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17日訊(記者 孫曉文 通訊員 王喆羽)為豐富中小學生暑假生活,提高全區學生及市民環保意識,按照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的要求和部署,今年夏天,青島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針對中小學生的垃圾分類知識宣講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在家庭中自覺垃圾分類的習慣,並帶動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形成家、校、社的良性互動氛圍。眾多活動當中,出現了不少極具創意的垃圾分類環保小達人。
就讀於青島實驗學校的臧王峻熙同學利用紙巾筒、廢棄的可樂瓶、紙杯、茶葉盒等材料,通過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製作成實用美觀的抽紙盒、筆筒、筷子筒和創意小玩具等等。臧王峻熙說:「在活動中,我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製作這些手工的時候家人也會幫我一起做。而且在我的號召下,身邊的同學朋友也去參加了垃圾分類活動。」
在小峻熙的帶動下,周圍的家人和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環保活動中去,並捐贈出自己製作的環保工藝品,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了顯著提高。同時,家人的支持也給了峻熙很大的鼓勵。軍人出身的峻熙爺爺表示:「他願意做,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儘量讓他多接觸一點,大了可能就沒時間了,我們是支持的。多參加一些,能提高他對社會的認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想像力。我們就是給予鼓勵和支持,儘可能的讓他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通過積極參與和主動奉獻,10歲的臧王峻熙還獲得了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頒發的「分類能手」證書和青島實驗學校的「暑期實踐達人」稱號,「在這些活動中我收穫了很多快樂,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後的公益活動我還會參加。」峻熙說。
像臧王峻熙這樣參與到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環保小達人們,人數不容小覷,共有160餘名之多。自7月11日活動啟動以來,小志願者們共15次走進社區和商場,通過互動交流、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指導各社區居民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正確使用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等。部分活動中,小志願者們還通過文藝表演的方式,吸引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自我展示能力與社會公益意識得到極大提高。
孩子們的環保熱情讓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員王迪感到十分欣慰:「我們從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就針對中小學生組織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今年暑假的實踐活動相比去年的活動首先在活動形式上更加豐富了,再就是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據統計,在今年垃圾分類暑期實踐活動中,志願者總人數達280人,參與活動的市民人數達4200人,發放宣傳材料4000餘份。在這之中,小志願者們為傳遞綠色文明的環保理念,樹立牢固的環保意識做出了十分積極的貢獻。參與活動的同學和家長們紛紛表示,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暑期生活,加強了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創作、想像與溝通交流能力,令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大大提高。
王迪表示:「隨著各中小學校的開學,我們的暑假實踐活動也已圓滿收官,下一步,我們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會逐漸聯合學校,以學校來組織、我們來引領的方式去舉辦垃圾分類的相關活動,讓垃圾分類從孩子做起,成為市民的生活常態。」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