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2020-12-20 南海網

  海口騎樓老街舊景(丁英俊提供)

  【編者按】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心靈的震撼,是時間之於人類的記憶,是一代代前人對後人娓娓訴說民族精神的財富。今年6月10日是中國的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海網再次聚焦騎樓老街,希望藉此增加人們對海南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文化遺產保護觀念。

  海口騎樓老街舊景(丁英俊提供)

  作為海口的一張文化名片,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濃縮了市井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海洋文化等諸多文化內涵,也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鬱的南洋騎樓風情,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特別是2010年,海口市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工程拉開序幕以來,通過多方面的改造,騎樓老街也得到相應修繕。

  今年海南省兩會期間,一份來自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的《關於加快海口騎樓老街開發利用的建議》的提案,裡面闡述了騎樓老街應該建設瓊海關廣場和強化親水概念、恢復外灘和原有業態等觀點。此方案也引起政協委員們的重視,近日,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騎樓辦」)對此《提案》的觀點給予回覆:「提案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很切中實際,我辦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開展工作。」

  海口騎樓老街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南海網記者徐靜涵攝

  打造騎樓「新外灘」風景線

  在這份《提案》最早的倡導者、民間文化保護者丁英俊先生的手機裡,保存著多張上海外灘和海口騎樓的照片,只要閒下來,他都不由自主翻出來看看。他認為,「從當前的布局來說,海口騎樓老街的構成與上海外灘幾乎一致。騎樓老街從南到北依次是民國騎樓、長堤路、休閒帶到海甸溪;而上海外灘從內到外依次是萬國老建築、中山路、休閒帶到黃浦江」。

  所以,騎樓老街完全具備了成為海口外灘的潛質」。如何追本溯源,開放還原海口民國騎樓外灘的歷史風貌,還其原貌。臨水是歷史的資源,外灘是祖宗的遺產。修舊如故,以存其真,恢復騎樓外灘的初衷就是還原歷史原貌。如今騎樓老街附近的水域減少了,所以,如果要打造外灘,可以考慮縮減現有車道,退一部分給海甸溪。」丁英俊說。

  針對這個問題,騎樓辦認為,目前,海口騎樓老街建有旅遊集散廣場,將配套商鋪打造成海南美食文化博覽城引進皇馬假日、瓊菜坊等海南本土餐飲企業,傳播海南瓊派美食和生活方式,向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娛樂場地。

  隨著騎樓外灘工程的推進,未來長堤路沿線海口城市騎樓外灘夜景將煥然一新。海口海關大樓作為海口著名歷史建築,將引入文化展示類業態向海口市民開放,成為海口城市文化宣導的窗口,海口海關大樓將成為騎樓片區發展的驅動力向市民遊客述說海口的歷史底蘊和城市變遷。海口海關大樓在海口騎樓街區與現代城市空間接壤的邊緣地段,嘗試了存遺和翻建並舉的整飭策略:新舊共生、和而不同,從而向世人展示一幅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必將促進海口歷史街區的全面復興和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

  同時,騎樓辦介紹,新廣場設計將原海口海關大樓前的場地與新華北路東側場地連為一體,共同形成整個騎樓歷史街區的入口廣場。關於亮燈工程設計,在海口海關大樓前廣場沿建築與景觀小品邊界布置景觀燈,前廣場設置LED小型地燈形成曲線圖案,以活躍廣場氣氛。同時,在立面一層採用壁燈照明,強調入口空間。同時,海關大樓位於「新外灘」西首,得勝沙路與新華北路路口,北臨長堤路,與鐘樓遙相呼應,是海口「新外灘」的地標性建築。

  據稱,2017年度,海口騎樓老街計劃將海口海關大樓同中山路北片區、鐘樓及長堤路下穿工程一起組成「騎樓外灘」濱水景觀休閒空間,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提供生活、 休閒、娛樂、餐飲、購物、社交的新去處。

  海口騎樓老街舊景(丁英俊提供)

  

  海口騎樓老街新貌 南海網記者 孫令正攝

  開展系列「修舊如舊、新舊相融」工作

  丁英俊說,如建於1877年後的邱宅,為榫卯木結構古建築,木雕精美,保存完好,有「篤慶堂」、「芝香室」、「挹爽軒」等老匾額,兼具文化與歷史價值。建議將之建成一座瓊北古民居博物館或展示場館,布置瓊北民居老家具,展示民國時期海南生活用具,並設置海南民間藝術如瓊劇、「哩哩美」、臨高人偶戲、崖州民歌、海南話民謠等演藝展示的堂會,讓民間文化得以活態保護。

