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總是有很多種方法和想法。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心靈是弱小的,不能夠暴力地對待孩子;但是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如果不給他們教訓的話,孩子就會養成一種慣性思維,下次還會犯更大的錯誤。在教育孩子到底可不可以動手這個問題上,一直被很多人爭論。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上四年級,120多斤的小男孩,為了看看是不是孕婦都像電視劇裡那個樣子,摔倒就會流產,用力地把自己懷孕4個月的嫂子推倒,當家長來訓斥孩子的時候,他還在那裡悠閒地吃著零食,家長很氣憤地打了孩子。
在面對是否應該打孩子這個問題時,家長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做出來一些威脅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行為時,要及時地教訓孩子,不要猶豫。
孩子出現下面三種「惡劣」的行為,家長就該出手打孩子,絕對不能手軟
一、 明知故犯
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對事物的認知還不是很廣泛,所以就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這樣的錯誤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要和孩子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孩子在知道這樣做是不對以後,還是在不斷地嘗試同樣的做法,家長絕對不要姑息,要嚴厲地教育孩子,讓孩子記住這次的教訓。
二、 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我們身邊發現很多這樣孩子的例子:比如一個孩子因為想吃一位小姐姐手裡的雞排,但是被拒絕,就把這個小姑娘推到了車軌上,幸虧一位好心人將女孩救了上來,等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的媽媽帶著孩子早就不見了;還有的孩子在天橋上向下丟石子,害得一位貨車司機不幸去世……
很多孩子明明年紀還小,卻做出來危害別人的事情,家長不要太過於放縱這樣的孩子,要讓他們明白,自己不可以做出來傷害自己和危害其他人的事情。
三、 說謊話,推卸責任
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就要讓孩子明白說謊是必然不可以的,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孩子主動承認了,家長可以考慮減輕對孩子的懲罰;但是如果孩子在犯錯誤以後還想試圖隱瞞的話,家長不要讓孩子這個行為發展下去,要趕緊制止。
打完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幾點,否則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1. 和孩子說明道理
很多孩子會認為家長如果打孩子就是不喜歡孩子了,家長要在打完孩子後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不想讓孩子繼續犯錯誤,這是愛孩子的表現,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好的一個心理。
2. 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和孩子達成約定,如果孩子犯錯誤了,採取怎樣的懲罰方式,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個更好的意識,還可以讓孩子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錯誤。
3. 不翻後帳
家長不要總是把孩子的錯誤掛在嘴邊,不要讓孩子一直處於尷尬的狀態,家長只需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錯誤不要再犯了就好了,不要每天都和孩子說相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