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私立?你願意將孩子送進哪所學校?公立學校怎麼了,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的心中,公立學校竟然比不上私立民辦學校了呢?原來的民辦私立學校更像是公立學校的一種補充,而現在似乎,公立學校變成了私立學校後的選擇。
每一個家庭,孩子的教育都是極為重要的問題,為了孩子的未來,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找一所優質的學校,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有很多家長願意花昂貴的價錢將孩子送進各種民辦學校,私立學校,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但私立學校大多就是年輕教師,相對的,公立學校的教師大多都是資歷老,有經驗的老教師,公立學校為什麼沒有民辦學校有吸引力呢?
在一些教育資源密集的城市,民辦學校林立,公立名校的光環逐漸淡化,越來越多的家長寧願交昂貴的學費,也要將孩子送進民辦學校,公立學校的活力和競爭力在不斷降低。但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老師的身上的看出一些原因。
學校教育的主體就是「師」「生」,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老師有活力,學校才能有活力,有競爭力,一方面,私立學校的高工資,正在吸引著優秀的老師跳槽,在之前,當上公立學學校的老師被稱為「金飯碗」。但是現在則相對的變成了「低工資」「窮」的代名詞。公立學校教師如果沒有額外的校外收入,那麼他們的收入和私立學校比可能相差會有數倍之多。
隨著經濟發展,民辦學校的待遇越來越好,連體制的各種保障的吸引力逐漸降低,高學歷的畢業生,更願意去民辦學校拿高工資,一些中年的遊戲教師,迫於生活的壓力,也紛紛跳槽。近些年公立學校教師的待遇改善太緩慢了,大量優質師源流失,願意留下來的教師多是追求穩定的。
有一部分選擇公立學校的教師,就是追求一個安穩、安逸。但是安穩的就等同於沒有衝勁,沒有活力,把教書當作打卡上班(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得不到優質的教學,學校的競爭力自然會逐步降低。
相對的,民辦學校有著自己細緻的分工和獎罰制度,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工作,不需要推諉扯皮,而且做的多,工資越高,教學效率高,教師的積極也好,而公立學校主要激勵手段是教師職稱,職稱代表著高工資,但是高級職稱名額稀少,而且條件嚴苛,所以大部分教師乾脆放棄,只有一小部分優秀教師努力追求,而大部分的教師都停留在中級職稱就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
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公立學校的教師缺乏活力,優質教師流失,自然競爭不過民辦學校,帶來的後果就是招生的生源不如民辦學校,學生基礎差更加大了教學難度,很容易變成惡性循環。公立學校的教學方式急需改革,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說了不少,但是民辦學校的真的沒有缺點嗎?並不是,民辦學校高昂的學費就不說了,相信每個家長為了孩子再高的學費都願意淘,但是民辦學校的獎罰制度會讓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學生的壓力很大,極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民辦學校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壓力舒緩是急需加強的地方。
另外,民辦學校的學生深入大學之後普遍缺乏自制力,很多都是「玩瘋了。」,而且是很難回頭的那種,因為民辦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被動學習,就像後面有鞭子抽著他們跑,一旦大學沒人管了,自然像脫韁的野馬,很難自控。
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其實各有優劣,你更願意將學生送進哪種學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