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東汕頭4月2日電 題: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隨著清明假期的到來,僑鄉汕頭分外熱鬧,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熙來攘往,忙著回鄉拜山掃墓、尋根訪友。汕頭西堤路騎樓街修復後對外開放,更是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潮汕文化歷史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汕頭小公園街區的騎樓是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也是內地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這片騎樓群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開埠的32個城市裡,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一片騎樓建築群。

  汕頭騎樓的建造汲取了外廊式建築的手法,騎樓分上樓下廊,上樓為居住區,下廊為店面。在街道和店鋪之間形成一個連續的有遮蔽的交通空間,非常適合當地炎熱、多雨、多颱風的氣候。

  4月2日,記者前往探訪這片牽動海內外潮人鄉情的騎樓街。修舊如舊的西堤路騎樓遊人如織,人們沿著老街散步遊覽,細細品味汕頭開埠區的百年風情。

  各類風格的騎樓並肩矗立在街道上,互相交融且不突兀。有民國風、潮汕風,還有西洋風,很多騎樓多種風格合為一體。騎樓上的立面裝飾細膩豐富,帶渦卷的愛奧尼柱頭,巴洛克風格的弓形挑簷,嵌入浮雕、壁畫裝飾繁複的建築外牆,中國古典的花卉圖案,長著翅膀的安琪兒等。精緻的浮雕蘊含著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潮汕深厚的文化積澱。

  汕頭開埠後,客商紛至沓來,開商店、設洋行、建樓房……這片區域是20世紀30年代汕頭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標誌。當年僑資在建設中起了主導作用,建僑房2000多幢。

  70來歲的唐潤城老伯告訴記者,據祖輩口傳,當時這裡店鋪、洋行、茶樓、酒館、文化設施隨處可見,每日人群湧湧,商品琳琅滿目。

  走在騎樓街,透過濃厚的中西合璧建築結構和裝飾元素,人們依然能感受到騎樓街當年的輝煌。

  已在新加坡生活幾十年的陳衍年老伯表示,雖然自己身在外,但感覺自己的「根」永遠都在家鄉,此次清明節回鄉到騎樓街看看也可說是「尋根」之旅。

  有30年導遊從業經驗的陳錦華告訴記者,自從西堤路騎樓修復,到騎樓街尋根、觀光的遊客比之前翻了幾番,清明假期很多海外鄉親都來感受家鄉的昔日風貌。

  汕頭金平區舊城辦介紹,汕頭開埠區修復改造首期工程包括五福路、同平路、國平路、昇平路、民族路、居平路、鎮邦路、海平路等13條道路構成的「三環三線」及周邊區域。修復改造面積約1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沿街騎樓部分的舊建築清理、正面結構保護,立面裝飾裝修等。

  潮汕是中國著名僑鄉,海外潮汕籍僑胞達1000多萬人。據旅遊部門統計,清明節期間到汕頭騎樓街遊玩探訪、尋根的遊客超30萬人次,其中大部分是海外華人。(完)

