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門店歸零,女裝品牌Etam退守內衣,還有這些品牌已沒落……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過去幾年,和艾格一樣,曾經陪伴眾多消費者青春的品牌很多都已沒落,其中不乏真維斯、Esprit、班尼路等知名品牌。

消失於公眾視野已久的Etam(下稱「艾格」)近期突然重回聚光燈下。

不久前,上海破產法庭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雙11」特輯消息。內容指出,上海破產法庭裁定受理的(2019)滬03破155號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下稱「艾格服飾」)破產清算案,將在淘寶網店(店名:上海艾格管理人特賣店)特價處置資產。

一時間,艾格被貼上了「破產清算」的標籤,且登上了微博熱搜。

此後,艾格官方微博發文稱,艾格還在,熱搜提及店鋪是集團在華售出的女裝成衣線。11月14日,其再度發布聲明,稱2018年,其將在華成衣業務出售給了國內公司。「如今成衣線離開,內衣線回歸,希望經歷起起落落後回歸初心的艾格,能以另一個成熟的面貌,陪伴如今的女孩們……」

11月17日,艾格旗艦店相關工作人員向以消費者身份問詢的《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艾格是法國已有104年歷史的內衣品牌,現已回歸專注於內衣業務,且開始開發亞洲版型。」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過去幾年,和艾格一樣,曾經陪伴眾多消費者青春的品牌很多都已沒落,其中不乏真維斯、Esprit、班尼路等知名品牌。在業界看來,隨著中國市場服裝品牌競爭者的增加、消費習慣的變化,那些跟不上潮流的品牌被淘汰或是必然……

破產清算鬧「烏龍」?

「看到艾格破產的消息,才驚訝地回想起來,好幾年沒看見過艾格的門店了。是的,曾經的青春沒有了。」幾天前,上海的白領小吳在朋友圈更新了這樣一則動態,配圖正是來自上海破產法庭關於艾格服飾公司資產變現的文章截圖以及連結。

點開連結,一篇題為《「雙11」特輯|滿滿回憶殺,艾格服飾資產變現等你來』淘寶』!》的文章貼出了淘寶網店上的多款Etam女裝產品。

根據相應的指引,《國際金融報》記者找到了這一上海艾格管理人特賣店。目前,該線上門店僅剩一件產品。客服表示,相應的產品已經全部售完。「現在我們也在陸續整理相關貨品,後續會有新品上架」。

此後,這則來自上海破產法庭的「雙11」甩賣消息在社交媒體圈廣泛傳播,和吳小姐一樣,不少曾經艾格的忠實客戶紛紛轉發。

記者查詢天眼查後發現,艾格服飾成立於2001年7月,註冊資本為1703萬美元,法定代表人為呂益遜,實控人為FRESH START,不過關於後者,天眼查並無更多信息呈現。

當前,艾格服飾可以說是司法風險纏身。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今年3月24日公布的《送達破產文書——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顯示,該院根據上海陸洲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的申請,於2019年10月8日作出(2019)滬03破155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債務人艾格服飾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管理人。

相應的信息中還指出,債權人應於2020年6月22日之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並提交有關證明材料。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0年7月7日14時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召開。

接近11月底,艾格服飾還有一起案件將開庭。天眼查顯示,該案件案由為追收未繳出資糾紛,案號為(2020)滬03民初319號,原告為艾格服飾,被告為Fresh Start,開庭日期為2020年11月26日。

此外,艾格服飾還涉多個勞動合同糾紛以及服務合同糾紛,在限制消費令以及被執行人等項上,其亦有數百條相關提示信息。

這些信息都指向了一點:曾經大家熟知的女裝品牌艾格在中國的發展陷入困境。一家國內某大型女裝品牌供應商企業創始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認識的不少供應商也是艾格服裝的供應商,基本都存在被後者中國運營公司拖欠貨款的情況,一些贏了訴訟的供應商仍舊拿不到錢。

