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一時興起,和朋友買了張火車票跑到天津旅遊,攻略沒做好的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在街道上亂走,恰好在五大道附近遇見旅遊團在參觀,還有導遊在前面講解,不知不覺就跟上去。
當時看到保存完好的洋樓融合在現代化的都市中,覺得特別驚奇,就像在逛電視裡才能看到的街道一樣,不禁感嘆天津歷史文化的厚重。
一直以來,因為海南島遠離大陸,加上自古是流放犯人的目的地,除了蘇東坡留下教學美名的文昌,似乎難以在其它地區找到小島與外界交流的痕跡。
不過,因為海南島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有很多敢闖敢幹的闖海人闖到了南洋,不僅帶回來財富,還有南洋風格的建築文化。
走在海口騎樓老街,則更能深切體會到這種文化融合。
海南島的傳統建築,多是小巧溫婉的瓦房,十足的中式建築。海口、文昌、瓊海一帶以前到南洋闖蕩的同鄉較多,因此我理所當然認為像這種有些奇特的南洋風格建築只有這些地方才有。
最近幾年,為了提升城市形象,三亞市區也好,城鎮也罷,大規模將原來繁華區域的樓面改成騎樓式風格。精緻的花紋,獨特的設計,再融合海南地方特色,作為商住兩用的奇巧設計,我開始慢慢注意到這些象徵著海南島和外界交流的成果。
在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突然發現,作為三亞歷史文化遺產且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崖州古城居然也擁有不少建於民國時期的騎樓式建築。
2015年,崖州騎樓建築群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與古城相融合,共同講述歷史故事。
而在一次下鄉郊遊的時候,在天涯區的南島居,居然也發現了騎樓式建築。雖然大多數房子外表看起來已經殘破不堪,可在周圍一片現代化的平房圍繞下還是顯得十分立派。
海口、文昌、崖城也就算了,畢竟這些地方都是靠近港口的地方,當然從這些地方離開的闖海人再回到故土,會帶回在故鄉所不曾見過的方方面面的東西。
而南島居在遠離城市中心區和港口的鄉下,就現在來說交通尚不是那麼方便,那時候的人們怎麼能翻山越嶺,緊靠一雙腿去度量跨越國度的距離,並帶回文化交流的產物,真是了不起。
現在,人們意識到騎樓建築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正盡力與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抓緊保護,對遭受嚴重破壞的建築進行維修,讓承載著文化特徵的騎樓老街在熱帶海島散發魅力。
最近,走在海南各個城市,尤其是熱鬧處的街區,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新式」騎樓風的街景,熱帶海島的南洋風情正火熱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