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汕頭小公園,遇見的不只是記憶

2021-01-09 晶報

晶報記者 陳碧霞/文 通訊員 張烈華/攝

夜幕下的汕頭小公園,重建的中山紀念亭光芒四射,照耀了整條老街。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大家對亭內木結構精巧的古老工藝讚嘆不已,紛紛駐足拍照留念;而此時車水馬龍的西堤路上,修復原貌的百年騎樓流光溢彩,重現中西合璧的風採,讓人仿佛置身於這座「百載商埠」的昔日繁華……

春節假期,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迎來近30萬遊客,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華大樓、西南通、老媽宮、西堤騎樓等帶著「記憶」的地標性建築,刷爆了海內外潮汕人的「朋友圈」。

重建小公園中山紀念亭

再現古老建築工藝

作為汕頭「百載商埠」的文化地標之一,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承載著無數潮汕人的記憶。

五六歲時跟著外婆來過小公園遊玩的黃茂雄不曾預想,40多年後他會成為第三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捐建、設計者。

據了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始建於1934年,相傳是由印尼華僑、汕頭南生公司老闆李柏桓牽頭髮起興建的。1969年被拆毀之後,1997年由原鮀島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鄭良奇慷慨捐資,在原址重建了一座混凝土結構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已陳舊受損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被列入小公園開埠區活化保育首期試點,去年11月,熱心公益的企業家黃茂雄捐資900萬元,啟動其恢復歷史原貌的木結構重建工程。

有著豐富古建築木結構施工經驗的黃茂雄,帶著他的大宇木業公司團隊,憑著從汕頭市檔案室發現的原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模糊圖紙,和一張拍於上世紀40年代初的泛黃老相片,從設計到施工,完全還原1934年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始建時的尺寸和工藝,尤其是木結構部分,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幾十種榫卯工藝。「亭頂內部的藻井部位按照從大到小的比例,一層疊一層,一環扣一環,從底層到頂層共23層,整個榫卯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黃茂雄介紹說。

2017年1月8日,這座全木結構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落成,厚重大氣的完美外觀、合理精妙的全木結構及工藝,獲得如潮好評。

為汕頭市民捐建一處可供觀賞、能永久傳承的木結構園林建築,是黃茂雄一直以來的心願,但能幸運地擔當起萬眾瞻目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重建工程,他覺得「任務既光榮又自豪」,「小公園中山紀念亭不只是一處建築物,而是一件藝術品,更是凝集了社會各界振興汕頭的一份決心和信心。」

張烈華和他30年如一日的「老城記憶」

在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復建過程中,《汕頭特區晚報》首席攝影記者張烈華採用攝影、攝像、航拍等多種方式,對每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都進行了記錄。

從1988年起開始拍攝汕頭老市區,張烈華用光影定格老城記憶至今已近30年。農曆正月初二,《老城記憶》張烈華攝影展在汕頭時代廣場展出,在他的鏡頭下,從老城建築到百姓人家,每一張畫面都帶著溫度,讓人無不驚嘆於歲月變遷下人性與老城互相輝映之美。

去年6月,汕頭創文整治行動拆除了位於安平路和海平路的兩個臨時集貿市場。張烈華在航拍中,驚喜地發現海平路兩邊長期被掩蓋的騎樓群。視頻及照片《拆除海平市場,驚現百年騎樓芳容》在他的微信個人公眾號上傳後,獲得十多萬點閱。而他記錄西堤百年騎樓修復過程的另一段視頻《百年騎樓展風韻》,也在「今日頭條」引起極大關注。

據了解,去年8月,西堤路31—57號四幢近百年歷史的騎樓被列為首批保育活化試點建築。該工程由汕頭知名古建築師和美術師、廣東紀傳英古建築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紀傳英掛帥督戰。紀傳英團隊一方面採用新技術新材料,對於騎樓的列柱、走廊和嚴重老化的樓板進行加固,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百年騎樓搶救行動;另一方面為讓建築恢復原貌,從外廊、窗戶、窗花到欄杆、拱形屋頂,他們採用了與初建時一樣的貝灰、河砂、草筋、紅糖、糯米漿及水泥、杉木、柚木進行修補。每一個細節,都力求保持其歷史風貌,修舊如舊。「保護好小公園開埠區,就是守住了千千萬萬汕頭人的根。」 張烈華表示,很多老建築還沒來得及拍就已毀了,他是用鏡頭與時間賽跑。他的老照片喚醒無數人的老城記憶,也感召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保護小公園的行列中來,這是鼓舞著他堅持下去的力量。

「把小公園

當成文物來保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汕頭高度重視小公園片區的保育活化工作,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僑批文物館,老郵局廣場建成開放,規劃設計永平路100米示範點,出臺《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

去年6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汕調研時指出,要重振汕頭,就要先把小公園這個汕頭人的精神家園建起來。小公園片區完整保留了全國最大的騎樓建築群,要把小公園當成文物來保護,修舊如舊,修新如舊。

