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山六騎樓街將保持街區原風貌

2020-12-23 金羊網

  《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獲批

  昨日,廣州市國土規劃委網站公布了《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該規劃近日通過廣州市政府批覆並開始實施。該街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是以兼容並包的宗教文化為代表的海絲文化遺產地,而且街區內包含了一類騎樓街中山六路,以及17條一類傳統街巷。

  根據規劃,無論是中山六路、還是17條一類傳統街巷都不能進行拓寬,保持街區原有的尺度和風貌,通過改善微循環解決街區交通問題。 

  產業定位:

  重點發展商業服務、旅遊休閒、文創產業

  規劃範圍:以三大寺觀為中心,保護範圍北至倉前街-六榕路-迎賓路,南至光塔路-甜水巷-惠福西路-米市路-普寧裡-忠良裡-陶街,西至海珠北路-海珠中路,東至解放北路-解放中路,總面積為34.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16.9公頃,建設控制地帶18.0公頃。

  規劃範圍內有不可移動文物6處,其中3處國家級文保單位——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懷聖寺光塔、六榕寺花塔;1處市級文保單位,為吊碑井;兩處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分別是《大公報》臨時社址、張發奎舊居。有歷史建築9處,包括廣東迎賓館碧海樓、淨慧樓、六榕樓,粵華西一街18、20號,米市路金城巷1~12號民居,中山六路76號民居,瑪瑙巷55號民居,蘇鳴一舊居,中山六路29~43(單號)騎樓。

  此外,街區範圍內還有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83處,主要為中山六路兩側騎樓;惠吉東路、惠吉西路、粵華街兩側的傳統竹筒屋、近代聯排住宅和花園洋房;廣德路、將軍西路旁的騎樓、傳統竹筒屋和近代聯排住宅。

  產業指引:以原有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商業服務、旅遊休閒、文化創意三大主導功能,其中,中山六路騎樓街發展特色商業、餐飲、精品購物、文化休閒等。

  街巷保護:

  騎樓街外立面不允許新開闢門窗

  對於屬於一類騎樓街的中山六路,規劃特別提出,要保護騎樓街的傳統風貌,不得對現有騎樓進行封堵、改變騎樓建築形式等活動。中山六路保持現狀道路紅線寬度,以慢行和公交為主,臨街不設社會停車場,可在騎樓街兩側開闢輔道,以疏解交通壓力。重點改造提升街區內風貌,以保護街區內、外的寬度、線型、斷面形式和騎樓界面的連續性,並通過改善微循環解決街區交通問題。

  對於中山六路的現狀建築,嚴格控制一般建築的改造,拆除違法建設和臨時搭建;建築外立面原則上不允許新開闢門窗,鼓勵以木材、石材替換原有金屬結構門窗、防盜網、雨棚等;維持原有屋頂結構,必要時應使用相似材料進行加固。嚴格控制街道兩側新建大體量建築,應與傳統騎樓建築風貌相協調,但不宜照搬傳統騎樓建築的式樣,鼓勵通過現代建築形式體現傳統特色元素和風格;不宜使用大面積玻璃幕牆;沿街柱廊不允許使用金屬或玻璃等反光材料或馬賽克、瓷磚貼面。

  街區內還有17條一類傳統街巷,包括:廣德路、將軍西路、粵華街、粵華東二街、粵華西街、粵華東一街、馬王廟巷、金城巷、惠吉東路、惠吉西一坊、惠吉西二坊、粵華西一街、陶街、惠吉西路、雲路街、植蔭裡、惠吉西三坊。規劃要求保持街巷名稱、走向、尺度、斷面形式不變,禁止拓寬街巷,通過設牌形式講述街巷歷史,增強公眾認識。對沿街建築進行分類整治,保護兩側建築的高度、立面連續性及傳統風貌,同時保護有傳統特色的路面鋪裝。

  9條二類傳統街巷,包括:海珠北路、聯安坊、福泉新街、瑪瑙巷、從家巷、怡樂裡、井泉巷、米市路、小康新街,規劃要求,保持街巷的名稱、走向,保護和整治其中風貌較好的街段,控制街巷空間尺度,沿街新建建築的體量、色彩應與傳統風貌相協調。

  展示遊線:

  展示豐富宗教文化和特色傳統民居

  交通改善策略方面,規劃提出街區內要基本保持現行控規道路體系,適度拓寬,增強街區交通通行能力;支路優先考慮步行,鼓勵自行車出行,減少、限制小汽車通行,營造舒適宜人的步行空間。適當拓寬六榕路、朝天路、米市路。組織六榕路、朝天路、惠福西路、廣德路、將軍西、將軍東路單向行車。在海珠北路與雲路街交界處增設一處社會停車場。

