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那麼,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科學識字,傳承漢字文化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聽一聽專家們的高見吧: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20年第3期「漢字學運用」欄·27
「隹」的形音義與構字方式
文/朱應俐 金文偉
「隹」不是常用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中屬於第三級。但它的構字能力卻很強,在「語文課標」所列3500個常用字中,構字約50個。師生們掌握「隹」的形音義和構字方式,有助於提高識字效率。
一、「隹」的形音義
1.「隹」的四橫是翎毛
隹,音zhuī,金文寫作「」,像鳥形,字形突出了鳥頭、尖喙和翅膀。小學生常將「隹」與「住」「佳」等形近字搞混。他們如果理解了金文「隹」的四橫是鳥的翎毛,就容易認清和寫對楷體「隹」了。
2.「隹」不是短尾鳥
《說文解字》認為「隹」是短尾鳥,「鳥」是長尾禽。此說影響很大,許多教師這樣教學生。北京大學高明教授卻認為此說不確。他在所著《中國古文字學通論》(1996)一書中指出:在甲骨文中,鳥、隹「都是鳥的象形字,由於繁簡不同而構成兩種形體。」以古今漢字驗之,的確如此。比如「雉、翟」從隹卻尾長,「鷺、鴕(鳥)」從鳥卻尾短,「雌、雕、僱、雛」從隹也曾從鳥(䳄、鵰、鳸、鶵),「雞」的繁體有「雞」「鶏」兩形,「鶴、鸛」則隹、鳥兼有。可見,「隹」是「鳥」的異體字,本義也是鳥,《說文》的說法應該糾正。
二、「隹」的主要構字方式
在現代漢字裡,「隹」在構字中主要作音符、意符、記號。以下按類選析例字。
(一)作音符
「隹」在構字中最明顯的是作音符,構字有「維、唯、惟、堆、帷、誰、推、錐、椎、崔(催、摧、璀)、截、售」等十幾個。識記這些字,除了讀好「隹」音,更主要的是理解它們的意符(形旁)。
唯、維、惟,這三字讀音相同,都是形聲字,學生極易混淆。
唯,從口,是個象聲詞,本義是答應的聲音,用於對尊長,表示恭敬,如《論語·裡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古音讀wěi)。成語「唯唯諾諾」則表貶義,形容一味順從別人的意見。「唯」假借表示範圍的副詞:只,只有,成為「唯」的主要意思,如「唯一」「唯恐」「唯利是圖」「惟命是從」。
維,從糸,本義是系物的大繩,引申為用繩子連結,如「維繫」。由「連結」進而引申為保持、保全,如「維持」「維護」「維生素」。也引申指思考上的連結,如「思維」。也用作語氣助詞,如「進退維谷」。
惟,本義是思考、思念,古人認為人是用心「思」,故從心。這與「維」通,如「思維」也作「思惟」。假借作範圍副詞,通「唯」,如「惟一」「惟恐」「惟利是圖」「惟命是從」。也作語氣助詞,如「惟妙惟肖」。
崔,形聲字,從山,本義指山高大,如「崔巍」(形容山、建築物的高大雄偉,如「殿閣崔巍」)、「崔嵬」(指有石頭的土山,也表示山勢高峻,如「山嶺崔嵬」)。「崔」也作音符組成「催、摧、璀」等字。
(二)「某省」作音符
「某省」指合體字中的聲旁或形旁省簡了某個部分,是古人為了書寫快捷便利和整字構形協調而創造的一種簡化形式。「某省」的字很多,包括「截、售」二字。
截,形聲字,從(zāi,表示割),雀省聲(聲旁「雀」省簡了「小」)。本義是割斷,如「截肢」「截斷」。引申為半路阻攔,奪取,如「截擊」。由「割斷」又引申為終止,如「截止」。作量詞表示「段」,如「禾苗長高了一大截」。
售,形聲字,從口(買賣中要用言語),雔(chóu)省聲(省簡一個「隹」)。本義是(貨)賣出去了。後來,詞義發生轉移,表示賣,但不一定賣出去,如「售貨員」「售樓處」。
要注意的是,「某省」在有些字中也被解析成「記號」。比如「售」的音符是「雔省」,可是「雔」是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無法用它提示「售」音,「隹」自然就被當作了記號,「售」也由此被理解為半意符半記號字。
(三)作意符
1.表示鳥的名字
表示鳥名的字主要有「雀、難、雁、鷹、鶴、雕、雅、僱、隼、雚(鸛)」等。
雀,會意字,從小從隹,表示小鳥,如「麻雀」「山雀」。有些師生把「雀」上部理解成「少」是不對的。
難,繁體「難」是形聲字,簡化為「難」,「又」是記號,「難」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本義是鳥名,假借表示難易的「難」,成為主要意思。「難」作音符的字主要有「攤、灘、癱」。
