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在浙大首發

2020-12-12 浙報融媒體

12月18日,朱生豪先生逝世七十五周年紀念展開展儀式暨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首發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該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朱生豪是中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1929年就讀於浙江大學的前身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語系,1936年春24歲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他的翻譯以「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宗旨,是對我國傳統「信達雅」翻譯理論的創造性發展。其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讀者和學界所公認。

《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收錄了著名翻譯家朱生豪的代表性譯文。全書包括三大部分:學術性導言、代表性譯文和譯事年表。導言包括朱生豪生平介紹、朱生豪翻譯宗旨及特色、對朱生豪的研究及評價、代表性譯文選擇的原因、對所選譯文的介紹與研究等。代表性譯文包括莎士比亞戲劇5部(《暴風雨》《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漢姆萊脫》《理查二世的悲劇》)、莎劇中部分詩體臺詞、詩歌(中譯英)、短篇小說。譯事年表,按現有考證成果將朱生豪的翻譯實踐活動按時間順序排列,包括年代與發表渠道。

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魯東明表示,翻譯工作在促進學術研究和文明傳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大學出版社於2018年成立了「求是編譯室」,專門負責編輯和出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的各項成果,《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就是其中一項。

自求是編譯室成立以來,浙江大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中華翻譯研究文庫(第一輯)」共9種,「中華翻譯研究文庫(第二輯)」11種裡的6種。《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是「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第一輯的第一種,之後還會有14卷其他著名譯者的書面世,包括鳩摩羅什卷、玄奘卷、林紓卷、嚴復卷、魯迅卷、胡適卷、林語堂卷、梁宗岱卷、馮至卷、傅雷卷、葉君健卷、楊憲益 戴乃迭卷、穆旦卷。

