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幾個朋友討論起了最近火熱的「打工人」,既有朋友困惑為什麼會火起來,也有朋友問這是「打哪裡的工人了?」........
雖然政事堂也是昨天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不過,還是想嘗試用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突然流行。
就像2012年流行「屌絲」的背後,是2008年開啟的電信重組,聯通與網通合併,電信拿下了聯通CDMA,移動吃下了鐵通,中國電信業的寬帶基建和移動3G基建開啟了一路狂飈。
寬帶和移動手機的大規模普及,使得中國的網絡用戶在幾年之間就翻了數倍,大量群體的「觸網」引發的新老網友之間的「文化交流」,誕生了大量的新網絡語言。
譬如「屌絲」一詞,就起源於百度李毅貼吧,本來是「帝絲」的意思,寫成了D絲後,被大量湧入的新網友將其結構成為了「屌絲」。
而2008年應對次貸和2011年應對歐債的兩次危機,中國開啟的兩次大放水,推動大量的富裕階級財富迅速暴漲,坊間也誕生了「京城四少」這樣的稱謂。
面對迅速拉開的貧富差距以及土豪們的瘋狂炫富,很多中產階級迅速跟新湧入的底層群體「合流」,於是從2012年開始,這些人就開始以「屌絲」自稱。
所以,我們再來看今年這一波「打工人」的熱潮,背後也是在國務院減速提速下,通訊基建的大規模鋪設,中國智慧型手機覆蓋人數超過了十億,突然出現的「下沉市場」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們廝殺的重地。
隨著大量「下沉市場」進群體入到主流網際網路圈子,北方的「老鐵」和「街溜子」,南方打工的「竊格瓦拉」,就像上一輪的「屌絲」那樣,迅速成為了兩股文化合流的標誌。
而引爆點,就是隨著今年疫情的爆發以及全球救疫過程中的放水,使得全球基尼係數迅速擴大,就像剛剛出來的胡潤百富榜那樣,爸爸們的資產大幅增值,而大量的困難群眾卻在失業風險邊緣徘徊。
相對於上一輪製造了大量高富帥形成網絡衝擊,這一輪資本市場讓資本家對底層拉開了巨大的差距,於是,很多中產階級迅速跟新湧入的底層群體「合流」,「打工人」這種能夠引發共鳴的詞彙也就應運而生。
可以說,無論是「屌絲」還是「打工人」,背後都是放水引發富裕階層的迅速擴張,而通訊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中低層開啟文化的融合,此消彼長之下,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對抗」。
當然,這種對抗也會誕生少許機會,就像今年朱一旦的迅速大火,背後就是同時踩中了抖音B站短視頻基建,以及資本家與打工者差距拉大的歷史進程。
同理,90年代最火的老歌之一《水手》,相信放在現在依然能夠引起廣大進城「打工人」的共鳴。
長大以後
為了理想而努力
漸漸的忽略了
父親母親和故鄉的消息
如今的我
生活就像在演戲
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戴著偽善的面具
總是拿著微不足道的成就來騙自己
總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陣的空虛
總是靠一點酒精的麻醉才能夠睡去
《水手》 鄭智化
甚至「打工人」裡面最常見的那個喵星人,放在歌詞裡面也毫不違和。
他說 風雨中 這點痛算什麼
擦乾淚 不要怕
至少我們還有夢
《水手》 鄭智化
畢竟,大家的背景也都是一致的,90年代初正值臺灣經濟發展的巔峰,被大陸引用的《京城四少》就是1991年的臺灣電視劇,與頂級富豪們的巨大差異,使得入城的底層民眾和中產階層一起限於迷茫和空虛。
而恰巧90年代的大陸,也剛剛經歷過90年代初的那一波瘋狂,海南淘金回來的大佬和身邊不斷湧現的萬元戶,讓那些進城務工的領著微薄薪水的農民和國企裡失業的工人迅速合流,鄭智化的《水手》也得以藉助改開後迅速普及的磁帶錄音機而迅速唱紅大江南北。
所以,最近朱一旦突然斷崖式下滑的背後,大概就是因為新的編劇不懂去塑造那個動輒把人送到非洲的黑心資本家(驕傲無知的現代人)。
而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就會發現全國的自媒體不管是否想明白了,自覺不自覺的去蹭這一波「打工人」的熱度,然後劍指資本家。
這背後,是中產和無產合流的力量,能夠給各路媒體帶來巨大的流量和爆發式增長的機會,大家必然也會搞出個推波助瀾。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混亂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