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廣西貴港這座古郡新城找出一處地方,它既凝固著這個城市昨日的激情與輝煌,又流淌著她今日的躁動與渴望;既氤氳著絡繹不絕、喧囂嘈雜的市井煙火氣息,又浸潤著深藏歲月縫隙間的格調與情懷……那這地方不是別處,正是騎樓老街。百餘年間,它被歲月削減了銳氣,被風雨鐫刻了滄桑,一度隱退淹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不久的將來整修重生的騎樓老街將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沉睡多年的優雅再次被喚醒,為人們溫暖了記憶,為城市豐富了夢想。
騎樓老街是貴港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
映照出百年歷史滄桑
和這座城市滄海桑田的變遷
貴港騎樓老街,是這座百年商埠的歷史見證。雖然如今她已繁華不再,但仍舊是許多老一輩貴港人揮之不去的老街情結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符號,因為她是老街不死的靈魂,是埋藏在原住街坊鄰舍們內心深處永不磨滅的貴港記憶。
說不完的騎樓故事:百餘載商海風雲
老街騎樓的歷史要追溯到清末,當時位於鬱江北岸江濱的貴港老城——五門城內的商業圈向城外的沿江一帶民宅區域擴展,騎樓開始零星出現。到了民國初年,隨著貴興鬱、貴賓邕、貴桂、貴武等近代公路相繼通車,貴港成為桂中及桂西南地區通往桂東南區域的貿易中心及貨物集散地,初現水陸聯運、物資中轉站地位之始廓,城區經濟貿易日漸繁盛。
騎樓街區以東門街(今和平路南段)——馬草街(今棉新街)這個大十字街區域最為密集,這片騎樓街區發展成為最繁華的商業區,布店、成衣、五金、煙茶、洋雜、照相、印刷、裝潢等都集中在這一帶。
五門城內的西街(今西五街)、東街(今縣東街)以及出東門後再往東邊的水源街(舊沿江路)一線則是飯店、旅社、經紀行、批發行、會館、娛樂場所集中的地方。
從大東碼頭登陸上岸後,這片集碼頭客站、會館戲院、商號當鋪、食肆林立的繁華地段,猶如貴城的「十裡洋場」,曾是一片人聲鼎沸、人流潮湧、摩肩接踵的喧囂之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滄桑歷史改變老街面貌
這樣的風雅持續了數十年,一直處於老貴縣經濟文化漩渦中心的老街,卻也承受了百餘年來每一次歷史動蕩沉浮帶來的最激烈考驗。隨著城市發展變遷,經濟重心的轉移,逐漸改變了騎樓老街的命運,曾經的驕傲與尊貴藏進了歲月的滄桑裡,老街轉身埋進了她無法自拔的落寞與感傷中。
許多樓房的主人們漸漸從老街搬遷了出去,留下沒有人打理的空樓,或者在風吹雨打中凋零破敗,或者在幾易其主中面目全非。騎樓街老商號沒落了,現代的混凝土、粗製廣告牌、與老街氣質相悖的商業形態使整個騎樓顯得越來越臃腫、零亂,人們的生活在這裡肆意延續,嚴重的建築損傷、韻味猶存的百葉窗上,人們隨意搭著衣物;供給生活、商業用的電線、電錶雜亂無章地蔓延在老街的各個角落,千瘡百孔的老街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邁不動腳步。
徘徊在騎樓街區的邊緣,穿梭在牛欄巷、石灰巷、擔水巷、鐵匠巷、水流溝巷之間,這些至今仍在老街坊口中使用的本地鄉土地名,記錄著騎樓街區尋常百姓人家最真實生活的一面。
隨著城市的發展,沉澱並延續著貴港這座古郡舊都的文脈!改造與修繕維護正是保護騎樓建築、弘揚歷史文化、發展旅遊產業的迫切需要。
騎樓街區迎來華麗轉身:「活著」保護歷史名街
美國人本主義城市規劃理論家凱文·林奇曾說:「為了現在及未來的需要,對歷史遺蹟的變化進行管理並有效地加以利用,勝過對神聖過去的一種僵化的尊重。」貴縣騎樓老街不可替代、無法複製的文化生命和價值應該賦予它涅槃重生的自信。如今騎樓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整治等來了最好的時機。但願在不久的將來,貴港騎樓老街會成為貴港的一張驕人名片。
貴港市老舊小區騎樓街區綜合改造項目已啟動
建設地點:貴港市建設路南面、和平路東面和西面
建設規模:項目總用地108.31畝,總建築面積約11.3358萬平方米,主要是對原有的騎樓街區進行改造,保留部分原有建築,新建部分商業建築,修建及完善道路、停車場及其他公共設施建設。
讓我們一起期待
這座百年老街
以新的面貌綻放在我們面前
來源:貴港視窗