已公示的《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草案)》顯示,該片區規劃結構將以「一軸兩核三區」為主,並分成8類功能區。

記者了解到,「三環三線」作為小公園開埠區活化保育首期工程,今年將投入6億元,目前已對列入範圍的沿街900多棟建築物完成了三維掃描和數據處理,並通過立體建模將現狀保存下來。據了解,小公園開埠區的所有建築將分為文物保護建築、非文物保護建築、風貌控制建築、保留建築、更新建築和拆除建築六大類,分別提出相應的保護與整治模式。「工程以政府引導為主,因涉及產權問題複雜,目前最需要得到相關業主的積極配合。」金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汕頭名片

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被恩格斯點讚的「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布,保存著國內規模最大、中西合璧的騎樓群,於20世紀30年代成為汕頭最繁華商業區、居民區。片區內有高7層的南生百貨大樓、永安酒樓、西南通等標誌性建築,還有飄香小食店、西天巷蠔烙等聞名海內外的潮汕美食,承載著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記憶,被譽為「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家園」。

相關焦點

  • 汕頭小公園成為關注熱點
    作為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小公園是上世紀早期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這座「百載商埠」有哪些故事,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呢?   小公園是城市歷史的縮影,折射出豐富多彩的潮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音樂文化、華僑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徵,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 汕頭的一點點歷史,都在小公園
    「如果迷路了,只要沿中心一直走回小公園亭,就能重新找回方向。不過我們居民是不可能迷路的。」張敬山笑道。算起來,自1968年起生於斯長於斯的他已經度過了五十又一載的人生,已經是一個地道的小公園人、汕頭人。「但是汕頭並沒有本地人這一說,大部分是潮州、普寧、揭陽來的人到這裡做生意定居才成了汕頭人。
  • 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
    若論近期省內的熱門城市,汕頭無疑佔得一席;若論近期汕頭的熱門地,汕頭小公園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標性建築,每天更是迎來大量市民遊客打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汕頭幹部群眾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小公園也迅速成為汕頭乃至省內省外遊客的打卡勝地。截至筆者發稿,這股熱流已過去一個多月。那麼,在9月13日至11月13日兩個月時間內,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這種「紅」呈現了怎樣的特點?
  • 廣東一「小型」公園走紅,位於鬧市之中,見證汕頭「百載商埠」
    不停的遇見,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流失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廣東一處「小型」公園——汕頭小公園。在狹義上汕頭小公園是指最中心的中山紀念亭,確實不負「小型」之名,可是在廣義上這個公園的規模還是比較龐大的,它包括了周圍的一些街區在其中,形成了一整個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 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汕頭8月14日電 題:探訪汕頭小公園街區:海內外潮汕鄉親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市小公園街區位於汕頭老城區,涵蓋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郵電大樓等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建築、道路。
  • 那些伴隨西堤拆遷離去的汕頭記憶!
    過海大橋沒有建成之前,這裡是汕頭市區前往省城廣州的必經之路,是汕頭從省尾國角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最好見證。西堤路中段的1860文化創意園,這兩天也已經被拆除。當年小公園保護區重啟保護和利用之時,這裡可以說是開篇之作,凝聚了投資者、經營者、創業者對這座城市的文化情懷。
  • 南粵古驛道五周年 汕頭小公園辦潮汕音樂文化展演
    中新網汕頭11月23日電 (記者 唐貴江)適逢2021汕頭亞青會倒計時一周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舉辦五周年之際,11月22日夜晚,汕頭市小公園舉行「潮汕音樂文化」專題展演。當晚,潮樂演奏——潮陽笛套音樂《燈樓》,潮語歌曲《一封番批》《夜色小公園》,話劇《風雨僑批》精彩片段輪番上演;現場還進行了「尋訪中央紅色秘密交通站後人」倡議書發布;還展出了僑批及潮劇、潮繡、潮汕勾花、潮汕木雕等傳統非遺文化,一場精彩的潮汕文化盛宴為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站)劃上圓滿句號。
  • 廣東「鬧中取靜」的公園走紅,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遊客搶著去
    廣東「鬧中取靜」的公園走紅,見證汕頭「百載商埠」,遊客搶著去!我國現在所有城市都走上了城市生態化建設的道路,每年都有大量公園建設在這片土地上,公園成為市民和城市交流的紐帶,是市民平時生活中經常去遊玩的娛樂活動中心,除了一些新公園,許多老公園也不減當年。汕頭小公園位於廣東汕頭市的舊市區,是舊市區最繁華的中心。 這個公園可以說是汕頭老城的文化標誌。
