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平時生活裡看到錯誤,可能忍不住就想指出來。
可是,如果在叫板之前沒有做好功課,尷尬的就是自己了。
之前,有自稱是學生家長的網友,在抖音上發布視頻,質疑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出錯。
網友指出,作為例子的chua和ne拼不出對應的漢字,是妥妥的誤人子弟,還配文表示「溫主編要解釋下嗎?」
此番言論一出,迅速引起了網友熱議。
#小學語文教材拼音出錯#的話題,也一舉衝上了熱搜第一。
最後,溫主編不得不現身,發文回應爭議。
他表示,chua和ne的發音無誤,都有對應的漢字,如「欻」和「哪」。另外,這兩課是學音節,會拼就行,不要求與單字對應學習。
但是,事情並沒有就此告一段落。
有網友再發質疑,既然在實際運用中並不常見,又為何要放進一年級的課本裡,徒增負擔呢?
事實上,如果認真看課本內容,就會發現,這部分教學重點是通過同一個聲母與不同韻母的搭配,掌握拼音讀法。
溫主編也委婉地表示,教材編寫是很專業的問題,有些社會人士不一定能夠了解編寫的意圖。
網友本想秀文化,結果秀的卻是自己的智商。
其實,有質疑精神本沒錯,但問題在於,在產生疑惑後,沒有自己先去查找資料解答,而是自以為是地拍視頻指責別人。
而且,被人指出來以後,還理直氣壯地不接受。
生活中,不乏這樣一類人,既不懂傾聽,也不會謙卑地思考。
他們以抖機靈抬槓為己任,不管有沒有理解別人的話,都先反駁了再說,還自以為看透了別人的心思,以為自己一身正氣。
他們只關注別人的缺點並將其放大,然後站在制高點上進行抨擊,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凸顯自己無處安放的優越感。
這種依靠貶低他人獲得優越感的行為,正暴露了一個人的無知。
自以為是的聰明和藐視一切的優越感,其實沒有任何價值。
而且,活在這種情緒裡,時間久了,也只會慢慢毀掉一個人。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女作家受邀參加一次筆會,坐在她旁邊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輕男作家。
女作家衣著簡樸,沉默寡言,態度謙和。
男作家猜測她只是一個不入流的作家罷了,於是用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問,小姐,請問你是專業作家嗎?
女作家回答是的。
男作家繼續問,那麼,你有什麼大作,能否讓我拜讀一兩部?
女作家謙虛地回答,我只是寫寫小說而已,談不上什麼大作。
男作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又說,那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你出版了幾部?
女作家回答,我只寫了一部。
此時男作家已難掩滿臉鄙夷之色,你只寫了一部小說。那能否告訴我小說的名字是?
《飄》,女作家平靜地回答。
男作家瞬間啞口無言。
劉慈欣在《三體》裡有這樣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目中無人的男作家本想炫耀一番,最後卻暴露了自己的狹隘和膚淺。
不懂謙卑,盲目自鳴得意的人,往往最容易被打臉。
很多人也總喜歡給自己製造莫名的優越感,明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卻憑空生出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到處顯擺。
可是,如果不懂收斂,非要到處炫耀,最後只會以灰頭土臉的結局收場。
相反,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會讓優越感溢於言表。
就像亦舒說的,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他不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他沒有自卑感。
因為他們足夠強大和包容,他們懂得尊重和克制,他們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可以不必做什麼。
電影《昨天》裡有句臺詞,你就是一個人,喜歡平常東西的、和其他所有人一樣的人。
試著把自己放在人堆裡,認識自己的有限,接納自己的普通。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是能夠平靜地面對一切,活得謙卑而清醒。
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優越感。
也就是說,優越感來源於自卑,為了擺脫這種自卑感,個體會很努力去追求優越感。
哲學家奧修也說過類似的話,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走路。
優越感本沒有錯,追求優越感也能促使人付出與之匹配的持續行動。
但是,優越感這種東西,更適合給自己看。努力獲得優越感的同時,更應該學會如何克制表現的欲望。
可惜,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產生優越感的時候,一定要顯擺出來。
就像前幾個月在網上引起熱議的郭女士,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在群裡曬了女兒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被踢出了群。
她不知道,之前她就一直沒完沒了地曬女兒的努力和優秀,早已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次只不過是個爆發點。
郭女士其實就是缺乏同理心,不怎麼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我有一個女同學,也很喜歡時刻刷存在感。
上次群裡談到午飯吃了什麼。
我發了張煮麵條的照片,麵條上臥了兩個荷包蛋。
這個同學說,你那蛋不一定是真的吧,現在市場上假蛋多,我家都吃十幾塊一斤的草雞蛋。
吃個雞蛋也能吃出優越感,也是無言以對。
這種喜歡秀優越感的行為,在生活中很常見。
充了視頻會員能吹一個月、買了大牌口紅香水逢人就炫耀、吃個西餐要拍滿九宮格……
可是,只活在自己的優越感中,而忘了去成長的話,那些你引以為傲的東西,終有一天也會消失殆盡。
知不足而後進,只有心懷謙遜,只有對世界的複雜性保持敬畏,才有機會進步。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99:自尊》裡也提到,越有能力的人,越具有開放性,對宇宙、知識有敬畏之心,越感到自己的無知;
越有能力的人,越不需要其他人的言語證明,證明或者不證明,都無損於價值。
他們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也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而是專注於增強自己的實力,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
收起優越感,把姿態放低,不要讓不切實際的優越感妨礙了你。
孟非說,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擁有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只來自於見識和悲憫的缺乏。
越是優秀的人,越能以平常心生活,能善待和尊重每一個人。
把別人放在心上,讓別人感到舒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自持。
關聯拓展閱讀
199:自尊487:持續行動
19:同理心227:自卑235: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