  綠地方面,保留2處廣場,分別是惠吉西路西側的小型綠化廣場,六榕街文化廣場;新增4處廣場,六榕寺東南側綠化廣場,用地面積1723平方米,懷聖寺東側民俗文化廣場,用地面積1438平方米,五仙觀與南粵先賢館南、北廣場,用地面積分別是1411平方米和637平方米。

  規劃還提出要打造串聯中山六路騎樓街及惠吉東路-惠吉西路特色民居的傳統風貌展示遊線,將中山六路打造成為廣州商貿文化展示與現代商業並存的活力軸線。完善步行交通系統,在主要路口設置指示牌。兩條特色遊線分別是:由南至北連接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的宗教文化展示遊線,展示各具風格特色的道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以花園洋房、竹筒屋為代表的特色傳統建築展示區,主要分布在惠吉西路、惠吉東路、孝友西街和孝友東街附近,是體現廣州文化的重要歷史建築片區之一。(杜娟)

  來源|廣州日報

  責編|陳倩

編輯:

相關焦點

  • 古城一日遊|打卡欽州中山路騎樓街
    今天的中山路是將當初欽江邊狹窄的壕壩街、下南關街、華安街、惠安街加寬拓直改造而來,形成一條長500餘米、寬8米的大道,兩邊的建築修建成具有嶺南風格兼具西式哥特風格的騎樓形式。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合一的建築,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築物,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 連州騎樓街將變「旅遊休閒街」
    騎樓街—中山南路。黃津陳楚然攝南方日報訊(記者/黃津通訊員/陳思思許迪斐)為完善旅遊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日前連州決定劃出騎樓街———中山南路這一具有歷史保護價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舊城區加以保護,計劃建設成為「旅遊購物休閒一條街」。為此該市規劃建設部門向中山南路居民發出信函,呼籲居民在房屋修繕時要注意保存歷史遺存和原貌,力求做到「修舊如舊,拆舊建舊」。
  • 汕頭最有歷史底蘊的街區,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遊客愛來
    汕頭市內保存最完好的街區要數小公園一帶了,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文化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保持原真讓老街煥發光彩
    海口市騎樓辦副主任趙愛華每天穿梭於騎樓老街,她是海口騎樓老街改造的策劃者和見證人,「老街裡有太多的歷史、文化和故事值得去挖掘。」  深入挖掘之後,老街的魅力如何呈現?「原真」二字是採訪中趙愛華重點提及的,「我們在規劃階段就對東南亞地區和國內華南地區有關騎樓、熱帶建築、瓊北民居的內容做了大量調查工作,確定了幾個改造中要堅持的原則,就是要保護騎樓的原真性,歷史街區風貌原真性,還有街區生活的原樣性和延續性,也就是說老街居民的生活條件可以改善,但其生活的傳承不能改變。」趙愛華說。
  • 永漢電影院將修繕,北京路騎樓要精細化修復
    北京路也是廣州一條非常著名的騎樓街,本次即將進行修復的6棟建築全部是騎樓。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擬對6處歷史建築、預保護建築進行修繕,分別為: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186號(永漢電影院);北京路226號;北京路253號;北京路233/235號;北京路231號;大南路187/189號。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海口海關大樓在海口騎樓街區與現代城市空間接壤的邊緣地段,嘗試了存遺和翻建並舉的整飭策略:新舊共生、和而不同,從而向世人展示一幅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必將促進海口歷史街區的全面復興和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  同時,騎樓辦介紹,新廣場設計將原海口海關大樓前的場地與新華北路東側場地連為一體,共同形成整個騎樓歷史街區的入口廣場。
  • 海口騎樓老街,獨特的城市風貌
    南洋的騎樓,在海口落地生地。一條最具特色的騎樓老街,是海口之旅最迷人地方。儘管本地朋友早已看膩、「拍爛」,但對於外省遊客而言,尤其是對我來說,這條老街濃縮著這座城市的「南洋文化」之精髓。海口騎樓主要分布於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其中最古老的四牌樓建於南宋,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海口市騎樓辦常務副主任趙愛華介紹,改造前的騎樓老街已不復當年的風採,建築多危房,業態漸單調,交通擁堵,居民生活質量差。2007年起,海口市政府著手騎樓老街系統保護和修繕,2009年因其唯一性和獨特性,海口騎樓老街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中山六,短短800米,濃縮了原汁原味的廣州味道!
    騎樓,是廣州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可以說是廣州建築的代表之一是城市歷史的符號印記提到廣州騎樓,除了上下九、恩寧路這一帶其實,中山六路同樣是不可忽視的角落復古精緻的騎樓建築、隱匿的紅色洋樓拖著長長電線尾巴的雙層巴士還有那些徵服眾多吃貨胃口的新老小店堆砌出如今中山六路的魅力今天,就請你跟著小布的腳步一起穿街走巷,暴走中山六路01中山六路
  • 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 將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