根據艾格在官方微博平臺發布的聲明,2009年,隨著市場變化,艾格大膽地作出決定,在全球範圍內去成衣化,重新專注於百年內衣業務。2017年,其正式在中國完成轉型,最終在第二年將在華成衣業務出售給國內公司(包括艾格集團旗下三個成衣品牌WK、ES、E&Joy在中國市場的所有經營權)。

「2018年至今的兩年中,中國區的艾格像是艾格已經長大的孩子,如今我們很遺憾聽到艾格破產的消息,但請大家相信,艾格一直都在!」艾格表示。

據稱,艾格在中國正聚焦發展內衣線。上述發聲的微博帳號主體為伊範內衣(上海)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國際金融報》試圖通過社交媒體聯繫艾格方面,但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對方的回覆。

從3083家門店到「0」

此次「艾格破產清算」一事引發了不少消費者對於該服裝品牌的「回憶殺」。

公開資料顯示,艾格於1916年在德國成立,發展至今已經有104年歷史。其第一家店鋪設立於法國柏林,主營業務為內衣和襪子,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於1928年在法國巴黎設立總部。

據了解,艾格的第一個成衣系列誕生於1963年,隨後逐步拓展至全球。1994年,其成衣線正式進入中國,僅兩年時間內就開設了723家門店。在1916年至2009年的93年間,艾格一直在成長,擁有了不同的服裝分支。

有服裝行業不願具名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艾格進入中國市場之初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地方,其產品、零售管理、物流等方面都有法國總部派遣的專家進行指導,執行和落實的核心團隊則是中國本土人才,可以說運營得相當成功。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艾格集團在全球共有4246間分店,其中,中國門店就達到了3083間。

儘管門店具備相當規模,但不得不提的是,彼時這一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已經出現下滑。在此背景下,2013年7月,艾格中國公司曾以服裝行業形勢嚴峻,需大力降低成本為由,發函「建議」供應商將2012年訂單結算額的2%作為業務支持折扣給公司,這一度招致供應商的集體不滿。

另據界面新聞報導,2016年,艾格中國市場的營業虧損已經達到1940萬歐元。此後的2018年5月,艾格集團徹底捨棄中國業務,與香港一家專業投資機構達成協議,把旗下品牌艾格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全部出售。

據艾格微信公眾號此前披露,2017年,其於中國市場的門店降至2400多家。2020年,其中國市場門店數量已經為0。

對於艾格服裝業務的「沒落」,曾擔任國內某大型服裝企業區域經銷商的某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艾格屬於最早進入中國商場的品牌之一,同期進入的還包括Esprit、耐克等。此後,快時尚品牌以及高端奢侈品牌、輕奢侈品牌相繼進入,對其發展帶來了影響。「艾格在中國市場經歷過比較長的發展階段,品牌後面慢慢受到更多可替代品牌衝擊」。

該人士坦言,艾格偏向小女裝,一直以來的路線就是產品上市即打折。因此,到了後期,在品牌知名度上,艾格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艾格的設計到了後期也已經跟不上主流消費者的需求。

紡織鞋服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也指出,一般歐美品牌在品牌風格、產品風格、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有自己的堅持,輕易不會進行改變,加之組織運營效率也較為僵化。「法國總部指導,中國執行,往往總部決策了,中國市場已經改變了。」他說。

目前來看,艾格仍不願意捨棄中國市場,發展內衣線就是最直接的證明。根據其電商平臺旗艦店客服的表述,目前艾格內衣僅在線上有售,尚無實體門店。但記者查詢發現,其曾在上海開設過內衣門店。大眾點評上也有相關門店信息,但狀態是已經暫停營業。

「內衣線也難做,看艾格做哪個品類。現在內衣市場偏細分,比較缺失小眾,中高端品牌。」程偉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雖然目前國內衣市場空間較大,但競爭也在加劇。在成衣線沒有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的情況下,艾格轉戰內衣線並不容易。