相關焦點

  • 探訪汕頭小公園:全國唯一放射狀騎樓街道 見證百載商埠繁華
    原標題:探訪汕頭小公園:全國唯一放射狀騎樓街道,見證百載商埠繁華   汕頭小公園位於廣東汕頭老市區中心,是汕頭百載
  • 廣東一「小型」公園走紅,位於鬧市之中,見證汕頭「百載商埠」
    ,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廣東一處「小型」公園——汕頭小公園。汕頭小公園在廣東汕頭市的老市區,並且處在老市區最繁華的中心,可以說這個公園是汕頭老城的一個文化標誌,為什麼說這個公園是個「小型」公園呢?
  • 廣東「鬧中取靜」的公園走紅,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遊客搶著去
    廣東「鬧中取靜」的公園走紅,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遊客搶著去!汕頭小公園位於廣東汕頭市的舊市區,是舊市區最繁華的中心。 這個公園可以說是汕頭老城的文化標誌。 為什麼可以說這個公園是「小型」公園? 狹義上說汕頭小公園是最中心的中山紀念亭,確實不叫「小型」,但廣義上說這個公園的規模比較大,包括周圍的幾個街區,形成了小公園的整個歷史文化區。
  • 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汕頭8月14日電 題: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市小公園街區位於汕頭老城區,涵蓋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郵電大樓等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建築、道路。
  • 汕頭小公園記——家鄉的騎樓
    汕頭小公園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她並不是狹義的一個小公園,而是以中山紀念亭為中心的騎樓建築群街道。她凝聚著許多汕頭人的夢想和榮耀、掙扎與希冀。她見證了汕頭百年商埠發展的歷史。
  • 習近平廣東行丨看得見騎樓 記得住鄉愁——走進汕頭小公園開埠區
    10月13日下午,在汕頭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步行察看開埠區街區人文歷史風貌,並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小公園開埠區並不是公園,而是一個以中山紀念亭為核心的放射狀片區,是汕頭老城區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開埠區建有大片獨具僑味的騎樓群,包含南生百貨大樓、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清郵局、僑批文物館等歷史文物建築。
  • 航拍廣東之汕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商賈似雲」的百載商埠盛景。 汕頭市區開放廣場 汕頭西部的小公園騎樓片區,是國內目前現存的規模最大的騎樓片區,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
  • 70年,汕頭!
    1949年10月24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小公園亭升起 陸山海 攝 起點:百載商埠> 汕頭老城區 是汕頭百載商埠的繁華見證 在修舊如舊的舊城區改造下 這片老城區重新煥發新彩
  • 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重逢汕頭小公園,遇見的不只是記憶
    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大家對亭內木結構精巧的古老工藝讚嘆不已,紛紛駐足拍照留念;而此時車水馬龍的西堤路上,修復原貌的百年騎樓流光溢彩,重現中西合璧的風採,讓人仿佛置身於這座「百載商埠」的昔日繁華…… 春節假期,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迎來近30萬遊客,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華大樓、西南通、老媽宮、西堤騎樓等帶著「記憶」的地標性建築,刷爆了海內外潮汕人的「朋友圈」。
  • 在汕頭探尋潮僑文化足跡
    如果來汕頭旅遊,就一定要了解汕頭的開埠歷史,以及僑宅和僑批。而這些歷史痕跡,就藏在眾多人文景觀中。如今,不少人文景觀經過修繕和活化,可以讓遊人「穿越時空」,感受當年的歷史場景。紅頭船博物館展示了「過番」人的艱苦歷程,很多潮人因為生活所迫冒險乘船遠渡重洋,帶著「過番三件寶」市籃、甜粿和水布,到海外白手起家,然後回報家鄉,寄回了僑批,帶回了各種新式用品,慢慢讓樟林古港逐步由漁港轉為商業港,走向繁榮,形成「八街六社」商埠,成為各種生活和生產用品的集中貿易地。新興街就是當時「八街六社」商埠的一個歷史見證,這條古街,如今依然保存比較完好,依稀可以尋覓到當時商鋪林立的盛況。
  • 汕頭小公園成為關注熱點
    作為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小公園是上世紀早期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這座「百載商埠」有哪些故事,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呢?   小公園是城市歷史的縮影,折射出豐富多彩的潮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音樂文化、華僑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徵,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 梧州騎樓城——中國的建築文化,領略歷史的時代美與風景美食街
    大家猜得沒錯,今天吃貨的旅遊目的地就是梧州市,那麼今天就讓小吃貨帶你們去我的家鄉——梧州的騎樓城去遊一遊。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他位於廣西梧州市河東老城區。昔日的騎樓城商家雲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裡,最長街道達2530米,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22條原汁原味騎樓長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經典設計的騎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騎樓博物城」。1987年,梧州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後,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騎樓建築開始在梧州興起。到了1924年底,梧州發生特大火災。
  • 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2017-07-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炘蔚   中新社汕頭
  • 時政新聞眼丨廣東之行第二天,習近平為何赴汕頭考察
    10月13日,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至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已走遍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這五個經濟特區。在汕頭,總書記考察了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小公園開埠區,留下了深刻啟示。穿行開埠舊街區 感悟汕頭百年史小公園並不小,它的中心是一座名為「中山紀念亭」的小亭子,以亭子為發端,名為「四永一昇平」的一條條騎樓老街呈環型放射狀,形成蔚為壯觀的城市街區。這裡就是汕頭開埠的發祥地,曾經雲集數千家店鋪商行,見證了當年汕頭經濟的繁榮。
  • 濤聲浩浩 海日盈盈一一汕頭開埠160周年鑑往知來
    汕頭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作為一座百載商埠,汕頭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老市區的每一磚一瓦,每個老房子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歷史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往事講述者。撫今思昔,深感汕頭的發展自有其優越區位和歷史必然。
  • 汕頭最有歷史底蘊的街區,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遊客愛來
    國內最好吃的城市,汕頭一定是排得上前十的,三步一個老字號,五步一個百年店,嚇壞了吃貨寶寶們。來了汕頭在吃吃吃的同時,當然也要來逛逛老城區了。汕頭市內保存最完好的街區要數小公園一帶了,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文化區。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
  • 前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學習參觀的黨員群眾熱情空前
    市民參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王涵琦 攝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外馬路上,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兩座老建築隔街相望。這兩個展館,濃縮展示了汕頭開埠以來的城市發展和人文歷史。講解員黃少彥從「澄海縣疆域水陸分界圖」起始引入,講解汕頭城市發展史。從「海絲源頭」到「漂洋過番」,透過開埠文化陳列館的史料,可以看出當年的開埠是國之恥辱、被迫而為。此後,外國資本、洋行及洋工廠大量湧入,進出口貿易經濟發展快速,至今仍是汕頭經濟的重要產業。汕頭逐步成為廣東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之一,成就一段「百載商埠、樓船萬國」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