  對此 ,騎樓辦認為,海口騎樓老街目前正在開展一系列「修舊如舊、新舊相融」的修繕保護、文化發掘、業態調整等工作。不僅提升了社會價值,使之重新成為海口城市的形象窗口、文化的高地以及連接海外瓊籍華僑的紐帶;而且大批文化產業的進駐,街區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有效提升了其經濟價值和文化附加值。

  據稱,近年來,在海口市委市政府指導下,有關單位正在竭力將海口騎樓老街打造成為集城市歷史文化展示、旅遊觀光、特色消費三位一體的,具有南洋特色的歷史文化旅遊街區,以百年騎樓獨特的建築魅力、豐富多彩的街區文化生活和本土獨一無二的歷史民俗風情,提升海口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

  打造新的商業業態

  對於提案建議的「海口騎樓老街原本主要是商業街區,因此建議恢復部分騎樓老街區原有的老業態或與之相關聯的業態」等問題。騎樓辦回復稱,在《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口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0 年)中,海口騎樓老街規劃為騎樓文化休閒旅遊區,為海口市旅遊11 個引擎性的旅遊項目。騎樓文化休閒旅遊區保持南洋風格,營造「慢城」意境,力求提升業態、改善環境與保護老街的有機統一,實現文化與旅遊的高度融合,將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文化之窗、海口城市的第一名片。

  而騎樓辦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除積極學習、取經國內其它歷史文化街區成功經驗外,還加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深入進行各種交流活動,互相交換、探討在實際業態調整過程中的心得和問題。根據調研和學習借鑑的結果,並經徵求專家意見和群眾意見,該辦初步確定了新建旅遊集散廣場,中山路、博愛北路、解放東路和新華北路等項目範圍內主要道路的業態調整方向,並計劃結合各子項工程的開展逐步實施。

  目前,完成工程建設的中山路、水巷口旅遊集散廣場均已經初步完成業態調整工作,引進的業態以地方特色、東南亞特色和夜色類經濟為主,如老爸茶文化館、哆咪人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力神咖啡、自在咖啡、林記馬來西亞餐廳、椰語堂清補涼等。上述業態,除其本身極具特色外,有的還以服務人員的民俗服飾為亮點,不時舉辦瓊劇、公仔戲等演出活動,大受市民遊客的歡迎。

  同時,該辦正在積極引導商戶設計製作特色店招,並組織進行騎樓特色旅遊文化紀念品的設計製作和投放工作,以進一步吸引遊客,豐富其觀覽體驗。

  據介紹,接下來,騎樓辦將繼續積極與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結合各子項工程的開展,逐步實施博愛北路、解放東路和新華北路的業態調整。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10日消息 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相關報導:致公黨海南委員會建議:恢復海口騎樓老街外灘和原有業態

  上海老外灘(丁英俊提供)

  

  上海新外灘(丁英俊提供)