那些沒落的服裝品牌

不僅是艾格,過去,不少曾經屬於「80後」消費者青春記憶的服裝品牌都陸續淡出了大眾視線。

去年12月初,聯交所官網發布公告稱,慕尚集團與萬成資源有限公司(思捷環球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訂立了合營企業協議,自2019年12月2日起生效。根據協議,雙方擬於中國成立一家合營企業,由慕尚集團持有60%、萬成持有40%。合營公司將主要在中國為思捷品牌(Esprit)從事經營服裝、服飾配件及訂約方可能協議的其他業務。「董事會認為,憑藉本集團在線上線下渠道及其靈活的供應鏈系統,成立經營思捷品牌業務的合營公司有助本集團進一步發展其多品牌策略。」慕尚集團在公告中指出。

對於服裝界來說,這一合作頗為突然。思捷環球早在1993年即登陸港股市場,創始人邢李曾因是林青霞丈夫而備受關注,旗下Esprit是中國市場的時尚老品牌。

對於這一交易,有了解思捷環球的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這是這家老牌時尚企業在經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無奈作出的選擇。作為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時尚品牌,Esprit一度是年輕人追逐的對象。曾幾何時,在核心商圈的核心商場,這一品牌的身影隨處可見。但此後十幾年,Esprit的風格幾乎未有改變,被指品牌老化嚴重,在優衣庫、Zara、Gap等品牌的圍剿下逐漸掉隊。

與Esprit情況類似的還有真維斯、班尼路等。以真維斯為例,2018年8月,其母公司旭日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以8億港元將連年虧損的內地服裝零售業務即真維斯品牌出售給集團創始人、大股東楊釗和楊勳兄弟,集團將不再參與任何虧損的業務,並以室內設計、裝修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為重點。

根據此前旭日集團披露的財務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前5個月、2017年、2016年,真維斯中國內地業務分別獲得稅前利潤-4532萬港元、-5045.3萬港元、3119.9萬港元;同期稅後利潤-4594.2萬港元、-4509.6萬港元和6674.7萬港元。

在程偉雄看來,大眾休閒服飾尤其是女裝品類,對於新品迭代頻率及時尚設計的要求比較高,整個時尚服裝市場變化迅速,如果品牌不能及時迅速地做出調整適應消費者需求,就會遭到淘汰。他認為,相比一些當前仍舊較為「吃香」的國際快時尚品牌在設計研發、流行趨勢等領域的把握較為精準而言,曾經商場喜歡的艾格、淑女屋、Esprit等品牌反應滯後,被淘汰是必然結局。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當前,消費者對於服裝的喜好已然偏理性。「崇洋媚外已經成為過去式,如今的新消費群體更加理性。」曾在一服裝企業擔任高層的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不少服裝企業轉戰國潮,消費者也願意買單。但需要注意的是尋求差異化競爭,「做時尚企業還是需要和時尚常態接軌,不要自我設限」。

