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樂活化州
日前,小編了解到,化州市中垌鎮長風小區A3區38至53號地住宅樓建設項目擬建一幢5.5層住宅樓(騎樓)。
....................................................................................................................................................................................................................................
項目佔地1625.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425.81平方米,建築高度為21.5米。該項目由化州市桔興房地產有限公司申請建設,整體形式為騎樓風格。
雖然我們還沒拿到該項目的效果圖,但騎樓這種風格建築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這是我國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特有的南洋風情建築。無論是港產片還是大上海相關的電視電影裡並不少見,那些東南亞風情太熟悉了。
網絡配圖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騎樓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僑鄉地區。
網絡配圖
騎樓是城鎮沿街建築,上樓下廊。騎樓下廊,即人行道,叫「五骹基」。這個名稱與東南亞(印尼等地)的叫法有淵源關係。騎樓下的廊,遮陽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
網絡配圖
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築物,騎樓的淵源最早可上溯到約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那是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Beniapukur),是英國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稱之為「廊房」。
網絡配圖
十八世紀後半期,英國殖民者進入了印度等南亞國家,這些國家屬於熱帶氣候,英國人很難適應。
網絡配圖
為了創造涼爽舒適的居住條件,他們在建造住宅時,採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擋避炎熱。隨著殖民勢力範圍的不斷擴大,經由南亞、東南亞、東北亞而至中國。
網絡配圖
這種「外廊式建築」很快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建築中普遍採用的形式,而且從單邊外廊,擴展到雙邊、三邊以至四邊迴廊。
這種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建築形式可以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因此在東南亞十分風靡,隨後也傳入華南地區。
化州中垌的朋友們,中垌擬建騎樓街,你們期待嗎?
來源:樂活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