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力度仍需加強、新經濟新產業支撐帶動能力需再提升等諸多難題,石家莊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代表委員紛紛將關注的目光鎖定在了大力發展「四種類型經濟」上。
大家一致認為,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四種類型經濟」,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提升經濟治理效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們一定要立足全市發展現狀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城市、區域、園區、生態「四種類型經濟」,與「4+4」現代產業共同組成全市現代經濟體系的基本架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動能。
把握兩大抓手
全面提升城市實力
2019年,位於橋西區新石中路的雙子座大廈,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已入駐20多家的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預計全年納稅30億元,稅收貢獻力相當於一個豎起來的「空中開發區」。
「總部、樓宇經濟項目噴湧的能量由此可窺一斑。為此,我市要繼續發揮區位優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吸引總部、科技、金融企業入駐,為經濟轉型注入新動能。」來自市住房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陳寶京委員表示,全會提出,發展城市經濟,以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增強省會輻射帶動能力,其中,服務業大有可為,建議繼續圍繞「食、購、遊、娛、文、體」,打造區域性特色商業品牌項目,成為我市在提升城市活力、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對各行各業的生產管理服務模式必將產生深遠影響,要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少代表委員均表示了類似觀點。
「提高數位技術研發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為數字經濟營造良好環境。」來自民盟石家莊市委員會的委員建議,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建設數位化創新平臺、提升公共科研服務能力、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同時,推動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的支撐。「要想吸引並留住人才,需要政府全方位的考慮,統籌安排,為我市人才吸引、保留提供基礎條件,滿足我市發展需求。」來自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張成鎖代表建議,特別是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為企業人才引進開啟「綠色通道」,並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打破行政區劃
力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如何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打破行政區劃,優化經濟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是關鍵。
「生物醫藥產業是知識密集、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對區域經濟具有持續的拉動作用,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主導產業之一。」民革石家莊委員會的委員建議,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樹立行業標杆,鼓勵企業尤其是行業內骨幹企業通過併購、合作、參股等形式實現資源整合。同時,提升科技創新型企業比重,將石家莊醫藥產業集群由生產製造型產業集群升級為更具發展前景的科研驅動型產業集群。
來自電子信息行業的賈辰華委員建議,強化政策引領,加速產業集聚。通過採取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稅費等措施,努力營造產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將現有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助推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等網際網路企業產業生態基地能夠落戶石家莊,帶動我市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發展,成為我市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來自石家莊學院的石永貴委員,則提出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建設。他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地區,複製或有選擇地放大先進地區的先進政策和體制機制,以形成「多點支撐、協同聯動、共享共贏」的良好局面。
夯實基礎延展鏈條
做優做強園區經濟
石家莊的園區經濟雖然只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但每隔幾年都會邁上一個新臺階,開發區能級水平不斷提升。然而,如何讓這些匯聚著全市優質資源、高端要素、項目人才、優惠政策的地方,進一步提升現代產業貢獻率呢?
「硬體提升首當其衝,要提高園區的整體水平,集聚產業、加快發展,並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為項目提供好的載體平臺。」來自正定縣盛華集團的彭新華代表,以河北自貿區正定片區為例介紹說,正定片區由石家莊綜合保稅區等三部分組成,但是這三部分之間的交通卻並不順暢,建議新城大街北延,把石家莊綜合保稅區與正定高新區、正定新區等連接起來,貫通的交通也必將為加速自貿區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談及做優做強園區的具體舉措,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園區應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注重打造全產業鏈、高價值鏈和核心創新鏈。
「我市應當重視發展服務中歐班列的跨境電商產業,並以此作為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來自億博基業集團的劉銀朋委員說,建議充分利用高邑冀中南智能港陸港型物流樞紐,建設中國(石家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同時,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和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服務平臺,實現與河北自貿區正定片區政策的高度融合。
積極發展生態經濟
讓環保與經濟發展雙贏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何以雙贏?全會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加快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發展生態經濟,是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實現現代省會、經濟強市的題中之義。」來自企業一線的王雲肖代表認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可通過技術提升、理念創新、品牌塑造、制度保障等方式,促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通生態優勢與經濟效益的轉化渠道。建議企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降低生產能耗,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綠色生產。
來自晉州市的王超代表、來自靈壽縣的李俊九委員等人,則把關注的目光對準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生態旅遊、打造農業產業品牌等。
來自市住房保障研究會的範林委員建議,建設各區域地理標誌文化博物館、展示廳;加快燕趙地理標誌運營平臺建設,助推地理標誌產業發展,挖掘、培育地理標誌產品,促進地理標誌產品流通和交易。
「立足地方實際,探索創新發展,以『山、水、田、林、園』相結合的鄉土農業景觀新模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景觀。」來自深澤縣的郭立輝委員建議,可依託本地文化資源和歷史名勝,實施旅遊精品戰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農業旅遊,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和諧、生態、文明的旅遊環境,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文章來源:石家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