  • 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2017-07-027月2日電 題: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記者2日探訪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僑批紀念地的廣東汕頭市西堤公園「僑批」記憶廣場。
  • 小公園蛋撻是汕頭老城中的新事物,香脆不膩,極受年輕人的喜愛
    汕頭老城區很多美食店鋪常常隱於市中,有些甚至沒有像樣的店面,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錯過它。小公園蛋撻就是如此,雖然距離小公園亭不足百米,但由於沒有明顯的店招,整個店面只有一個小門,更像是一間居家用的房間,一張已經泛白的布制招牌,一張註明店鋪名稱的海報貼在騎樓的柱子上,再有一張貼在牆上注有蛋撻種類以及價格的海報,這就是網紅小食小公園蛋撻所有的標籤了。我們其實來回經過這裡好幾次,如果不是排到馬路上等待購買蛋撻的長長隊伍,真的很難讓人會注意到它。
  • 汕頭小公園順昌街區將打造成魅力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
    小公園開埠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開埠區之一,近年來,隨著保育活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不斷煥發新活力。近日,作為聯繫老媽宮和中山紀念亭的核心街區,順昌街區的保護利用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正式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順昌街區將用繡花功夫,打造成為精細化品質化的魅力街區。
  • 百米長卷現身小公園,600幅兒童畫作繪就魅力汕頭
    百米長卷現身小公園,600幅兒童畫作繪就魅力汕頭 2020-05-31 0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曲終,未必人散;有情,自會重逢
    我們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人,有些遇見,註定只是一場易逝的煙花;有些遇見,註定要用一生來遺忘,紅塵滾滾,要學會隨緣聚散;世事滄桑,要學會自己妥善安放。有緣的人,都相信愛有奇蹟,因為愛有百轉千回,兜兜轉轉,有情自會終老,有情自會重逢,重逢在花好月圓的時刻,在對的時間裡明白應該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遲也不早。所有的重逢,都是念念不忘之後的迴響。
  • 汕頭街角巷散落的美食地圖之小公園篇——潮汕吃貨實力推薦特色好店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硬料:經典路線小公園一帶,這個集日夜雙景,集汕頭歷史往事於一身的景點區域,是所有網站的必推路線之一,但是之前除了拍拍拍,還可以吃吃吃。吃喝一站通為什麼說小公園可以吃吃吃,百載商埠由於其貿易特性,從而美食也會匯聚於此,以下是初刷卡汕頭的小夥伴可以去覓食的老字號店:老潮興·做粿人家--老潮興,跟福合埕一樣老牌,但在福合埕光彩照人的時候,老潮興還是個平常小攤,但是專注
  • 「一日遊攻略」廣東汕頭——「老市區小公園」網紅打卡點
    地址:汕頭市金平區新福街道延壽一橫街小公園景點汕頭小公園已成為每位來汕遊客必打卡的一個景點,這裡充滿了汕頭古城風味,街上各種特色小吃店琳琅滿目,簡直是吃貨們的天堂!小公園自駕出行路線:導航搜索小公園即可,附近有停車場(路邊謹慎停車)公交出行路線:42號/55號/22B/7號到達金鳳壇站下車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 【圖集】傳統文化傳承粵東行之汕頭
    2020年11月10日,汕頭西堤公園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攝 2020年11月10日,汕頭西堤公園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攝
  • 汕頭交警啟動「白+黑」執勤模式 小公園周邊暢通有序
    「舍小家顧大家,這是公安民警的本分。我從警34年,當了26年交警,所有的節假日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這也是很自然的,群眾歡度節日更需要我們民警『保駕護航』。」交警金平大隊副大隊長吳建春對記者說。節日期間,他來到汕頭中山公園門口檢查節日勤務,與轄區中隊民警一起執勤。
  • 70年,汕頭!
    小公園亭和百貨大樓 承載了海內外潮人的家鄉記憶 也是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 上圖:1934年12月,南生公司及起周邊商號捐建的「中山紀念堂」落成,即小公園舊貌 下圖:2017年,第三代小公園亭子落成,基本重現了第一代古老工藝隼牟結構
  • SHOU座購物公園來啦!汕頭東廈100購物公園為滿分而來,不容錯過
    粵東SHOU個公園情景式購物綜合體——汕頭東廈100購物公園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項目集商業、教育、運動、休閒於一體,將引領金湖片區人群的全新生活方式,實現購物休閒與生態綠色融合的有氧式消費體驗。關於汕頭東廈100購物公園這個項目名稱,不僅是項目所在地的地址,更是圍繞「東廈100」中的「100」為汕頭的「滿分生活」打造一個承載地。
  • 記錄汕頭老城區的100張珍貴照片
    小公園 坐落在汕頭 老城區 中心的中山 紀念亭,原建於1934年,也稱作公園亭,公園亭的原址為一座開放式公園,稱作「小公園」。現在的中山 紀念亭是1997年在原址重建的。汕頭 市小公園是汕頭 老市區的中心,周邊的安平 路、昇平路、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老市區每條大街小巷,條條通向小公園,商業活動造就了汕頭 小公園。同樣,由於商業網點的變遷,如今的小公園已消褪了昔時的氣派榮華。但每個知道汕頭 這座百年滄桑歷史的人們,對這一處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方,留存著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