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方

2020-12-20 旅行者jieke

海口看騎樓老街就要了解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和了解一下《天津條約》。既看了騎樓老街得風景,也了解了留在騎樓老街上的得歷史故事。了解了海口騎樓老街的歷史由來,了解了天津條約以後就會對海口的騎樓老街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會讓你在海口逛騎樓老街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海口的騎樓老街最早的興建是早年漂泊南洋的老一代海口人在海外闖蕩掙了錢以後回家鄉出資興建的。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一帶的牌樓街區建成,這裡之所以叫水巷口,是因為這裡過去水域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方便船舶裝卸貨物和人員往來,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逐漸形成了規模。從歷史上看,老街建成以後,海外的船舶往來由此登陸,因此海口的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1858年(鹹豐八年)晚清政府分別和英國、法國、俄國以及美國等國家籤訂《天津條約》。《天津條約》約定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灣(臺南)、瓊州等七處口岸為通商口岸。由此外國略強憑藉條約從水巷口登陸進入中國,打開了通過中國海上掠奪中國財富的大門,外國人也在海口水巷口居住經商,海口騎樓老街的建築樣式因此又多了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印記。騎樓老街歷經百年,從留在老街上的斑駁騎樓仍然可以讀到留在老街上得歷史故事,仍能欣賞到有著百年歷史的騎樓老街建築藝術的美麗。騎樓老街分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每棟高二至四層,進深二三開間,在建築美學上,樓的寬和高符合審美比例。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臺、欄杆、雕飾等體現了獨特的風韻,牆體上的彩瓷花卉圖案、女兒牆、騎樓、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風格,具有歐亞混合文化特徵;人字形的屋頂覆蓋青瓦,上面安放著吉祥物。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有南洋的建築及裝飾風格,並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騎樓下的長廊貫通成排,行人逛街時可躲避風雨烈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從容地看貨購物。現在的騎樓老街上,眾多老字號的牌匾儘管有些斑駁但仍然依稀可見,經過歷史年代的中國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等老字號牌匾的依舊都在,當你在老街上不經意的遇見它們的時候,感覺這些牌匾仿佛像一位長者在迎接著你,並且把自己經歷的傳說故事向你娓娓道來。他們向你講述的不僅有外國略強從這裡掠奪中國多少財富;還有他們在這裡見證的中國人在這裡努力勤勞創造財富的輝煌;還有中國最早發生在水口巷的對外開放的點點滴滴。騎樓老街得以保留至今,體現了海南人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精神。現在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成了海口的特色。騎樓集中分布在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解放東路、博愛路、長堤路、新民路、振東街、大興街等。柱廊相連,騎樓相依的建築群佔地面積約2 5000平方米,騎樓式建築達200餘座,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約39座。現在海口的騎樓老街努力的把歷史印記留住的同時,現代元素也在老街上處處綻放。海南特色的冰涼粉飲店、星巴克咖啡、婚紗影樓、時尚經典酒店、播放著前衛流行藍調音樂的酒吧也在陪伴著古老的騎樓老街服務著民眾。古老和現代在騎樓老街上平和對話,共同向人們講述騎樓老街的過去和現在。海南的騎樓老街記載了中國人早年漂泊拼搏海外的歷史;記載了晚清政府籤訂的《天津條約》。騎樓老街讓我們知道了這裡也有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的過去。今天我們逛騎樓老街應該記住歷史,記住中國人早年漂泊拼搏海外,有了積蓄以後不忘投資家鄉的點點滴滴,不忘《天津條約》留下的傷痛。只有記住歷史,才能更好的更清晰的嚮往未來。

