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報記者 陳碧霞/文 通訊員 張烈華/攝
夜幕下的汕頭小公園,重建的中山紀念亭光芒四射,照耀了整條老街。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大家對亭內木結構精巧的古老工藝讚嘆不已,紛紛駐足拍照留念;而此時車水馬龍的西堤路上,修復原貌的百年騎樓流光溢彩,重現中西合璧的風採,讓人仿佛置身於這座「百載商埠」的昔日繁華……
春節假期,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迎來近30萬遊客,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華大樓、西南通、老媽宮、西堤騎樓等帶著「記憶」的地標性建築,刷爆了海內外潮汕人的「朋友圈」。
重建小公園中山紀念亭
再現古老建築工藝
作為汕頭「百載商埠」的文化地標之一,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承載著無數潮汕人的記憶。
五六歲時跟著外婆來過小公園遊玩的黃茂雄不曾預想,40多年後他會成為第三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捐建、設計者。
據了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始建於1934年,相傳是由印尼華僑、汕頭南生公司老闆李柏桓牽頭髮起興建的。1969年被拆毀之後,1997年由原鮀島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鄭良奇慷慨捐資,在原址重建了一座混凝土結構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已陳舊受損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被列入小公園開埠區活化保育首期試點,去年11月,熱心公益的企業家黃茂雄捐資900萬元,啟動其恢復歷史原貌的木結構重建工程。
有著豐富古建築木結構施工經驗的黃茂雄,帶著他的大宇木業公司團隊,憑著從汕頭市檔案室發現的原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模糊圖紙,和一張拍於上世紀40年代初的泛黃老相片,從設計到施工,完全還原1934年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始建時的尺寸和工藝,尤其是木結構部分,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幾十種榫卯工藝。「亭頂內部的藻井部位按照從大到小的比例,一層疊一層,一環扣一環,從底層到頂層共23層,整個榫卯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黃茂雄介紹說。
2017年1月8日,這座全木結構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落成,厚重大氣的完美外觀、合理精妙的全木結構及工藝,獲得如潮好評。
為汕頭市民捐建一處可供觀賞、能永久傳承的木結構園林建築,是黃茂雄一直以來的心願,但能幸運地擔當起萬眾瞻目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重建工程,他覺得「任務既光榮又自豪」,「小公園中山紀念亭不只是一處建築物,而是一件藝術品,更是凝集了社會各界振興汕頭的一份決心和信心。」
張烈華和他30年如一日的「老城記憶」
在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復建過程中,《汕頭特區晚報》首席攝影記者張烈華採用攝影、攝像、航拍等多種方式,對每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都進行了記錄。
從1988年起開始拍攝汕頭老市區,張烈華用光影定格老城記憶至今已近30年。農曆正月初二,《老城記憶》張烈華攝影展在汕頭時代廣場展出,在他的鏡頭下,從老城建築到百姓人家,每一張畫面都帶著溫度,讓人無不驚嘆於歲月變遷下人性與老城互相輝映之美。
去年6月,汕頭創文整治行動拆除了位於安平路和海平路的兩個臨時集貿市場。張烈華在航拍中,驚喜地發現海平路兩邊長期被掩蓋的騎樓群。視頻及照片《拆除海平市場,驚現百年騎樓芳容》在他的微信個人公眾號上傳後,獲得十多萬點閱。而他記錄西堤百年騎樓修復過程的另一段視頻《百年騎樓展風韻》,也在「今日頭條」引起極大關注。
據了解,去年8月,西堤路31—57號四幢近百年歷史的騎樓被列為首批保育活化試點建築。該工程由汕頭知名古建築師和美術師、廣東紀傳英古建築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紀傳英掛帥督戰。紀傳英團隊一方面採用新技術新材料,對於騎樓的列柱、走廊和嚴重老化的樓板進行加固,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百年騎樓搶救行動;另一方面為讓建築恢復原貌,從外廊、窗戶、窗花到欄杆、拱形屋頂,他們採用了與初建時一樣的貝灰、河砂、草筋、紅糖、糯米漿及水泥、杉木、柚木進行修補。每一個細節,都力求保持其歷史風貌,修舊如舊。「保護好小公園開埠區,就是守住了千千萬萬汕頭人的根。」 張烈華表示,很多老建築還沒來得及拍就已毀了,他是用鏡頭與時間賽跑。他的老照片喚醒無數人的老城記憶,也感召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保護小公園的行列中來,這是鼓舞著他堅持下去的力量。
「把小公園
當成文物來保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汕頭高度重視小公園片區的保育活化工作,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僑批文物館,老郵局廣場建成開放,規劃設計永平路100米示範點,出臺《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
去年6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汕調研時指出,要重振汕頭,就要先把小公園這個汕頭人的精神家園建起來。小公園片區完整保留了全國最大的騎樓建築群,要把小公園當成文物來保護,修舊如舊,修新如舊。
已公示的《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草案)》顯示,該片區規劃結構將以「一軸兩核三區」為主,並分成8類功能區。
記者了解到,「三環三線」作為小公園開埠區活化保育首期工程,今年將投入6億元,目前已對列入範圍的沿街900多棟建築物完成了三維掃描和數據處理,並通過立體建模將現狀保存下來。據了解,小公園開埠區的所有建築將分為文物保護建築、非文物保護建築、風貌控制建築、保留建築、更新建築和拆除建築六大類,分別提出相應的保護與整治模式。「工程以政府引導為主,因涉及產權問題複雜,目前最需要得到相關業主的積極配合。」金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汕頭名片
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被恩格斯點讚的「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布,保存著國內規模最大、中西合璧的騎樓群,於20世紀30年代成為汕頭最繁華商業區、居民區。片區內有高7層的南生百貨大樓、永安酒樓、西南通等標誌性建築,還有飄香小食店、西天巷蠔烙等聞名海內外的潮汕美食,承載著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記憶,被譽為「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