責任編輯:陳虹羽

相關焦點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著海南獨特的城市風情,被稱作「小外灘」
    在四季如春、椰風海韻的海南島,最具國際化度假風的城市當屬三亞,而最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莫過於有著「椰城」之稱的首府海口。來到海口旅遊,除了享受藍天白雲、陽光沙灘之外,不妨逛逛海口老城區的街巷,深入了解海口人文故事。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行走自貿區|走進海口海口灣和騎樓老街 聆聽自貿港動聽「夜曲」
    「海口超常規推進重點園區發展,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加快『放管服』改革,著力讓『項目進園區、園區說了算,有權能定事、有錢能辦事』,真正把園區打造成自貿港做大流量的『量點』和突出實效的『亮點』。」陳怡和採訪團其他成員紛紛表示,將用手中的筆端、鏡頭、話筒,用心講好海口產業發展故事,展現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海口擔當。
  • 海口啟動騎樓保護整治 老街要尋回昔日繁華優雅
    (海南日報/李幸璜 攝)  8月31日上午,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海口騎樓老街將建成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的集娛樂、休閒、購物為一體的商業中心,以嶄新姿態迎接國內外遊客,並向世人展現海南歸僑創造的滄桑而又美麗的百年歷史文化。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遊子的愛與寄託
    來海口多次,喜歡騎樓老街那一塊地兒。總感覺騎樓老街那些老房子充滿了歷史的厚重。 即使是現代社會已經飛速發展,但是對於有文化傳承的產物,無論是地下埋的文物,還是仍在使用的建築,都是一個民族的底蘊所在。海口騎樓老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 海口最獨特的騎樓老街,感受海口本土風情最好的地方
    海口老街有兩條,而最有名的是海口騎樓老街了。沿著海甸河一路向東,很快就能看到海口騎樓老街的名牌,而對岸的鐘樓,紅色的磚瓦,非常漂亮,鐘樓也是海口的一大標誌,是為了海口的通商而建,有一定的價值~騎樓老街面積很廣,連綿數片,至今已有700年歷史。
  • 海口騎樓老街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
    海口看騎樓老街就要了解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和了解一下《天津條約》。既看了騎樓老街得風景,也了解了留在騎樓老街上的得歷史故事。了解了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了解了天津條約以後就會對海口的騎樓老街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會讓你在海口逛騎樓老街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海口的騎樓老街最早的興建是早年漂泊南洋的老一代海口人在海外闖蕩掙了錢以後回家鄉出資興建的。
  • 海口研究騎樓老街2號地塊改造方案
    騎樓老街「活化」改造是海口城市更新的重要項目之一。3月29日下午,海口召開市委專題會議,研究騎樓老街2號地塊改造方案。會議表示,要把騎樓老街2號地塊打造成騎樓老街改造示範點,成為「最海口」的靚麗名片。據了解,騎樓老街2號地塊位於長堤路和中山路之間,是海口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區段之一。改造方案遵循騎樓老街保護規劃和業態調整規劃,建築實行20米限高。方案提出要把現代生活融入到騎樓老街中,引進高端業態,達到新舊融合。同時,考慮到騎樓老街存在停車困難問題,方案提出打造地下停車場。會議提出,海口各級各部門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做好騎樓老街的改造工作。
  • 海口騎樓老街,獨特的城市風貌
    儘管海口也是一座富有海濱自然旖旎風光的濱海城市,但它與三亞的性格完全不同。海口居海南島之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雷州半島相望。這座古老的城市,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與性情。
  • 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舉行
    央廣網海口11月2日消息(記者朱永)11月1日下午,由海口市龍華區旅遊和文化體育局主辦,龍華區文化館、龍華區圖書館、海口騎樓公司協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騎樓老街火熱開場。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口騎樓老街周邊將建兩處停車場
    南國都市報3月12日訊(記者紀燕玲 實習生楊敏)記者12日從海口市有關部門獲悉,作為海口最亮眼的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建築群
    海口大海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騎樓老街是上世紀初,從南洋歸來的華僑借鑑當地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上大多裝飾著各式各樣的雕塑,非常精美。騎樓不僅保留了中式建築的布局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結構,並且融合了當地的需求。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7月5日電 題: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7月5日,一部講述清朝末代格格愛新覺羅·恆容飄落海口老街的微電影《海口騎樓之末代格格》,一個以騎樓老街為描摹對象的「山水之道——南方油畫山水畫派海口寫生作品展」聯袂面世,為百年海口騎樓老街拉開「文藝復興」序幕。
  • 新舊難融合,海口騎樓老街再現繁華之路漫漫
    對於上海,是小東門;對於福州,是煙臺山;對於海口而言,則是騎樓老街。早在2009年,海口騎樓就已經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並於次年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三期修繕後,中山路的騎樓於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那麼,從開放到現在的7年時間裡,中山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此新舊碰撞的過程中,又誕生了哪些故事?
  •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海口騎樓最早出現於南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走進騎樓,你會發現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南洋氣息。那裡的建築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雖然有些地方的牆體已經斑駁,但這些歷史的印記似乎更有其獨特的韻味。
  • 海南騎樓開放商業文明之獨特風景
    它的崛起、綻放和凋落,乃至今日的重新煥發,無不承載著海南的開放史、華僑史和商業史。    遙想那個時代,那些在異國他鄉艱苦創業並取得商業成功的南洋華僑,他們感受著新鮮的空氣和觀念,他們是多麼渴望苦難的祖國能進行變革,復興富強,張開臂膀迎接新鮮的海風。他們在那裡積累著、奮鬥著,並駕輕就熟地將一整套南洋騎樓樣式搬回了故土。
  • 海口騎樓老街春節街面冷清 網友吐槽真的比不上假的
    「海口騎樓老街何日復春」系列報導一:網友吐槽海口真的騎樓老街比不上假的  編者按: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文化精髓,它蘊含著中西結合的中國(南方)建築藝術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諸多文化內涵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點睛】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百年風貌
    老街老貌  沙盤再現老海口城  很多海口人都不知道,過去海口也是由城牆圍合的,分東西南北四個門。這一點,在展示館的沙盤模型上予以復原。海口騎樓整治指揮部劉濤介紹,沙盤是依據清末民初的海口城區老地圖,按照1:200的比例製作而成的。海口老城南北長800米,東西寬600米,總面積約0.48平方公裡。  原來的城牆哪裡去了呢?原來,民國時期也有拆遷。1924年,軍閥鄧本殷拆除海口所城,劃路擴街,擴大城市。拆除的所城方塊大石頭被用來築成一條從水巷口到外沙河、路寬12米的大路,這就是現在的長堤路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