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以容身,園以寄情。建築是容器,文化是內容,中國古典建築重視建築與園林形制及意境本身,同時蘊藏著中國至高的美學思想和流傳千年的人文生活方式。
為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國古典園林技藝與藝術的保護傳承,近日,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籤約蘇州「水景園林」塔影園,同時開展「園以載道——中國園林文化的溯源與當代表達」論壇及「鏡像姑蘇」文化遊學系列,以蘇州園林為始,探索多方合作的創新模式下,中國園林及古典文化尋覓新載體與更新的歷程。
籤約儀式現場
總有心意傳中國,一場創新的文化實踐
7月10日上午,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塔影園項目籤約儀式在蘇州虎丘景區孫武子亭舉行。融創中國與虎丘山風景區管理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三方籤約,共同合作歷史名作「水景園林」塔影園的古建保護項目。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陳凡,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孫劍鋒,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融創中國高級副總裁時宇蒞臨現場,與嘉賓共同見證了籤約儀式的成功舉行。
籤約儀式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表示,「蘇州園林代表著大國文化自信的崛起,希望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文化傳承與復興的社會實踐。」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 勵小捷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陳凡表示,「蘇州園林作為中國重要的文化資產,對於傳承中國文化十分重要。」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孫劍鋒表示:「虎丘是蘇州的千古地標,塔影園是蘇州園林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融創參與塔影園修繕、活化利用蘇州園林文化重義重大。」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主任 孫劍鋒
融創中國高級副總裁時宇表示,「中國傳統居住與建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急迫而重要。在研發和實踐過程中,我們親身經歷傳統工匠人才斷檔的憂慮,深刻感受到客戶們對『中國式生活』的渴望。古建保護,挖掘古建其在當代的意義,才能讓文化有內在生命力。保護優秀古建築遺產,我們會加倍努力,持續投入,永不停步。」
融創中國高級副總裁 時宇
三方籤約,將通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開展古建園林保護研究性修復、數位化留存復原、工匠人才公益培養、園林文化傳承、推廣等,提升大眾的古建保護意識,活化利用和傳承創新傳統技藝,讓古建園林藝術文化價值進一步得到提升。
據了解,融創公益三大領域之一「古建保護」正式參與蘇州園林的修繕與發揚,將成為融創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情懷下的一次重要公益實踐。未來,融創將以保護和傳承致敬傳統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創新。
文化賦能,探索中國美學的當代活化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至今仍為當代人居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融創參與到蘇州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塔影園的修復計劃之中,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探索。
融創認為古建承載著中國營造的豐富信息,更凝結著中國文化的基因密碼,參與到古建的保護之中,是文化血脈的傳續,是重構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也是融創的社會責任。
從宋代山水畫的意境,到明清園林的審美情趣,到現代中式的變奏,融創一直在發現中國智慧和中式之美,傳承傳統文化與東方審美,希望通過中式產品實現人們心中的中式理想生活。
融創蘇州桃花源
為達到這一夙願,需要回望千年的燦爛文明,讓淹沒於歷史中的精妙細節,在當代重煥生機。
在融創古建保護專項基金籤約虎丘塔影園的同時,以「蘇•醒」為主題的「鏡像姑蘇」文化遊學系列也在蘇州展開。文化遊學系列旨在表達「中國文化的甦醒」,邀約蘇州園林文化治學專家學者,建築、美學、音樂領域大師,蘇州文化推廣人漫談中國文化、蘇州園林的美學根本。