相關焦點

  • 3083門店一夜歸零,Etam退守內衣前景難料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過去幾年,和艾格一樣,曾經陪伴眾多消費者青春的品牌很多都已沒落,其中不乏真維斯、Esprit、班尼路等知名品牌。在業界看來,隨著中國市場服裝品牌競爭者的增加、消費習慣的變化,那些跟不上潮流的品牌將被淘汰。破產清算鬧「烏龍」?
  • 3000家門店,沒能熬下去
    11月10日,雙十一前夕,當各個商家忙碌、緊張地準備雙十一的時候,國民女裝品牌之一的「艾格」卻迎來了生命的「最終日」。根據有關部門公眾號的內容顯示,艾格出現在了破產清算名單中,將在網點處置自己的資產。因為早早進入中國市場(1994年),所以很多人至今仍以為艾格是一個中國品牌。但其實早在1916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德國開店,之後慢慢發展到世界各地,成為全球知名的女裝連鎖品牌。所以追溯他的成長歷史,艾格已經是一家擁有104年光輝歲月的百年企業了。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增長,沒落似乎也是遲早的事情。不僅如此,就國內的艾格而言,各個商場裡的門店也早就陷入「冷靜期」。
  • 關店超2000家,女裝品牌艾格被申請破產重整,雙11眾多款式1折變現
    繼拉夏貝爾、真維斯、達芙妮之後,這次輪到女裝品牌艾格了……女裝品牌艾格被申請破產重整雙11眾多款式1折變現又一個曾經的服裝巨頭悄無聲息地倒下。曾經開店超3000家如今中國市場全面敗走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服裝品牌,艾格的本土化策略不可謂不成功,採用「本土採購、本土生產和本土銷售」的商業模式,更好地貼近了中國市場的需求。
  • 法國女裝巨頭倒下,輝煌時坐擁3000家門店
    繼拉夏貝爾之後,又一個曾經的女裝巨頭消無聲息地倒下。這就是承載了很多90後女生青春記憶的艾格。根據天眼查的信息,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已經在2019年7月被申請破產重整。從坐擁超3000家門店,到如今敗走中國市場,艾格的破產不禁讓人唏噓。根據艾格官方介紹,艾格品牌於1916年在德國成立,最初靠內衣和襪子起家。1963年,艾格的第一個成衣系列誕生,隨後艾格的女裝業務擴展至全球。
  • 又一知名品牌破產 女裝「1折甩賣」!網友:我的青春 很感傷
    原標題:又一知名品牌破產,女裝「1折甩賣」!經過三天的大甩賣,南都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天(13日)下午16時許,相關網店已僅剩一款商品,售價僅為39.9元,銷量達485件。
  • 這些火爆全國的女裝品牌都來自廣州!你穿過哪幾家的?
    這些女裝品牌存在感滿滿走起去看!不得不說,除了它家的衣服,無數的有著粉紅少女心的妹子們,都愛到歌莉婭的門店打卡為什麼?初語是廣州初語服裝設計有限公司(匯美集團旗下)的潮牌女裝品牌。由獨立設計師沈憶於2006年在廈門創立,2011年搬遷至廣州,憑藉「原創」精神和「藝術潮」的品牌風格迅速成為了網際網路知名女裝淘品牌。
  • 女裝品牌艾格破產是真的嗎?百年服裝品牌艾格庫存一折求變現
    此外,其法定代表人呂益遜,也收到了幾個消費限制令,其分支機構已被取消。   1994年,艾格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實體店。截至2014年6月,全中國艾格,共有3083家門店。2015年後,艾格一直在走下坡路。   現在,艾格已經回到了最初的內衣領域。
  • 女裝品牌艾格破產 資產網上變現
    時隔多年,艾格女裝再次回歸到公眾視野當中。   資產網上變現   這一次,艾格女裝因破產上了微博熱搜。   據介紹,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主要資產為遍布全國各地商場的門店衣服、庫存量極大。這家艾格在網上雲特賣的店鋪「上海艾格管理員特賣店」在雙十一當天吸引瀏覽量84000餘次、訪客數近6000人,成交400餘單。首批上架的400餘件衣服一經開賣迅速被搶購一空。目前,該店鋪粉絲數已經達到25200,僅一款短裙在售賣,售價39.9元。
  • 快時尚女裝品牌有哪些 盤點大眾喜愛的快時尚女裝品牌
    快時尚女裝,顧名思義,就是以快時尚模式來運營的女裝品牌,相比其他女裝品牌而言,快時尚女裝擁有上貨速度快、款式多、價格低、時尚度高的特點。自從國際幾大知名快時尚品牌湧入國內並取得成功後,國內也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女裝品牌,那麼快時尚女裝品牌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大眾喜愛的快時尚女裝品牌。
  • 上半年|火了這50個女裝品牌!
    截止到2017年6月,贏商大數據中心重點監測的已進駐國內優質購物中心的女裝品牌達6000多家,通過這6000多家女裝品牌已進駐購物中心級別、拓展力、創新力、美譽度、招商意向度,以及品牌在贏商資料庫的半年度瀏覽數據、網絡熱詞搜索指數等
  • Etam破產!你的青春裡有它嗎?
