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一部蘋果手機上萬元,摔壞一下,到官方店維修動不動上千。到維修點修理,還存在以次充好或者把好的零件換走的可能。戴手機套是最經濟的解決方式。
雖然也並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戴套到底能提高多少避免摔壞的機率。
慢慢的,戴套成了一種文化和象徵,甚至輸出國外。始於窮字的套子,也成了奢侈品吹捧的對象。
Dior的一款Airpods套配件,價格高達2900元。這已經比Airpods本身還貴了。FENDI、GUCCI等奢侈品也出了十分昂貴的手機殼。而早在2013年,Burberry就在Burberry Prorsum 2014春夏系列中,為iPhone 5/5s設計了很多款手機保護套。
造型確實有點俗氣,沒錯,談錢確實也挺俗的。更何況這一款用一個月工資也不一定買得下來,那還真是俗出距離感了。
這款手機殼的四顆鑽飾以戒套的形式貼合在其背面,不僅打電話時方便握住,遠遠望去,還像戴了四枚「鴿子蛋」,比提款奢侈品大牌包回頭率都高。當然,也只能看看。
萬物皆可套,其實終於一個「講究」。
不論是講究經濟實用還是品位格調,無關身份,都體現的是對生活細節的極致追求,不將就、不苟活、要個性的倔強態度!
各種各樣的保護套,讓生活變得安全、經濟、便利、個性。中國人也讓套子變成了國民性格的一部分,持重、謹慎,或者張揚、熱烈。這種精神也走出國門,融化在時尚大潮中。這就是套子的意義所在吧。
作者 | 土衛六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