相關焦點

  • 《哈姆雷特》首譯朱生豪先生手稿亮相,去浙大圖書...
    實際上,這是朱生豪與妻子宋清如的書信片段。12月18日,朱生豪先生逝世七十五周年紀念展開展儀式,暨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首發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朱生豪,浙江嘉興人,也是之江大學國文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前身的一支)1933級畢業生。
  • 相聚浙大,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朱生豪
    原標題:相聚浙大, 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朱生豪 「今天,我們聚集在啟真湖畔,為了共同的使命——翻譯,更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朱生豪。」 12月18日,浙江大學圖書館紫金港校區基礎分館,朱生豪先生逝世75周年紀念展開展儀式暨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首發儀式舉行。
  • 許鈞: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 總序
    回望中國的翻譯歷史,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傅雷的文學翻譯,朱生豪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一位位偉大的翻譯家創造了經典,更創造了永恆的精神價值。基於這樣的認識,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為弘揚翻譯精神,促進中外文明互學互鑑,鄭重推出「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以我之見,向偉大的翻譯家致敬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重)讀他們的經典譯文,而弘揚翻譯家精神的最好方式也莫過於對其進行研究,通過他們的代表性譯文進入其精神世界。
  •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最會說情話的翻譯家朱生豪的浙大情緣!
    朱尚剛先生講話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朱生豪卷》首發朱生豪先生逝世75周年紀念展開展「幾處民房,縷縷炊煙直上」十九世紀初,浙江嘉興正是一處粉牆黛瓦的溫柔水鄉。也正是由於這一份善意,朱生豪得以在新的環境中繼續學習,並最終成為了一代翻譯巨擘。「慨河山甌缺,端正百年功」朱生豪畢業於之江大學,他的兒子朱尚剛畢業於浙江大學電機系,父子倆都與浙大結下了不解之緣。1998年,朱尚剛為父母寫作傳記《詩侶莎魂》時,特地去過如今的浙江大學之江校區,尋找父母的蹤跡。
  • 翻譯家朱生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生豪 [1912-1944] 浙江嘉興人,翻譯家,詩人。共譯出莎劇31部半。1935年與世界書局正式籤訂翻譯英國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合同。1936年第一部譯作《暴風雨》脫稿,8月8日寫成《譯者題記》。這一年將歷年詩稿整理成冊,共三集。1937年7月先後譯出《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喜劇。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隨身只帶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譯稿。寓所被焚,世界書局被佔為軍營,已交付的全部譯稿被焚。
  • 文心清如許 譯筆生豪情——觀《哈姆雷特》劇後重憶翻譯家朱生豪先生
    資料圖片  【述往】  學人小傳  朱生豪(1912—1944),著名莎士比亞翻譯家、詩人,浙江嘉興人。1929至1933年入之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輔修英語。1933年畢業後,在上海世界書局擔任英文編輯。
  • 中國翻譯莎士比亞最多的人:朱生豪的「書單」
    這本詞典詞條不多,部頭不大,而主編是當時書局的編譯主任詹文滸,也正是他授意朱生豪翻譯莎劇的。但顯然,偏重實用性的《英漢四用詞典》愈發無法滿足朱生豪對於莎劇詞句的推敲。在常熟避難的日子,他常常苦於無人探討,又無書參考的窘境。尤其遇到語帶雙關、插科打諢抑或一些不雅的用典時,也只得模糊簡化,盡失其妙,也成了朱生豪本人的遺憾。在朱生豪心中,翻譯與編纂孰輕孰重?答案竟是後者。
  • 南湖畔的翻譯家、詩人——朱生豪(中英雙語)②
    「神韻說」下的朱生豪翻譯思想在那些戰亂的特殊歲月裡,朱生豪雖然為我們譯出了精妙絕倫的莎士比亞劇作,但由於他英年早逝,再加上一生只勤於翻譯,極少寫譯論文字,除了在給愛人宋清如寫的書信中偶爾涉及翻譯的零星議論外,並沒有給世人留下多少翻譯理論方面的東西。
  • 朱生豪病中翻譯莎士比亞
    與此相對的是著名劇作家曹禺的翻譯:曹禺將這部作品譯為《柔密歐與幽麗葉》,這種翻譯既兼顧了英語的發音,又在翻譯提名中明白、直接地概括了兩位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也是獨具匠心。這是曹禺一生翻譯的唯一一部外國名劇。 田漢還是第一次用劇本形式翻譯莎翁作品的譯者,1921年的《少年中國》雜誌上刊載了田漢根據日文本翻譯的《哈姆雷特》,當時的譯名叫作《哈孟雷特》。
  • 我的父親不光是情詩達人更是位了不起的翻譯家
    朱生豪兒子朱尚剛:只是不想讓人片面了解我父親朱生豪生於1912年,嘉興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浙大之江校區。他的兒子朱尚剛畢業於老浙大電機系,父子倆算是校友。「《朗讀者》中念的詞句,並不是來自同一封信中,而是從不同信件中摘抄出來的。」
  • 我的父親不光是情詩達人 更是位了不起的翻譯家
    朱生豪兒子朱尚剛:  只是不想讓人片面了解我父親  朱生豪生於1912年,嘉興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浙大之江校區。他的兒子朱尚剛畢業於老浙大電機系,父子倆算是校友。  「《朗讀者》中念的詞句,並不是來自同一封信中,而是從不同信件中摘抄出來的。」
  • 譯莎翁巨作,說一世情話——最會「撒糖」的翻譯家朱生豪
    1935年朱生豪毅然投身《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翻譯,為方便中國讀者閱讀,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年代編排的次序,而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四類編排,先後譯莎31種,他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人之一,譯文風格別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所公認。朱生豪是誰?莎翁作品譯者,二十世紀的翻譯大家。
  • 天才翻譯家朱生豪大學時期的英文詩|The Piper|吹笛人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興人。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1929年至1933年就讀於杭州之江大學。1932年在《之江年刊》上發表英文詩The Piper。
  • 翻譯泰鬥朱生豪的愛情:有一種深愛,叫彼此「成全」!
    不知道大家對朱生豪是否熟悉,他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翻譯家之一,就是因為他的殫精竭慮,打破了外國某些人:嘲諷中國沒有人能翻譯出莎翁(莎士比亞)的作品的謠言。 朱生豪幼年喪母,在他幾歲時妹妹去世,接著母親也去世了,待他長到十幾歲時,父親也離開了人間。 早年接受這樣連年的打擊,和居無定所的在親戚之間漂流的朱生豪,形成了沉悶孤僻的性格,他越來越不喜歡在人面前說話了。 或許上帝就是這樣對待成大事者,孤僻的張愛玲是,古怪的朱生豪也是。
  • 靠著兩本英文詞典朱生豪用生命翻譯《莎士比亞》劇本·杭州日報
    但是,他用他短暫的生命,為後人留下了精心翻譯的180萬字的莎士比亞劇本,使自己的名字與莎士比亞永遠聯繫在了一起。  7月22日,著名翻譯家朱生豪之子、嘉興朱生豪故居管理所名譽所長朱尚剛先生將來到西湖名人講堂,講述父親當年是怎樣艱苦卓絕地翻譯莎士比亞劇本的,以及父親朱生豪和母親宋清如詩意愛侶的傳奇故事。
  •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翻譯家朱生豪與宋清如(整理/熊多智)
    此後朱生豪便繼續潛心於莎劇譯作,完成了國內《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最早譯本。朱生豪也是國內第一位獲得國外莎劇研究學者認可的譯者。但朱生豪卻在1944年便去世了,丟下了妻與幼子。作為才子情痴,他寫下大量情深雋永的詩文情書,而這些情書中,不乏優美之句,堪稱民國時期的納蘭容若、倉央嘉措。
  • 「找茬」朱生豪譯文呆板是誤解
    蘇福忠認為,在諸多譯文中,朱生豪的翻譯最接近莎士比亞創作的,「現代有些人會因為朱生豪翻譯不夠生動而找茬,其實這個茬找錯了。」以下為末篇小稿:「頂禮」莎士比亞蘇福忠 (資深編輯、翻譯家):我本來想說我和莎士比亞的緣份,但覺得意義不是很大,就融入著名翻譯家朱生豪的一個詞:「頂禮」莎士比亞。
  • 《朱生豪情書》的主人翁是這種人,知行翻譯帶你走進真相
    「莎劇」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有這樣一個人以其天才的譯筆,詩人的才華和愛國者的精神,在中華莎學翻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漢語莎劇全集。戲劇大師,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首任會長--曹禺曾親筆題詞稱頌他一生為譯莎劇「功績奇絕」,也奠定了他在莎劇翻譯的突出地位,他就是--朱生豪。
  • 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故事:他譯莎,我燒飯
    他就是《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者,著名翻譯家朱生豪。30幾年的短暫生命朱生豪做了兩件挺出名的事兒,翻譯莎劇、寫情書。丈夫早逝,妻子宋清如孤獨了一生,撫養孩子,出版遺稿,甚至親自動手翻譯莎劇,用自己的一生,維護了朱生豪的清白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