    曾擁有3000多家門店,如今卻官司纏身時間退回到兩年前,當時或許沒人想到,一家曾擁有3000多家門店的公司,會因為合同糾紛最終走向破產的結局。1994年,Etam成衣線進入中國市場,設立上海英模特製衣有限公司,並於1995年1月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2001年設立艾格服飾。隨後十幾年,艾格在中國一路順風順水,到2012年,艾格在中國開出3460家門店,達到頂峰。而目前在中國市場勢頭強勁的優衣庫,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還不足1000家。
  • 堅持原創設計 女裝品牌黑馬SANI全國布局150家店
    面對2018年近萬億元的女裝市場規模,女裝市場發出「本土品牌崛起」的信號,SANI(需求面積:80-120平方米)女裝作為廣州原創設計師女裝品牌的黑馬,堅持原創設計,採用高檔、舒適的面料,致力於為顧客提供不同生活場景的著裝提案,在全國布局近150家門店。
  • 又一女裝品牌破產,曾被人認為是「國貨」,現商品打折出售
    所以很多人想要做女裝品牌,認為可以大賺一筆,但是近些年女裝市場的前景卻不容樂觀,很多知名的女裝品牌紛紛倒閉破產,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品牌——艾格。艾格經常被人們認為是國貨,但其實艾格是法國的服裝品牌,而現在根據法院的消息,艾格已經申請破產,並且正在處理旗下的資產。而艾格的官方商城也是在進行清倉甩賣,一條裙子只需要39.9元,簡直是不要錢,很難相信這是艾格衣服的價錢。
  • 國內女裝格局突變?珂萊蒂爾將以24億收購三個女裝品牌
    珂萊蒂爾集團特別強調,多品牌集團式營運發展是中高端女裝企業的必經之路作者 | 周惠寧隨著年輕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多變,「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裡」已成為業界共識,國內服飾集團正在加速構築起自己的多品牌核心競爭力
  • 一茶一坐上海17家店全歇業 沒落品牌難抗行業洗牌
    原標題:一茶一坐上海17家店全歇業,沒落品牌難抗行業洗牌   「15年前它們家餐廳還是中餐的高端選擇,沒想到都要倒閉了。」
  • 一茶一坐上海17家店全歇業,沒落品牌難抗行業洗牌
    「15年前它們家餐廳還是中餐的高端選擇,沒想到都要倒閉了。」近日臺灣菜餐廳一茶一坐深陷倒閉風波,許多網友在美團點評上寫下回憶和感受。  據一茶一坐餐廳官微日前發布公告稱,由於門店關閉歇業,將開展預付卡的退卡工作。12月19日,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上海17家門店均已歇業,並可辦理預付卡退卡工作。北京僅有的2家加盟店還在營業中,也可代辦退卡事宜。
  • 被疑與港獨臺獨沾邊,這家內地門店超3000家的奶茶品牌緊急回應…
    被疑與港獨臺獨沾邊,這家內地門店超3000家的奶茶品牌緊急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0 20:46:54
  • ...茶飲品牌當家人煉成記:從不懂茶飲的創業者到3000家燒仙草門店...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唐銀茶飲,已成為當下現象級飲品。在成都這張中國美食著名沃土上,茶飲品牌的競爭尤為激烈。成都本土茶飲品牌是如何發展起來?品牌間是否相互廝殺?創業煉成記:從不懂茶飲的創業者到3000家燒仙草門店的大家長2007年,創始人王斌從湖南來到成都創業,靠著商業敏感度,在川師開了第一家茶飲店。幾個月後,王斌學會了開店,研製出了好的產品,並自創品牌,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加盟進來。
  • 【漲知識】快時尚、國際潮牌、集合店品牌匯總
    店鋪面積:1500㎡左右  Old Navy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品牌,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門店數量達到1000多家。Old Navy服裝以超值的價格、易搭配款式與優質面料風靡全球,同時適合闔家在極富趣味的店鋪環境中充分體驗一站式全家購物樂趣。  2012年Old Navy品牌進軍亞洲市場,於日本東京開設了亞洲地區首家門店。
  • 關店、出售品牌、破產,女裝艾格「節節敗退」
    艾格在199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於1995年1月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專賣店。1997年,艾格已在中國開設了723家零售店,年銷售額超過9億元。基於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2009年艾格集團創始人Pierre Pilchior曾公開表示:「中國服裝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我們會增加更多投資。中國市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