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偉大動力,學習是人類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苦學則是學有所成的基本條件。
故而,我們從不吝嗇對好學的讚美,對苦讀的歌頌!
我們讚美頭懸梁錐刺股的孫敬和蘇秦,讚美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孫康車胤和匡衡,同時,我們也讚美聞雞起舞的祖逖,讚美磨杵成針的李白……
然而,不知何時起,我們的耳邊總傳來這樣一種聲音:累!太累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抱怨?難道「十年寒窗苦」,累點不好嗎?
「累」,到底從何而來呢?
家長說:孩子從小到大,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階段,有多少孩子沒有上過輔導班,報輔導班所花費的費用且不計,家長們花費了多少時間,天天圍著孩子轉,付出了多少精力……累!能不累嗎?
孩子說:小學我們學唱歌跳舞繪畫,學古箏鋼琴二胡,學書法武術跆拳道,學奧數珠算英語;初中我們拜拜了手機電腦電視機,永別了公園商場遊樂場,只剩下早讀夜讀晚自習;高中我們放棄了暑假,貢獻了寒假,犧牲了周末,佔用了課餘,生活只有一模二模加三模,人生二十載,除了學習我們沒有其它……累!累死寶寶了!
老師說:課前,我們要備課,做教案,做課件;課上,我們一站站半天,嗓子啞了,咽炎好了又犯,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處理的是各類瑣事;課下,我們還要批改作業,判卷子,一批就是上百份的作業卷子,如果輪到帶畢業班,那叫一個沒日沒夜,加班復加班,考試復考試,學生被烤糊了,老師何嘗不是……累,誰累誰知道!
其實,我們也看到了,在我們身邊,不知何時起,孩子們戴眼鏡的多了;不知何時起,孩子們得頸椎病的多了;不知何時起,孩子們寫字寫的差的也多了!
競爭激烈,孩子們要想脫穎而出,只能拼,拼時間,拼速度,似乎已是天經地義!
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到底有多重,學習到底有多累,不知道他們的學習還剩下多少來自於興趣?
我們的素質教育提出與實施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但是,我們的素質教育只是在應試教育之上的疊加;我們一直在喊減負,卻一直再做加法,且只加不減!
有教育專家說,不能忽視學生體質,於是,「加」了體育考試,時間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擠出來的,敢問專家,不知這是增負還是減負?
然而,專家初衷是好的,提出來的觀點也並沒有錯!
又有教育專家說,不能忽視社會實踐,於是,「加」了社會實踐考察,時間還是靠學生擠,敢問專家,這是在減負還是增負?
然而,專家的初衷也是好的,理念還是沒有錯!
最近又聽說有教育專家說,我國的古文古詩是中華文化之寶貴財富,不能丟,要加大閱讀量,考試將要相應提高題量,我的媽……
還有教育專家,中國漢字是最帥的文字,故而書法要從學生抓起,建議增加書法課,俺的娘也……
專家們可謂為了我們的教育操碎了心,他們的初衷也都是為了下一代,建議也是十分對的。可是,難道他們就沒有看到學生的體育課被佔用,看不到學生近視人數在增加,看不到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看不到私立學校拔尖招生,看不到教育環境被肆意破壞,看不到學生除了學習再無其它生活,聽不到孩子和家長們的聲音嗎?
說句實在話,每當小編看到為了接孩子上下輔導班而奔忙的家長,看到他們省吃儉用為孩子報班而交出價格不菲的輔導費,看到滿大街的店鋪最多的是輔導班和各種培訓班的時候,小編的心裡是說不上來的滋味!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千多年前的大文學家韓愈曾這樣描述學習,這句名言被世代學子所傳頌,為後人津津樂道。
勤奮學習,刻苦學習,到任何時代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在社會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吃苦可以,但,是不是我們這個苦應該要比古代的應試教育更科學一點,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更有利一些呢?
如果我們的教育專家有話說,那麼,就請您先考慮考慮你的話到底會為孩子們帶來的是增負還是減負再開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