相關焦點

  •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據說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傳至東南亞。海口騎樓最早出現於南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海口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走進騎樓,你會發現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南洋氣息。那裡的建築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雖然有些地方的牆體已經斑駁,但這些歷史的印記似乎更有其獨特的韻味。
  • 海口騎樓老街,獨特的城市風貌
    第一次前往海口,是在一次旅途中轉的時候,住了一晚便匆匆離開。第二次來到海口,雖然逗留的時間並不長,但總算是有所認識和接觸。作為海南「雙子星」,三亞和海口是海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如果說,三亞是一個美麗、奔放、熱情的沙灘女郎,那麼海口則是一個內斂、沉穩、慢悠悠地老先生。
  • 海口最獨特的騎樓老街,感受海口本土風情最好的地方
    海口老街有兩條,而最有名的是海口騎樓老街了。沿著海甸河一路向東,很快就能看到海口騎樓老街的名牌,而對岸的鐘樓,紅色的磚瓦,非常漂亮,鐘樓也是海口的一大標誌,是為了海口的通商而建,有一定的價值~騎樓老街面積很廣,連綿數片,至今已有700年歷史。
  • 海口網紅打卡點的騎樓老街,南洋華僑所建曾收為集體現已歸還個人
    海口騎樓古街,是海口標誌性的打卡景點。去過珠海的鬥門老街也是騎樓,不知道海口的這條街怎麼樣?汽車在導航的指引下進入了一條狹窄的老街,必須小心翼翼前行,路兩旁都是門臉商鋪,店門口還擺放著電動車,行人、電動車和汽車都要左顧右盼才能安全通過。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今年6月10日是中國的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海網再次聚焦騎樓老街,希望藉此增加人們對海南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文化遺產保護觀念。,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建築群
    海口大海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騎樓老街是上世紀初,從南洋歸來的華僑借鑑當地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上大多裝飾著各式各樣的雕塑,非常精美。騎樓不僅保留了中式建築的布局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結構,並且融合了當地的需求。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中新社海口7月5日電 題: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7月5日,一部講述清朝末代格格愛新覺羅·恆容飄落海口老街的微電影《海口騎樓之末代格格》,一個以騎樓老街為描摹對象的「山水之道——南方油畫山水畫派海口寫生作品展」聯袂面世,為百年海口騎樓老街拉開「文藝復興」序幕。
  • 新舊難融合,海口騎樓老街再現繁華之路漫漫
    對於上海,是小東門;對於福州,是煙臺山;對於海口而言,則是騎樓老街。早在2009年,海口騎樓就已經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並於次年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三期修繕後,中山路的騎樓於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那麼,從開放到現在的7年時間裡,中山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此新舊碰撞的過程中,又誕生了哪些故事?
  • 夜遊海口騎樓老街,比白天更熱鬧,看看大家都在玩什麼?
    接著分享我的海口見聞。初到海口的遊客,有一個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海口歷史悠久的騎樓老街。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的一張城市名片,它其實是包括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等的騎樓老街區,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今天咱們就去夜遊騎樓老街,就從海口騎樓老街遊客集散廣場出發,看看老街的夜色裡能幹點啥?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遊子的愛與寄託
    來海口多次,喜歡騎樓老街那一塊地兒。總感覺騎樓老街那些老房子充滿了歷史的厚重。 即使是現代社會已經飛速發展,但是對於有文化傳承的產物,無論是地下埋的文物,還是仍在使用的建築,都是一個民族的底蘊所在。海口騎樓老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近日,《講好中國故事 旅遊海南說》海南大型旅遊推介活動走近海口騎樓老街,此次活動主題為「夢回南洋重溫騎樓老街復古風情」,在活動中包含推薦:鬧中取靜別有洞天,輕奢酒店深度推薦;椰城的味道我知道,尋味老字號店鋪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海口研究騎樓老街2號地塊改造方案
    騎樓老街「活化」改造是海口城市更新的重要項目之一。3月29日下午,海口召開市委專題會議,研究騎樓老街2號地塊改造方案。會議表示,要把騎樓老街2號地塊打造成騎樓老街改造示範點,成為「最海口」的靚麗名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匯報了改造方案。據了解,騎樓老街2號地塊位於長堤路和中山路之間,是海口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區段之一。改造方案遵循騎樓老街保護規劃和業態調整規劃,建築實行20米限高。方案提出要把現代生活融入到騎樓老街中,引進高端業態,達到新舊融合。同時,考慮到騎樓老街存在停車困難問題,方案提出打造地下停車場。
  • 海口騎樓老街春節街面冷清 網友吐槽真的比不上假的
    「海口騎樓老街何日復春」系列報導一:網友吐槽海口真的騎樓老街比不上假的  編者按: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文化精髓,它蘊含著中西結合的中國(南方)建築藝術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諸多文化內涵
  • 在廈門被稱為中山路,在海口被稱為騎樓老街,你們那怎麼稱呼的?
    提筆提了很久,卻一直不知道如何介紹這個地方給大家,思來想去,總覺得這樣介紹大家會比較熟悉她,在廈門,這個地方被稱為中山路;到了北海,這裡又被稱為北海老街;到了廣州被稱為上下九步行街;而在海口,這裡就被稱為了騎樓老街。
  • 百年海口騎樓老街,歲月中沉澱雅致,最古老一處有600年歷史
    一次說走就走的海南之行,其實最初和同學商量是去三亞玩幾天,直到網上看了飛三亞的機票沒有到海口的便宜,於是2個人又商量不如把機票買到落地海口的。而真正對海口的嚮往,有點模糊看什麼,印象中有個海口騎樓老街和馮小剛影視基地,總之去看看這2個地方就可以了。
  • 從東方到海口的列車,車廂裡的「二人轉」,海口騎樓老街忙布展
    我們車廂有個可愛老列車員,一上車他就謙虛地說,自己是新到崗的,不周到的地方請包涵。出站後,坐37路公交車不到1小時到達鐘樓站,距離我在騎樓老街的民宿,僅有一步之遙。
  • (新春見聞)海口騎樓老街尋找椰城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海口2月13日電 題:海口騎樓老街尋找椰城的前世今生  作者 王辛莉 凌楠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在老街上的旅館相識相愛結婚的!」今年60多歲的符阿姨在中山路上的每一間老商號前尋訪。她的父親曾任瓊崖縱隊的高層領導,上世紀50年代初,他們的家安在老街,兒時的她常常在騎樓二層窗口目睹各種遊行活動。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百年風貌
    老街老貌  沙盤再現老海口城  很多海口人都不知道,過去海口也是由城牆圍合的,分東西南北四個門。這一點,在展示館的沙盤模型上予以復原。海口騎樓整治指揮部劉濤介紹,沙盤是依據清末民初的海口城區老地圖,按照1:200的比例製作而成的。海口老城南北長800米,東西寬600米,總面積約0.48平方公裡。  原來的城牆哪裡去了呢?原來,民國時期也有拆遷。1924年,軍閥鄧本殷拆除海口所城,劃路擴街,擴大城市。拆除的所城方塊大石頭被用來築成一條從水巷口到外沙河、路寬12米的大路,這就是現在的長堤路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