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融創中國2018中式產品發布會在上海電影博物館正式舉辦。會上,融創發布了中式產品三大譜系,包括源生於明清風格的桃花源、傳承自宋朝建築語言的雅頌繫,以及基於傳統創新表達的宜和系。
目前,融創的中式產品已進入30個城市,落地42個項目,全面覆蓋融創八大區域。
一股中式經典建築的潮流復興,正在席捲全國。
建築中國風
近年來,中國風開始成為一股潮流,席捲全國乃至全球。先是糅合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流行歌曲,傳唱大街小巷;又有充滿中國傳統服飾風潮的品牌和服裝,登上國際時裝舞臺;再有好萊塢的影視劇作,也開始紛紛加入中國元素。
而現在,這股風潮終於開始吹到了建築藝術屆,並且愈演愈烈。
林徽因在《中國建築常識》中寫道:「建築本來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
建築,確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和最堅固的記錄與見證。中國建築的意趣和宜居度更是讓人心馳神往。
中國的每個時期、每個不同區域,都有著各色的建築藝術風格。
比如,被譽為「中國審美造極之世」的宋朝,它幾乎承載了我們對中國傳統建築的所有想像。
如詩似畫般的園林建築,正是興起於宋代。
中國古典園林重在寫意,融自然美與人工美於一體。建築物屋脊、屋角,多有起翹之勢,一磚一瓦都在傳遞著清新飄逸;建築外牆則多塗油漆,顏色明媚豔麗;窗欞、梁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都變化多端,獨具匠心。
庭院深深,小橋流水,小園香徑,楊柳堆煙,宋代的建築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人對古典建築之美的終極構想。
又如,融合併包的明清建築,這是中國傳統建築的最後一個高峰。它形體簡練,而細節繁瑣,房屋總體嚴肅穩重,建築形式精煉化,符號意義的大大增強。
從《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我們可以窺見明清建築的魅力。大觀園的建築風格,兼具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和明清園林的建築風格。亭臺樓榭,紅磚綠瓦,竹影斑斑,湖水潺潺,園中的人物與園內建築同呼吸,傳達的是人與居住環境的完美共生,講究的是人與環境的和諧。
重塑中國古典建築
然而,隨著城市化的極速推進,摩登的現代建築體系,開始取代清新雋永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原本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傳統建築風格,開始被清一色的鋼筋水泥全面取代。我們的城市開始不斷縱向延伸,一方面我們更好地利用了空間,也享受了摩登城市的繁榮蜃景,但也落得了「千城一面」的詬病。
另一方面,因為土地資源的緊缺,再復刻講究園藝特色和空間自由的中國傳統建築理念,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奢求。尤其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鋼筋森林的人們,蝸居的苟且已經成為一種無可奈何的必選題,對生活的詩意追求,只能存在於看得見摸不著的遠方。
但所幸,現在這股中國古典建築風潮,正在復興。而融創,就是這其中賣力的弄潮兒。
融創在重慶和上海設立了中式產品研發基地,集結500名設計師進行中式產品研發,並與頂尖的顧問團隊展開合作,聯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的工匠團隊,對傳統工藝領域深入探尋。
為拯救傳統文化與手口相授的工藝工法,融創也投入許多精力,對古建築和古村落進行修繕和保護,今年,融創還成立了公益基金,關注的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古建築保護。
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在日前的發布會上表示,融創還會不斷去努力,去投入,對優秀中國建築的傳承保護,是融創會在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堅持的事情。
目前,融創在中國古典建築的保護和傳承上,又有了新的成果。在30日的發布會上,融創一口氣推出了三大中式產品:桃花源、雅頌繫和宜和系。
源生於明清風格的桃花源,以「東方瑰寶,世界桃源」為理念,汲取純正中國建築靈韻,一山一石一園林,一花一木一光影,以傳達千年的中國文人精神,打造全球中式別墅藏品大宅。
雅頌繫源於「中國審美造極之世」宋朝,以精雅的宋式藝術美學為範本,傳承並轉譯宋代建築語言,重塑經典生活美學。
宜和系則是對中國文化中創新其因的發揮。以「傳統精神,當代表達」為內核,即在尊重傳統文化傳承的同時,融入具有國際化意識的審美潮流,引領時代的空間、形式、材料、工藝,表達東方美學之神韻,構築新時代中國人居範本。
在五千年文明的三大審美高峰基礎上,融創傳遞了對於理想生活的「心意」,通過宋式、明清式、現代中式等產品系的打造,為更多城市、更多人群創造具有時代觀的生活場景,即使結廬在人境,城市人群也可以找到一片充滿詩意的隱居空間。
大國崛起,文明復興
對中國傳統建築的探索和再研發,意義不僅在於為現代人提供更適宜的居住環境,更是建築視角下,中國古老文明的再度崛起。
索羅斯曾說:19世紀屬於英國,20世紀屬於美國,21世紀屬於中國。中國,擁有古老的文明,有悠久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積澱,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中式建築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大國崛起,根植於中國人深沉精神世界的中式建築,作為中華文明最直觀、堅固載體的重視建築,自然也就跟隨復興,這是不可抵擋的潮流。
未來,除了中國風歌曲傳唱全球、中國風服飾風靡世界、中國風電影讓萬人空巷、中國話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外,中國風的建築也必定會更多地見諸與世界的每個角落。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