雁,形聲兼會意字,「廠」是巖崖形,音hǎn,作音符,也表示大雁在旅途中常夜宿崖下水澤旁,為避風也為防敵背後偷襲;「亻」指大雁飛行時排成的「人」字形,「隹」指鳥類。本義是大雁。順帶解析「贗」字:「雁」似鵝非鵝,與「貝」組合為「贗」,表示寶貝似真非真;本義是假的,偽造的,如「贗品」;「雁」兼表音。
鶴,形聲兼會意字,左旁「寉」(hè)表音兼表意,上部「冖」是「冂」(jiōnɡ,表示高遠)的變體,與「隹」合體,表示鳥飛向高遠;再加「鳥」為「鶴」。劉禹錫詩《秋詞》中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正體現了「鶴」的構字意境。鶴多為白色,故引申指白色事物,如「童顏鶴髮」。
雕,右旁「周」在古代作音符,後來音變,「周」不能表音了,成為記號;「隹」仍表意,於是,「雕」成了半意符半記號字。本義是大型猛禽,通稱「老雕」,如毛澤東詞《沁園春·雪》中「只識彎弓射大雕」。假借表示刻畫之意,如「雕版」「雕梁畫棟」。
雅,形聲字,從隹,牙聲,本是「鴉」的異體字,音yā。後假借表示樂器名稱,音yǎ,引申出雅樂、雅言、文雅、高雅等意思。
僱,形聲字,從隹,戶聲,本義是一種候鳥,即九僱(hù)。假借表示出錢讓人給自己做事之意,如「僱傭」「僱車」(租賃交通工具),再如「僱定的小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
翟(dí),會意字,從羽從隹,表示鳥的尾羽翹起之意。本義是長尾野雞。「翟」構成「耀」字,曾是音符,現為記號,「耀」是半意符半記號字。
雚(ɡuàn),這是生僻字,構字能力卻比較強。甲骨文寫作「」,像大眼睛的鸛鳥形,雙眼上面是毛角,下部是鳥身、鳥爪。小篆寫作「」,楷書舊字形作「」,上部是「」,有雙眼和毛角;新字形作「雚」,把上部毛角變成了草字頭。本義是鸛雀,如「鸛雀樓」。後來「雚」主要作構字偏旁,人們就加意符「鳥」造「鸛」字,成會意兼形聲字。「雚」作音符的字主要有「灌、罐、顴、獾」等。
2.表示鳥的性別
雄,形聲兼會意字,從隹,厷(ɡōnɡ)聲,「厷」是大臂(後來寫作「肱」),這裡兼表有力之意。本義是公鳥,引申泛指雄性的動植物,如「雄蜂」「雄蕊」。雄性動物強勁有力,引申為強有力的,傑出的,如「雄師」「雄鷹」「雄辯」。進而引申指強有力的人或國家,如「英雄」「梟雄」「戰國七雄」。又引申指宏偉,有氣魄的,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
雌,形聲字,從隹,此聲。本義是母鳥,引申泛指生物中能產生卵細胞的,如「雌兔」「雌蕊」。也引申指相對弱的一方,如「一決雌雄」。
3.表示鳥飛的聲音
霍,會意字,「雨」下有「隹」,表示鳥在雨中疾飛時發出的「霍霍」聲。引申作象聲詞,如「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詩》)。由「疾飛」又引申為任意、快速地花錢,如「揮霍」。
4. 表示鳥的動作
集,會意字,繁體寫作「雧」,從雥(zá,三個隹表示多)從木,表示群鳥聚於樹上。引申為聚集,如「採集草籽」「集合」。又引申指詩文等作品彙編在一起,如「詩集」。由「聚集」又引申為集市,如「趕集」。簡化為一隻鳥:集。
5.表示鳥的形貌情狀
焦,會意字,從焦從火,表示在火上燒烤鳥雀。本義是物體經火燒後變黃變黑,如「衣服燒焦了」「焦土」。由「火燒變黃」比喻引申指植物的乾枯形狀,如「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施耐庵《水滸傳》)。由火燒的嚴重程度比喻內心煩躁、著急,如「心焦」「萬分焦灼」。課文《揠苗助長》描寫農夫「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裡十分焦急」,教師解析「焦急」形容心裡急得像火烤似的,學生就容易理解農夫的行為了。「焦」作音符構成「蕉、樵、礁、瞧、憔」等字。
雋(juàn),古文字形是上隹下弓,會用弓箭射肥鳥之意。古隸書將「弓」寫成「乃」,「乃」不能表意,「雋」變成了半意符半記號字。本義是鳥肉肥美。引申指詩文或言語的意味深長,如「雋永」「雋語箴言」。「雋」構字「攜」,「雋」已不能表音表意,是記號。
(四)作記號
準,早期寫作「準」,從水,隼(sǔn)聲。後寫作「準」,「氵」變「冫」(bīnɡ,冰),不能表意;「隼」變「隹」,不能表音,「準」成了合體記號字。本義是水平,引申為標準、準則。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小學/集美大學師範學院)
設計:365編輯器設計師(侵刪)
註:模板文字、圖片內容作為範例,
僅供參考,發布請替換自有內容。
設計:365編輯器設計師(侵刪)
註:模板文字、圖片內容作為範例,
僅供參考,發布請替換自有內容。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