    本報漳州訊(文/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龍聞 圖/張奇輝)昨日,記者現場採訪了解到,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首期投資達1.26億元,將修繕改造有傳奇色彩的老建築,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建成集觀光、文化、商務、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區。
  • 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中新社廣東汕頭4月2日電 題: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隨著清明假期的到來,僑鄉汕頭分外熱鬧,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熙來攘往,忙著回鄉拜山掃墓、尋根訪友。汕頭西堤路騎樓街修復後對外開放,更是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 (新春見聞)海口騎樓老街尋找椰城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海口2月13日電 題:海口騎樓老街尋找椰城的前世今生  作者 王辛莉 凌楠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在老街上的旅館相識相愛結婚的!」今年60多歲的符阿姨在中山路上的每一間老商號前尋訪。她的父親曾任瓊崖縱隊的高層領導,上世紀50年代初,他們的家安在老街,兒時的她常常在騎樓二層窗口目睹各種遊行活動。
  • 海口啟動騎樓保護整治 老街要尋回昔日繁華優雅
    (海南日報/李幸璜 攝)  8月31日上午,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海口騎樓老街將建成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的集娛樂、休閒、購物為一體的商業中心,以嶄新姿態迎接國內外遊客,並向世人展現海南歸僑創造的滄桑而又美麗的百年歷史文化。
  • 新舊難融合,海口騎樓老街再現繁華之路漫漫
    中山路上,遊人三三兩兩,喝著椰子的人坐在騎樓的樓廊下聊天,整條街在陽光下,透著一絲慵懶的氣息。每一個城市的老街區,無一不印證著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對於上海,是小東門;對於福州,是煙臺山;對於海口而言,則是騎樓老街。早在2009年,海口騎樓就已經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並於次年開始實施改造。
  • 海口網紅打卡點的騎樓老街,南洋華僑所建曾收為集體現已歸還個人
    海口騎樓古街,是海口標誌性的打卡景點。去過珠海的鬥門老街也是騎樓,不知道海口的這條街怎麼樣?汽車在導航的指引下進入了一條狹窄的老街,必須小心翼翼前行,路兩旁都是門臉商鋪,店門口還擺放著電動車,行人、電動車和汽車都要左顧右盼才能安全通過。
  • 汕頭小公園順昌街區將打造成魅力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
    小公園開埠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開埠區之一,近年來,隨著保育活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近日,作為聯繫老媽宮和中山紀念亭的核心街區,順昌街區的保護利用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正式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順昌街區將用繡花功夫,打造成為精細化品質化的魅力街區。
  • 廣州騎樓活化:網紅民宿店、文創店、茶飲店扎堆
    過去一年裡,像這類新鮮有趣的網紅店、民宿、茶飲店悄然空降廣州老城的騎樓街——在最美騎樓街恩寧路啜一杯檸檬茶,享受一晚小資民宿;在商業地標北京路騎樓街玩玩手作;在中山六民國騎樓的露臺上搞一臺生日趴;在寧靜低調的德政北騎樓裡開一場公司年會,已成為最時尚的生活方式——「旅行最初就想體驗這樣的老式騎樓,真的找到了,而且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 廈門歷久彌新的老街,昔日騎樓盡顯南洋風情,沒去過你不算懂廈門
    在我國,很多城市都有一條「中山路」,通常「中山路」大都是地處城市中心,或是古樸的歷史街道,或是熱鬧的商業街區,基本上都是人流量很大、商貿很火的街區。在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福建廈門也不例外,這裡也有一條大名鼎鼎的中山路。
  • 騎樓老街盛妝下的落寞,要改造了!廣西貴港將越來越美麗!
    不久的將來整修重生的騎樓老街將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沉睡多年的優雅再次被喚醒,為人們溫暖了記憶,為城市豐富了夢想。雖然如今她已繁華不再,但仍舊是許多老一輩貴港人揮之不去的老街情結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符號,因為她是老街不死的靈魂,是埋藏在原住街坊鄰舍們內心深處永不磨滅的貴港記憶。
  • 重慶渝中區:12個傳統風貌街「留住城市底片」
    光明網重慶11月27日電   11月26日,渝中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開展「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活動,多家媒體走進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人和書院等地,探尋傳統老街與時代發展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