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牽手中醫名校,駛入發展「快車道」。7月25日上午,東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正式籤約,攜手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東莞市中醫院今後將以「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為第一名稱,參照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標準建設和運營,力爭五年內醫院綜合服務水平進入全國50強中醫醫院行列,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知名的現代化三級甲等中醫院。
投入3億元資金支持醫院新發展
此次強強聯手,是東莞建設衛生強市、打造健康東莞的需要。根據《東莞市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行動綱要(2016-2020年)》,中醫藥強市助力衛生強市建設,打造健康東莞。其中,要求將東莞市中醫院打造成為現代化高水平中醫院,帶動提升全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雙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揭牌
2019年,為提升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經考察研究,借鑑省內醫院成功經驗,在東莞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局的支持和領導下,東莞市中醫院提出了以校地共建模式推動醫院創建高水平中醫院的發展目標。
校地合作的對象,是創建於1956年的廣州中醫藥大學,這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是廣東省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升級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並成為省部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優越的醫療、教學及科研資源。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籤約儀式上說,廣州中醫藥大學與東莞的合作由來已久,特別是共建的中醫藥產業創新平臺,開啟了東莞市中醫藥生物產業的開端,粵港澳大灣區(東莞)中醫藥健康產業園項目也在加快研究推進。此次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的籤約掛牌,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投入3億財政資金支持醫院建設,著力打造一流的軟硬環境,並將充分信任醫院理事會成員、充分依靠醫療人才隊伍,全力推動醫院做優做強。
「五個融合」提升醫院綜合實力
「校地合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突破地方醫院發展普遍面臨的科教研能力薄弱的瓶頸,為創建高水平中醫院夯實基礎。」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殷炯棠表示,希望通過加強合作,不僅提升市中醫院的醫教研能力,而且還要提升市中醫院的整體水平。」
據悉,市中醫院將引進廣州中醫藥大學及其三所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醫院)的高層次醫學專科團隊,利用其雄厚的學科實力和專家優勢,為東莞市中醫院的發展提供強大的醫療和科研支持,提升醫院的競爭力。
《東莞市人民政府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合作協議》(下稱「合作協議」)籤署後,將以東莞市中醫院為載體,通過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的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全力提高東莞的中醫診療水平、診斷技能和治療療效,努力打造公立醫院改革範本。
「此外,通過合作共建,將實現醫院『五個融合』: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術融合、學科融合。爭取五年內達到省高水平中醫醫院標準。」殷炯棠說,廣州中醫藥大學也將通過市中醫院在東莞建立醫療、教育、科研基地,拓展中醫藥事業發展平臺,增強影響力和輻射力。
建設全國知名現代化三甲中醫院
「東莞市政府在政策上、財政上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殷炯棠說,藉助與高校資源共享的大好機遇,市中醫院也將全面提高醫療水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醫藥服務。
如今,東莞市中醫院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例如,中醫院國醫館項目將建設成為集診療、康復、科研與學術交流、師承與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中醫藥服務綜合體,為群眾提供極具中醫特色的診療服務。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醫院計劃在5年內建設骨傷科研究中心並投入使用。」東莞市中醫院副書記、院長葉國華介紹,該中心定位為醫、教、研一體化的東莞市骨傷科研究中心,功能包括:骨傷科門診、骨傷科住院部、骨傷科實驗中心(國家級)、骨傷科博士後工作站等,設置床位800張(一期開放500張),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硬體環境。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彤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何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