從蘇州園林專家、中國風景園林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卜復鳴以當代茶席《園治問茶》開啟「小中見大」的園林藝術世界;到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園林局顧問曹林娣講解蘇州園林的文脈及結構,深入探索蘇州園林的氣韻所在。
師承貝聿銘的OIL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貝聿銘文獻展》策展人林兵,與國家大劇院第一位民樂「年度駐院藝術家」、琵琶名家吳蠻漫談建築與音樂;蘇州本土文化推廣人、「用藝創始人」葉蓁講述蘇州精雅文化及手作文化的留存現狀,為古典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提出了獨到見解。
從溯源到新生,重塑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在探索中國文化與美學的當代活化之外,「園以載道——中國園林文化的溯源與當代表達」論壇也於融創蘇州桃花源舉行,眾嘉賓從蘇州園林談起,共論中國園林文化傳承的意義與當代的新生。
融創蘇州桃花源是融創與蘇州園林緣份開始的地方。在金雞湖、獨墅湖「雙湖」湖心島嶼之上,2012年,融創蘇州桃花源首度將東方傳統生活美學重新呈現於大眾視野中,並令中式園林的美學再次被世界感知。
中國式居住自由布局的精妙,城市山林的生動氣韻,以及香山幫匠人復原了幾近失傳的非遺技藝,都讓世人對「與天地相依」的園林生活有了真切的理解。這些成果,為蘇州桃花源帶來了「世界頂級人居住宅」的聲譽,更成為融創研發中式產品美好的開始。
論壇上,GAD建築設計公司合伙人、總建設師蔣愈談到:「在蘇州桃花源的營造過程中,如何找到老匠人,如何讓這些手藝在當代人手上延續下去,是最大的壓力和使命。幸好,蘇州桃花源的項目影響力足夠深厚,把全國很多中式在此和技藝傳承帶動起來了。」
蘇州設計院園林分院院長計明浩也曾參與了融創蘇州桃花源的打造,他表示:「當下,園林發展已進入新階段,隨著中式產品全國範圍內的落地,一人擁有一個園林不再是夢想。但這些園林的打造,在吸取蘇州園林精華的同時,也要從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要求出發作出改良。」
融創中國上海區域集團副總裁王爽則表示:「對融創來說,傳承中國文化、傳承中國建築(601668)是一種使命,多年來,融創中式產品能夠引領市場,只有一個秘訣——持之以恆。
可以說蘇州桃花源是一個打開中式產品歷史先河的作品,在其中,我們解決了許多工藝工法的問題,也做了許多創新,之後,在打造中式產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強的體系化能力和穩定的人員基礎,這些都將在未來發揮出重要作用。」
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澱,融創有最專業的研發團隊作為中式產品的堅實後盾,重慶、上海兩大產品研發基地,500多名設計師和200位以上的非遺工匠團隊,他們為持續研究中國現代人居的自然與和諧奠定了雄厚基礎。
從過去而及未來,融創中國高級副總裁時宇表示,「保護古建不僅是融創的文化情懷,更是融創從企業發展格局出發,制定的一項產品戰略。除了在古建中學習,用系統的知識文化架構和營造方法來實現建築的當代落位外,我們還將持續尋找中國人精神層面的本原,為融創的中式產品納入更多精神層面的內容。
未來,我們也會在形式創新這條路上持續往前跑,持續引領行業。」
如今,融創已經形成了桃花源系、雅頌繫、宜和系、九府係為代表的中式產品譜系,並根據自然條件和地脈、文脈持續地深化研發體系能力,為當代中國人營造安頓詩意與情感的一方天地,創作出根植自然與文脈的時代經典。
持續探索,尋找企業公益參與新形式
為曾斷裂的中國文化接續上當代的意義,關乎文化傳承,也關乎精神文明的走向。在具體的實踐中,融創希望打破簡單捐資、專項運營的單一模式,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2018年,融創公益基金會成立,古建保護即成為基金會重點支持的方向之一。在塔影園修復計劃中,融創從「文化賦能」的視角來參與,致力於在從「保護」、「傳承」到「光大」的實踐過程中都有更多人參與其中。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蘇州園林的精神力量。
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
同時,融創也希望整合自身資源,發揮企業自身的能力優勢,體現企業公益的獨特作用。如以「地產+」為發展方向的融創四大板塊中,融創文旅項目的傳播面、融創文化的電影拍攝基地與傳播渠道等,都將為蘇州園林未來的文化內容研發和傳播奠定發展基石。
正如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所說,「做最好的中式產品,實現中國人居住理想是我們的產品戰略,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關於古建保護、關於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融創將持續探索,將此「心意」傳遞中國,傳遞世界。
(責任編輯:董雲龍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