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加強對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2020-10-10 IP大咖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要聚焦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健全技術創新司法保護體系,加大對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加大對外開放各領域的司法保護力度,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表示,《意見》適應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審判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對涉外商事海事、行政、智慧財產權、跨境破產、金融等涉外審判重點領域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是今後一段時間人民法院加強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意見》指出,要加大對智慧財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嚴格落實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堅決依法懲治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完善加強商業秘密保護,依法規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意見》還指出,要完善涉外智慧財產權訴訟程序,加強對智慧財產權國際平行訴訟的研究和應對,打造當事人信賴的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糾紛解決優選地;嚴格執行外商投資法及相關行政法規,妥善審理涉外技術轉讓案件,保障中外企業依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國際區際技術交流與合作。(記者:孫芳華)(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資訊網)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要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既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又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要加強地理標誌、商業秘密等領域立法。要強化民事司法保護,研究制定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規律的訴訟規範。
  •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要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要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護,既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又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要加強關鍵領域自主智慧財產權創造和儲備。習近平強調,要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 電子商務領域的智慧財產權和數據保護
    《電子商務法》中規定的「通知-刪除」規則是網際網路治理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反映,是不同於單純的智慧財產權侵權責任抗辯機制的多方共同參與下的網際網路治理新舉措。[3]但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電子商務平臺起著核心作用,其中承載著眾多的經營者,因此平臺的自治治理規則是保障平臺內生態平衡以及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內容,而「通知-刪除」規則即為電子商務平臺智慧財產權治理重要措施。
  • 廣泛發揮青聯凝智聚力作用 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智慧財產權...
    智慧財產權青聯委員、重慶市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主任顏衝表示,要結合「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立足實際,研究實行具有重慶特色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政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智慧財產權青聯委員、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分類審查部三室主任王志雲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加強協同配合,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
  • ...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要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要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護,既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又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要加強關鍵領域自主智慧財產權創造和儲備。習近平強調,要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
  • 最高檢:加強民營經濟智慧財產權的全面、平等、嚴格、及時保護
    ,加強民營經濟智慧財產權的全面保護、平等保護、嚴格保護、及時保護。與此同時,檢察機關還注重加強法律監督工作,及時糾正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領域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立案不當、以罰代刑、裁判不公等問題。在民事、行政檢察工作方面,最高檢也不斷加大智慧財產權民事監督、行政監督辦案力度,依法監督糾正確有錯誤的生效裁判、審判違法行為和執行違法行為;強化對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的對下指導。
  • 智慧財產權:國際貿易的核心要素
    川普總統上臺之後,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不斷加劇,智慧財產權的爭端既是起點,也是焦點。面向未來,我們一方面要以史為鑑,妥善處理爭端與摩擦;另一方面,也要從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的高度,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更好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
  • 2010-2020年最高院智慧財產權案件年度報告專利案例研究
    對於智慧財產權案件來說,最高院每年都會在4.26期間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案件年度報告》,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前一年審結的典型智慧財產權案件,並從中歸納總結具有指導意義的法律適用問題。這些典型案件及裁判規則,反映出最高院在處理新型、疑難、複雜智慧財產權案件時的審理思路和裁判方法,對以後同類案件的裁判給出了指導規則,成為類案檢索中的重要依據。
  • 生產製造型企業如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隨著國家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不斷增強,生產製造型企業加強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視顯得尤為重要。其不但要加強自身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還要形成不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意識,以免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要劃清與他人的智慧財產權邊界。具體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 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武漢5年後建成全國一流智慧財產權強市
    5日, 記者獲悉,武漢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全市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具體措施》(以下簡稱《具體措施》),全方位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明確到2025年,武漢要建成全國一流的智慧財產權強市,將加大新業態、新領域、新技術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
  • 多彩時評:保護創新「火種」,向智慧財產權強國邁進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 上海知產法院、上海三中院聯合發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典型案件
    )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相關情況。兩院圍繞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和《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貫徹「強保護」「嚴保護」理念,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領域、關鍵領域、前沿領域,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著力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通知
    到2020年,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計劃目標如期完成,智慧財產權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保護和運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智慧財產權強省、強市,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保障,為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顯著改善。
  • 最高院最新司法文件解讀系列論壇:(四)智慧財產權刑事保護篇
    》《關於審理涉電子商務平臺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五個重要司法文件,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地評線】多彩時評:保護創新「火種」,向智慧財產權強國邁進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
  • 時政新聞眼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
    這次學習的主題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接連用了五個「關係」來描述這項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這項工作就是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代表:持續投入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湧的生動局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科技創新的內容受到社會關注。關鍵核心技術怎樣攻關?科技如何支撐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可預期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又有哪些?
  • 提高侵權成本及違法代價 加大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
    報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部分。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特別是,在近期爆發的疫情面前,涉及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核心技術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保護愈發受到重視。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重點支持人工智慧、網絡協同製造、3D列印和雷射製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製造技術與關鍵部件、雲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 回望2020智慧財產權大事件之保護
    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41家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25家快速維權中心,涉及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硬體等多個戰略性新興領域和燈飾、家紡、家具、家電、陶瓷、制筆等多個民生領域,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