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寶,八周歲,小學二年級即將結束。
因為疫情,六月中旬開學。
開學之後老師開始大量留作業,平均一天的作業量差不多要三個小時才能完成,少的加上修改也得兩個小時。
捲紙動輒兩三張(反正面,題量很大),練習冊動輒四五頁,還有聽寫一個單元的生字詞,口算,錯題兩遍等等。
確實孩子是上學了,也確實孩子因為疫情在家學習效果可能良莠不齊,但一開學孩子就有些處於水深火熱的感覺。
這才只是二年級,還沒有開英語,到時候英語也會天天留作業,這麼多作業真的好嗎?
開始老師每次留作業都會寫個括號(檢、籤),沒明白問孩子,孩子說是要求家長檢查籤字的意思。
從孩子上小學第一天到現在,我都是陪孩子檢查,給孩子養成了沒我完不成作業的壞習慣。
疫情這陣子,沒辦法,怕視頻教學效果不好,我也得每天關注下她學得怎麼樣。
好不容易開學了,我尋思孩子的學習終於可以回到課堂上了。
可是作業真的太多了,感覺這麼小的孩子就被榨乾了學習興趣。近來幾天,寫作業都帶著情緒。弄不好就要哭一場。
而且好多題,我認為這麼小的孩子,自己做的確是費勁。但老師留題都是一套一套地留,不加取捨的。
這其實我認為也沒什麼,實在不會我覺得就空著也沒問題,或者有些題目錯了,錯得多的,老師作為重點題型再給孩子們講講。印象深刻。
但孩子說不行,每個錯題除了改正還要寫兩遍,不寫完不讓下樓玩。
他們現在下課下樓玩不是隨便的,必須分組,每天只有中午是可以下樓玩的,其它的課件只有排到的組才可以下樓玩,排不到的不可以。
這麼珍貴的玩耍時間如果遇到錯題要改和寫兩遍,寫不完就不讓下樓了。
所以,即便我跟寶寶說。沒事寫錯兩道題沒關係的,她還是要求我給她檢查。
我其實很懷念我小時候的學習時光。
每天作業量不大,留的程度也幾乎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實在有不會的問問大人也解決了。老師不會要求父母批改作業,也幾乎不會佔用下課玩的時間讓學生改題。
有人可能要說,那家長不批改,老師批全班不是更累。這種情況也可以少留一點嘛。我也當過老師,我就不給孩子們留太多作業,班級總體成績(指我這一科,別的科目沒關注)也挺好啊,都在中上,前面一二名也排過。
所以,我印象中整個小學問爸爸題不超過十次,幾乎我都可以自己完成。爸爸媽媽從來不用檢查我的作業,我學得怎麼樣,就看每個單元的檢測成績,其它不論。
寫作業偶爾錯兩道老師看孩子們錯得多了再給講講,印象深刻,既解決了實際問題,也不會虛假繁榮。
那個時候的家長可真好當啊。
其實,現在的我累些也不怕,可每次看到孩子因為作業太多情緒煩躁,就會擔心以後她會不會越來越力不從心,然後厭學。也擔心會不會因為寫作業離不開家長,而讓自己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我總在尋求一條路,讓學習成為她自己的事,可當真不易啊。
所以很想跟她的老師說,作業量不在多,在精,題海戰術不可取。
照我的期待,我認為語文把生字寫會,字跡工整乾淨,常用標點會用,常用字慢慢積累,除了上課老師講的課文,看著適合的課外書,就挺好了。
數學類型題會了就可以,沒必要搞題海戰術,一天一堆題目寫來寫去。動輒A3一大張的捲紙反正面的真的太多了,有時候還是兩張。
這是數學的一部分,還有別的。語文也這麼一大張,還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